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复五铢钱


东汉初期,由于经济残破,货币经济出现了衰退的现象。自王莽实行黄金国有后,黄金的作用,进一步减退了。因为人们看见王莽时币制混乱所造成的恶果,所以对于货币也失去了信心,有时以谷帛等实物为流通手段和交付工具。官俸虽然是半钱半米,但帝王赏赐方面布帛渐渐代替了黄金的地位。在东汉赎罪也用缣帛了。不过钱币到东汉时已深入民间,尽管政府想要限制,也不可能完全废用。东汉初期,旧五铢钱、王莽的货泉等在民间仍继续使用,流通领域中轻薄劣币充斥;有些地方割据政权也铸造钱币,如淮阳王刘玄于更始二年(24年)曾铸造过五铢钱,建武六年(30年)公孙述在四川曾铸造铁钱。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采纳了马援的建议,铸行东汉五铢钱。它的钱径2.5厘米,重3.4~3.5克,外郭较窄,五字交叉弯曲;金字头比西汉五铢的大,四点较长,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头较细。这时,国内统一战争已经结束,平民生活开始安定下来,所以这一措施是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的,五铢钱制恢复得比较顺利。史称“天下赖其便”。到东汉中期,货币流通又遇到干扰,物价开始上涨,如章帝元和中(84~86年),有人指责流通中货币太多,说:“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尤其是安帝以后至桓灵时期,政治昏暗,外戚宦官擅权,连年用兵,官吏贪暴,社会经济破坏,民不聊生,政府财政困难,货币制度与货币流通的稳定性又遭到破坏。到桓帝时已出现了“货轻钱薄”现象。并打算铸大钱没有实现。于是,灵帝中平三年(186年)铸行一种钱背有特殊记号的钱,叫“四出五铢”,即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外郭,又叫“角钱”。形制质量与东汉五铢同。传说此钱的四道斜纹象征天子从四面下堂逃走,乃国家将亡之兆。它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对政府的不满,货币流通的不稳定的情形。这一货币流通恶化状况,主要表现于桓灵时期剪廓钱和綖环钱之类的轻薄劣币大量出现上。这种“剪廓钱”,或称“剪轮钱”,就是钱币的外廓被剪凿或摩鋊取铜,仅剩下钱的内廓的残损钱币;而“綖环钱”,就是小号的剪廓钱的外环。这些劣币在1974年北京丰台区大葆台燕王旦家族墓葬和洛阳烧沟汉墓的发掘中都有发现。它反映出东汉晚期经济的衰落与货币流通的恶化状况。献帝初平年间(190~193年),董卓搜刮长安、洛阳铜人铜器和五铢钱,另铸小钱,轻小粗劣,无文字,肉好无轮廓,物价飞涨,钱货不行。经济趋于实物化。于是,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钱制度以来,经过了一个多世纪,又一次地被破坏了。


上一篇:大元通制

下一篇:刀币


古代制度 古代制度大全 中国各朝代制度一览表 古代官员制度一览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