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
全真道的创始人。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幼年爱习武艺,金熙宗年间参加武举考试,中甲科。据传说,一次王重阳在路上偶遇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到修炼的秘法,因而离家入终南山修道。修成后,往山东昆仑山(今山东
全真道的创始人。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幼年爱习武艺,金熙宗年间参加武举考试,中甲科。据传说,一次王重阳在路上偶遇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到修炼的秘法,因而离家入终南山修道。修成后,往山东昆仑山(今山东
徭役的一种,是临时征发的徭役。唐朝规定,正丁(21岁成丁)服役40日免除正役,70日免租,百日以上租、正役全免;中男(16岁~20岁)服役40日以上,免地租;家中有80岁老人和有重病人,可留一人侍候、
号玉阳,号全阳子,宁海人。入全真道从师王重阳,世称“玉阳真人”。
清代用作奖励作战勇猛、作战有功官员的称号。巴图鲁原为蒙古语,即《元史》中的拔都,此外,尚有霸都、霸都鲁、拔都鲁等音译,都是同名异译。满语巴图鲁为勇士的意思。清代以此作为称号,赏赐给作战有功的官员,名为
即官府出钱,百姓出粮食,两相商量价钱即是“和”,双方都认为价钱合理,官方把粮买走即“籴”。而在执行过程中,则是官府向百姓强制征购,成为一种变相的赋税。和籴粮食作为军粮最早出现于北魏,唐朝建立后,沿袭了
即各种各类的徭役。始于南北朝时期,唐朝沿袭。从中央到地方官府,甚至乡、里最基层单位都役使色役,所以色役名目繁多,如掌闲、幕士、供膳、宰手、弓手、弩手、渔师、门夫、守桥
隋朝规定:20岁开始服兵役,60岁免力役,说明兵役、力役不分。唐朝规定:21岁服兵役,60岁复员,说明有时将兵役和力役分开;征兵的对象包括一般百姓、富户、低级品官的子弟;兵役名称繁多,有府兵、禁军、征
是唐朝以至五代,考生为及第而把自己的作品向别人投献的行为。唐代科举取士,不仅要看考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还要看考生有没有达官贵人、声望高的学者推荐。考生向推荐人投献的作品,叫做行卷。行卷的体裁很广泛,可以
宋朝政府将征收的钱物按一定比例改征其他财物,称“折变”。1021年所征赋税,“其入有常物而一时所须则变而取之,使其值轻重相当,谓之折变。”折变操之官府,流弊日甚,“以绢折钱,又以钱折麦,以绢较钱,钱倍
金代女道士,世称“孙仙姑”。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宁海人。本马钰之妻。王重阳到山东昆崳山后,她与马钰拜王重阳为师,在金莲堂出家。后至洛阳的凤仙姑洞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