象床素手熨寒衣,烁烁风灯动华屋。


象床素手熨寒衣,烁烁风灯动华屋。

“象床素手熨寒衣,烁烁风灯动华屋。”诗句出处:《四时词》;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罗幕。
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
佳人瘦尽雪肤肌,眉敛春愁知为谁。
深院无人剪刀响,应将白纻作春衣。

垂柳阴阴日初永,蔗浆酪粉金盘冷。
帘额低垂紫燕忙,蜜脾已满黄蜂静。
高楼睡起翠眉嚬,枕破斜红未肯匀。
玉腕半揎云碧袖,楼前知有断肠人。

新愁旧恨眉生绿,粉汗余香在蕲竹。
象床素手熨寒衣,烁烁风灯动华屋。
夜香烧罢掩重扃,香雾空濛月满庭,
抱琴转轴无人见,门外空闻裂帛声。

霜叶萧萧鸣屋角,黄昏斗觉罗衾薄。
夜风摇动镇帷犀,酒醒梦回闻雪落。
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
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如纤手嗅梅花。

【注释】:

象:

①动物名。《孟子·滕文公下》:“驱虎豹犀象而远之。”②象牙的省称。归有光《项脊轩志》:“持一象笏至。”③形象;景象。《庄子·达生》:“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④征兆;象征。《左传·襄公九年》:“国乱无象。”⑤相貌;图像。后作“像”。《晋书·顾恺之传》:“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⑥摹拟;描绘。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仪而象之,以永多福。”(仪:容貌。)⑦仿效;效法。《墨子·辞过》:“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⑧相似。后作“像”。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床:

①[名]坐榻,卧具。《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去,诺诺复尔尔。”《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②[名]安放器物的架子。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无时离手。”③[名]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

素:

①生绢。古诗《上山采蘼芜》:“织缣(jiān)日一匹,织素五丈余。”(缣:细绢。)②本色;白色。《吕氏春秋·当染》:“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苍:青绿色。)③颜色单纯;不艳丽。特指凶丧之事所用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④质朴;不加修饰。《吕氏春秋·知度》:“不雕其素。”⑤蔬菜瓜果等食物或不带荤腥的食品。《汉书·霍光传》:“居道上,不素食。”⑥真情;诚心。后作“愫”。苏轼《徐州谢上表》:“惟有朴忠之素,既久而犹坚。”⑦副词。1.向来;一向。《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项羽亦素闻张耳贤。”2.空;白白地。《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素手:

①洁白的手。《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②空手,白手。《西游记》回七十三:“贫僧~~进拜,怎么敢劳赐斋?”

寒:

①冷。《礼记·月令》:“寒热不节,民多虐疾。”《吕氏春秋·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②贫穷;贫寒。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指富贵人家。)《晋书·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③害怕;畏惧。《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误入涧谷,狼奔鸱(chī)叫,竖毛寒心。”(鸱:猫头鹰。)

衣:

(一)①上衣。《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裳:裙子;下衣。)②泛指衣服。《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褐:用粗毛做的短衣。卒:终。)③遮蔽身体局部的东西。《晋书·惠帝纪》:“帝坠马伤足,尚书高光进面衣,帝嘉之。”④器物的外罩。欧阳修《六一居士诗话》:“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⑤指果实的皮、膜。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⑥指覆在地皮表面上的某些东西。白居易《营闲事》:“暖变墙衣色。”⑦鸟羽虫翅。陆游《小园独立》:“新泥添燕户,细雨湿莺衣。”张耒《夏日》:“蝶衣晒粉花枝舞。”[衣钵]亦作“衣缽”。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盂,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杨万里《赠王婿时可》:“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二)yì①穿(衣服)。《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许子:许行。)②给人衣服穿。《左传·昭公十三年》:“寒者衣之,饥者食之。”③覆盖。《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薪:柴草。)④包裹。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烁:

①光亮的样子。江淹《金灯草赋》:“映霞光而烁爚(yuè),怀风气而参差。”(烁爚:光彩闪烁的样子。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②照射;闪耀。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地底烁朱火,沙旁歊(xiāo)素烟。”(歊:热气上冒。)③烫;烤。苏轼《送宋君用游辇下》:“安知赤日烁,沸浪生浮沤(ōu)。”(沤:水泡。)④通“铄”。1.销镕。《周礼·考工记序》:“烁金以为刃。”2.消损。韩愈《刘生》:“毒气烁体黄膏流。”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动:

①行动; 活动。《周易·系辞下》:“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利:利益。迁:变易。)《孙膑兵法·见威王》:“事备而后动。”②劳作;劳动。《孟子· 滕文公上》:“为民父母,使民盻盻(xì)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盻盻:恨视。)③震动;移动。《孙子兵法· 军争》:“悬权而动。”李商隐《瑶池》诗:“黄竹歌声动地哀。”④使用;动用。苏轼《辨黄庆基弹劾札子》:“若一一似此罗织人言,则天下之人更不敢开口动笔矣。”⑤发动;开动。《汉书·魏相传》:“今边郡困乏……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刘肃《大唐新语·极谏》:“今所幸宫去京二百余里,銮舆动轫,俄经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幸:旧指皇帝亲临。动轫:启动车辆。)⑥萌发;发生。《齐民要术·插刜》:“刜叶微动为上时,将欲开莩为下时。”(上时:最好的时间。开莩:叶子裂开。)⑦改变;变化。《后汉书·班固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⑧感动;触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动,改容式车。”⑨怀念。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乡关。”⑩引动;牵动。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谨以所示布露于闻人,罗列于坐隅,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闻人:有名望的人。坐:“座”本字,座位。)(11)指动物。归有光《二石说》:“至仁之泽,洋洋乎被动植矣。”(被:施加。)(12)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次数很多,相当于“常常”“动不动”。《汉书·食货志上》:“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

华:

(一)①草木所开的花。后作“花”。《诗经·召南·何彼秾矣》:“华如桃李。”《诗经·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指开花。《礼记·月令》:“桃始华。”②从中间剖开。《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绤。”(二)huá ①光彩;光辉。谢庄《月赋》:“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台室、轩宫:皆星座名。)又辉映。何逊《秋夕仰赠从兄寘南》:“高树北风响,空庭秋月华。”②出现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古人以为吉兆。李程《日五色赋》:“祥开日华。”(祥:吉祥。)③华丽;华美。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又指人物美丽有风采。陆机《赠纪士》:“华颜婉如玉。”④精华。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⑤才学。韩愈《送郑十校理得洛字》:“才子富文华。”又指文采。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词华倾后辈。”(倾:使钦佩。)⑥声誉;名声。张九龄《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声华大国宝。”⑦繁盛。刘得仁《乐游原春望》:“始觉繁华地,应无不醉人。”⑧显贵。王绩《策杖寻隐士》:“岁岁长如此,方知轻世华。”⑨浮华。《后汉书·周举传》:“但务其华,不求其实。”⑩岁月;时光。沈佺期《春闺》:“岁华空自掷。”又年轻;年少。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1)(头发)花白。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中国古称华夏,省称“华”。亦专指汉族。《左传·定公十年》:“夷不乱华。”(夷:古称少数民族名。)(13)通“哗”。喧哗。《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二十》:“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乎外。”(乎:于。) (三)huà 通“桦”。司马相如《上林赋》:“华枫枰栌。”

华屋:

华丽的居室。《太平广记》卷十七:“去~~而乐茅斋。”

屋:

①房屋;屋舍。《诗经·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②车盖。《汉书·高帝纪上》:“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dú)。”(纛:用氂牛尾作的羽毛幢。)③古代井田的区划。三百亩为屋。《周礼·地官·小司徒》:“考夫屋。”(夫:一百亩为夫。)④房顶。《诗经·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上一篇: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下一篇:西湖不欲往,墓树号寒鸦。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