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私学


荀子生活于百家争鸣趋于相互吸收和融合的战国末期,这时儒学私学的教育高潮已接近尾声。荀子批判地继承了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又批判地吸收了墨、法、道、名诸家的学说,成为集先秦大成的儒家学派。在教育目的上,他认为,人生于世,本无贵贱、智愚与贫富的区别,使人产生这样区别的力量是教育,要看人们的主观努力。通过教育,学而能行的可以为士;在达到为士的水平后,仰慕圣人而勤勉努力向上的,可以为君子;能勤勉为学,通晓普遍事理,就和圣人一样。人应将学而为圣人作为德的最高标准。因此,他主张政府要在人们受教育后,按照人的德与能授官定职,这种选贤任能的思想,是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以“诗、书、礼、乐、春秋”为教材,以德育为主,最重视学“礼”,认为礼应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上,除了继承儒家重视学、行、思之外,更突出的是重“乐教”。孔子把礼与乐结合起来,用作为完成教育的手段。荀子认为,应该通过乐教,使人的感情潜移默化于道德之中,礼、乐并施,用以移风易俗。荀子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孟子据《尚书·泰誓》的话,把君、师并列。荀子更明确地把天、地、君、亲、师并称,认为君、师是治国之本,国之兴衰,与是尊师还是轻师直接相关。为此,他提出了教师必备的四个条件,即:有尊严与威信、经验丰富和信仰崇高、循序渐进的教法和诵说不凌不乱、精通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荀子留下的著作,经后人整理成书,名曰《荀子》,共32篇。


上一篇:

下一篇:提刑按察使司


古代制度 古代制度大全 中国各朝代制度一览表 古代官员制度一览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