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


蒙古太宗窝阔台时,曾用耶律楚材议,在汉人俘户中选考文士,中试者得放免为儒户,并非科举取士。忽必烈建国后,史天泽、王鹗等先后建议行科举,未能实现。仁宗即位后,中书省上言,实行科举,以经学取士。为了整顿吏治,改革由吏入仕制度带来的弊端,仁宗于皇庆二年(1313)十一月,下诏正式实行科举,规定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第一次考试,在延祐时举行,故以延祐首科见诸史文。元代科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道。自1314年八月,各郡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参加考试的文士)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殿试。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蒙古、色目第一场试“经问”五条,汉人南人第一场试“明经”、“经疑”二问,都从《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汉人南人加试经义一道。《诗经》以朱熹注为主,《周易》以程朱说为主,《尚书》以蔡沈注为主,《春秋》许用三传及胡安国传(注),《礼记》用古注疏。蒙古、色目第二场考试第一道。汉人、南人第二场考试古赋诏诰章表,第三场考试第一道。蒙古、色目人如愿试汉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元代科举考试,从延祐首科至元末,共举行过九次。其间由于伯颜擅权、执意废科,还曾停科两次。科举规模无论就取录人数或进士的地位前途而言,均不及唐、宋。因此,它对有元一代的既定用人格局,没有发生什么影响。但科举实行后,在政治上多少满足汉人地主要求广开仕途的愿望,也使汉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传播。特别是元王朝最先把程朱理学规定为考试取士的标准,又使程朱致学成为官方学术,进而确立了理学的思想统治,影响是深远的。此后中经明代直至晚清改革科举制度,以理学科士,维持了将近六百年。从这点说,它对后世的影响又不可谓不大。


上一篇:忽里台

下一篇:里社制度


二十六史中华古籍 二十六史合集 二十六史大辞典 二十六史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