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丧大记第二十二》原文、注释和翻译


【经文】
疾病,外内皆扫。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君夫人卒于路寝。大夫世妇卒于适寝。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11),迁尸于寝。士之妻皆死于寝(12)
【今注】
①疾病:这里指病得很重,即将死亡。②彻:通“撤”,撤去。县:通“悬”,指乐器。古代诸侯堂下三面有乐器,称判悬;大夫一面,称特悬。③牖:窗子。当依郑玄注作墉。古时北面无窗。④亵衣:本指贴身衣,此指原来身上穿的所有衣服。⑤体:四肢。⑥纩:丝锦。⑦此二句是说将死时男子不用妇女服侍,妇女不用男子服侍。⑧路寝:正寝。⑨世妇:大夫的嫡妻。适寝:适,通“嫡“,正寝。⑩内子未命:古代妇随夫爵,卿大夫未在太庙受过爵命,其妻称内子。(11)下室:妻的寝室。(12)皆:统指有爵命及无爵命的士妻。
【今译】
病危之后,寝室内外都要打扫干净。诸侯、大夫要把乐器撤去,士把琴瑟收藏起来。病人睡在正寝的北墙下,头朝东,不用床,只用席条铺在地上。为病人脱去身上的衣服,换上新做的衣服,四肢都有一人抓住摇动,以防痉挛。主人主妇也都换成深衣。在病人的口鼻前放些丝锦,用来观察等待他断气。男子不死在妇女的手里,妇女也不死在男子的手里。诸侯的夫人应死在丈夫的正寝里,大夫的正妻应死在丈夫的正寝里。卿大夫如果没有在太庙中受过爵命,他们的妻子只能死在她自己的寝室里,死后把尸体移到丈夫的正寝里。士的妻,不管有无爵命,都应死在丈夫的正寝里。
【经文】
,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小臣复,复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赪,世妇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税衣。皆升自东荣(11),中屋履危(12),北面三号,卷衣投于前,司服受之(13)。降自西北荣。
【今注】
①复:人始死时的招魂仪式。②林麓:指诸侯的封地内山林。虞人:掌管山林的官。阶:梯子。招魂仪式在屋上举行,故需上屋之梯。③狄人:地位较低的乐吏。④小臣:近臣。⑤卷:衮服,上画有龙。⑥屈狄:即阙狄,妇女礼服之一,刻缯为鸟羽之形,缀于衣上。⑦玄赪:玄衣赤裳,指玄冕衣。⑧襢衣:亦作展衣,白色的妇人礼服。⑨爵弁:本指形似冕而无旒的帽子,此指与爵弁相配套的衣服,用三十升布制成,玄衣纁裳。⑩税(tuàn)衣:亦作褖衣,有红色滚边的黑色深衣。(11)荣:屋檐两端向上翘起的角。(12)危:屋脊。(13)司服:职官名,掌管君王礼服。
【今译】
诸侯死,举行招魂仪式时,封邑内有山林,就由虞人安放登屋的梯子;如果没有山林,就由狄人安放梯子。由平日服侍的近臣招魂,招魂的人身穿朝服。用以招魂的衣服为:公爵的诸侯用衮衣,诸侯的夫人用屈狄礼服,大夫用玄衣赤裳,大夫的妻用展衣礼服,士用爵弁服,士妻用禒衣。招魂的人从东南屋檐角上屋,走到屋脊中央,而朝北长喊三声,将招魂的衣服卷起来向前檐扔下,司服在檐下接住。招魂的人从西北屋檐角下来。
【经文】
其为宾,则公馆复,私馆不复;其在野,则升其乘车之左毂而复。复衣,不以衣尸,不以敛。妇人复,不以袡。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
【今注】
①为宾:出国聘问。②公馆:所聘问国的公家馆舍。③私馆:卿大夫的家庙。④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贯轴。其一端出于轮外,所以能站人。⑤袡(rán):有绛色滚边的上衣,女子出嫁时所穿。⑥字:古时男女生而有名,行冠礼或笄礼后,由宾取字。
【今译】
到国外聘问时死亡的人,如果死在别国的公家馆舍里,就举行招魂仪式;如果死在卿大夫的家庙里,就不招魂;如果死在野外路途中,招魂的人就站在死者所乘车的轴头招魂。招魂用的衣服,不再穿到死尸身上,也不用来做敛衣。为妇女招魂用的衣服,不能用她出嫁时穿的绛色滚边的上衣。招魂时,死者是男,就喊他的名;死者是女,就喊她的字。只有哭泣可以在招魂之前开始,招魂之后才能办丧事。
【经文】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西方。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
【今注】
①啼、哭:指悲哀程度不同。②踊:跺脚。③正尸:始死时尸在北墙下,死后移尸至南墙窗下,尸体头朝南。④坐:跪,屁股坐在脚后跟上。⑤子姓:这里指除嫡长子外的男性子孙。⑥有司:帮助办理丧事的官。庶士:众士。⑦内命妇:诸侯的世妇。⑧子姓:这里指女性子孙。⑨外命妇:卿大夫之妻。外宗:与诸侯同宗的妇女。
【今译】
死者刚断气的时候,他的儿子们都像婴儿一样呜咽啼哭,兄弟们号淘大哭,妇女则边哭边跺脚。等到死尸移到南墙窗下放正之后就需排定哭位:诸侯的丧事,世子跪在尸体之东。卿大夫、父辈及同辈的亲属以及男性子孙都站在尸东,世子的后面。帮助办理丧事的官和众士站在堂下,面朝北哭泣。诸侯的夫人跪在尸体之西,世妇、姑姑、姊妹、女性子孙都站在尸西,夫人的后面,卿大夫的妻领着同宗的妇女站在堂上,面朝北哭泣。
【经文】
大夫之丧,主人坐于东方,主妇坐于西方;其有命夫、命妇则坐,无则皆立。士之丧,主人、父兄、子姓皆坐于东方,主妇、姑、姊妹、子姓皆坐于西方。凡哭尸于室者,主人二手承衾而哭
【今注】
①大夫之丧,其父兄、子姓的哭位参照诸侯,省文而未言。主人:嫡长子为丧主。②命夫:有爵命的士,其妻为命妇。③衾:覆盖尸体的被子。
【今译】
大夫之丧,其哭位是:嫡长子跪在尸东,嫡长妇跪在尸西;来哭泣的士及士妻,有爵命的就跪着哭,没有爵命的就站着哭。士死丧,其哭位是:嫡长子、父辈及同辈的亲属、男性子孙都跪在尸东,嫡长妇、姑、姊妹、女性子孙都跪在尸西。凡是在寝室里哭泣时,嫡长子都要用两只手托着覆盖死尸的被子。
【经文】
君之丧,未小敛,为寄公、国宾出。大夫之丧,未小敛,为君命出。士之丧,于大夫不当敛则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祍,拊心,降自西阶。君拜寄公、国宾于位。大夫于君命,迎于寝门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于大夫亲吊,则与之哭,不逆于门外。夫人为寄公夫人出。命妇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当敛,则为命妇出。
【今注】
①寄公:失去国土而居住在别国的诸侯。②国宾:来本国作客的诸侯。出:出房迎接,或至门、或至庭。小敛以后,均需迎接。③君命:指本国国君派来吊丧和送礼的使者。④扱(chā)祍:将衣襟下摆提起塞在腰带里。⑤位:寄公立于门西,国宾立于门东,丧主在庭中向其位而拜。
【今译】
诸侯的丧事,在没有小殓之前,遇有失地而寄居本国的诸侯和在本国作客的诸侯来吊丧,丧主要出房迎接。大夫的丧事,在没有小殓以前遇有国君派来吊丧和送礼的使者,丧主要出房迎接。士的丧事中,当大夫来吊丧时,只要不是正在小敛,丧主就要出房迎接。丧主出房时,赤脚不穿鞋,衣襟下摆扱在腰里,双手捶胸,从西阶下堂。诸侯之丧,丧主在庭中向寄公、国宾所站的方位而拜。大夫之丧,丧主在寝门外迎接国君派来的使者,使者到堂上转达国君的旨意时,在堂下拜谢。士对于亲自来吊问的大夫,只在西阶下面对着大夫哭泣,不到大门外迎接。国君的夫人出房迎接来吊问的寄公夫人。大夫的命妇出房迎接国君夫人派来的吊问使者。士的妻除了正在小敛的时候,都要出房迎接来吊的命妇。
【经文】
小敛,主人即位于户内,主妇东面,乃敛。卒敛,主人冯之踊,主妇亦如之。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妇人髽,带麻于房中。彻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君拜寄公、国宾;大夫、士,拜卿、大夫于位,于士旁三拜;大夫亦拜寄公夫人于堂上;大夫内子、士妻,特拜命妇,泛拜众宾于堂上
【今注】
①主人户内,主妇东面:二句互文见义。小殓时尸在室内当门处,主人在门内偏东,主妇在门内偏西,夹尸而立。②冯:即凭。凭之,凭尸,拉着尸身上的衣服哭泣。详本篇下文“君抚大夫”节。③袒:脱衣裸左臂。④说:通“脱”。髦:古代幼儿下垂至眉的短头发,成人后则垂于两边,表示侍奉双亲有孺子之心。父死则脱左髦,母死则脱右髦。⑤括发:古代男子平时有髻,父初丧,去髻散发,用麻从脑后前绕交于额上,又反绕至头顶束发。⑥髽(zhuā):妇人遇齐衰丧服,亦去髻散发,用麻束法,与男子括发同。⑦夷于堂:把尸陈于堂上。⑧旁三拜:指对着士所站的方位拜三拜。⑨特拜:一个一个分别拜。与下泛拜相对。⑩泛拜:向众人笼统地拜,不一一拜谢。
【今译】
将要小殓时,主人就位,在室门之内偏东,面向西;主妇在门内偏西,面向东,于是进行小殓。小殓结束,主人抚尸哭泣跺脚,主妇也是这样。然后主人袒露左臂,脱去髦,用麻括发;主妇到房东房内改髻为髽,并系上麻腰带。撤去幕帷,主人主妇帮着把尸体抬到堂上放好,然后下堂拜宾客。国君拜寄居本国的诸侯和来做客的诸侯。大夫和士,到来吊问的卿和大夫的面前一个一个拜谢;拜士,只朝他们站的方位笼统地拜三拜。国君的夫人在堂上一个一个向寄公的夫人拜谢;大夫的夫人和士妻,在堂上向命妇一个一个拜谢,对士妻也是笼统地拜三拜。
【经文】
主人即位,袭、带、绖、踊。母之丧,即位而免。乃奠。吊者袭裘,加武,带绖,与主人拾踊。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11)。大夫,官代哭,不县壶。士,代哭,不以官。君,堂上二烛(12),下二烛。大夫,堂上一烛,下二烛。士,堂上一烛,下一烛。
【今注】
①即位:小敛后,主人之位在东阶下。②袭:穿上衣服,因移尸前袒露左臂。③母之丧,即位而免:母亲的丧事,也有袭带绖踊。免(wèn):用宽一寸的布带束发,其形与括发相似。④奠:以食物供祭死者。此为小殓奠。⑤袭裘:古人裘服之上有裼衣,裼衣之上加正服,吉事去正服之左袖,露出裼衣,称裼;凶事则掩裼衣,称袭,亦称袭裘。⑥武:冠圈。加武,加环绖于冠圈。⑦拾踊:哭泣时轮流跺脚。其顺序是主人先踊,次主妇,次吊者。⑧壶:漏壶,古人用以计时的器具。⑨雍人:掌烹煮食品的官。鼎:用以烧水。冬天水易冰,故以沸水加入漏壶。⑩县:通“悬”。悬挂漏壶。(11)代哭:一个接一个地轮流哭泣。(12)烛:火把,火距。
【今译】
主人站在东阶下的位置上,穿好左臂的衣服,然后系上腰带和首绖,哭泣跺脚。如果是母亲的丧事,主人站在位置上,将“括发”改成“免”,其他事情与父丧一样。于是设小殓奠。从这时开始,来吊丧的人要袭裘,帽子的冠圈上加环绖,哭泣时跟在主人主妇后面跺脚。国君的丧事,虞人供应木柴和角制水杓,狄人提供漏壶,雍人提供烧水的鼎,司马负责悬挂漏壶,并安排属下轮流号哭。大夫的丧事,有属下轮流号哭,但不用漏壶计时。士的丧事,有轮流哭泣的人,但不是他的属下。国君的丧事,堂上有两根火炬,堂下也有两根火炬。大夫的丧事,堂上一根,堂下两根。士的丧事,堂上一根,堂下一根。
【经文】
宾出彻帷。哭尸于堂上,主人在东方,由外来者在西方,诸妇南乡。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其无女主,则男主拜女宾于寝门内。其无男主,则女主拜男宾于阼阶下。子幼,则以衰抱之,人为之拜。为后者不在,则有爵者辞;无爵者,人为之拜。在竟内则俟之,在竟外则殡葬可也。丧有无后,无无主。
【今注】
①宾出彻帷:郑玄注以为此是君与大夫之礼,宾客出门后撤堂帷。士则小殓后即撤帷。②由外来者:来吊丧的宾客。③为后者:继承死者的儿子。④殡:暂时浅埋在寝宫。
【今译】
宾客出门,撤去堂上帷幕。在堂上对着死尸哭泣,主人在东方,来吊丧的宾客在四方,妇人都在北方面朝南。妇人迎送客人不下堂,即使有事下堂也不哭泣;男子出寝门见到人也不哭泣。拜谢吊丧宾客,如果没有主妇,男主人就站在寝门内向女宾代拜;如果没有男主人,女主人就在东阶下向男宾代拜。如果做丧主的儿子很幼小,就用丧衰裹住抱着,让别人代拜。如果做丧主的后代不在家,遇到有爵命的人来吊丧,就向他说明而不拜;如果吊丧者没有爵命,就由别人代拜。丧主不在家而在国内的,要等他回来主持丧事;如果在国外,由别人代替主持丧事,棺柩入殡、出葬之事也不必等他回来。总之,丧事可以没有子孙主持,但不可以没有主丧的人。
【经文】
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殡,授大夫、世妇杖;子、大夫,寝门之外杖,寝门之内辑之;夫人、世妇,在其次则杖,即位则使人执之;子有王命则去杖,国君之命则辑杖,听卜,有事于尸则去杖;大夫于君所则辑杖,于大夫所则杖。大夫之丧,三日之朝既殡,主人、主妇、室老皆杖。大夫有君命则去杖,大夫之命则辑杖。内子为夫人之命去杖,为世妇之命授人杖。士之丧,二日而殡。三日之朝,主人杖,妇人皆杖。于君命、夫人之命,如大夫。于大夫、世妇之命,如大夫。子皆杖,不以即位。大夫、士,哭殡则杖,哭柩则辑杖。弃杖者,断而弃之于隐者。
【今注】
①寝门:即指殡宫之门。②辑:提着杖而不以之拄地。③次:守丧的地方。④有事于尸:葬以前奠而不用尸。葬后虞祭开始用尸。用尸祭,丧主去杖。⑤室老:年老的家臣。⑥二日而殡:士之丧礼,凡计日,生者从第二天计算。此云二日,则不计死之日。⑦哭殡:棺柩浅埋在殡宫期间,亲属每日早晚哭泣。⑧哭柩:棺柩拉出殡宫,出葬之前的哭泣。
【今译】
诸侯的丧事,死后第三天,孝子和诸侯的夫人开始用丧棒。第五天,棺柩入殡以后,发给大夫及世妇丧棒。庶子和大夫,在殡宫门外可以用丧棒拄地,到殡宫门内就只能提在手中不拄地;诸侯的夫人和大夫的世妇,在守丧的地方可以以丧棒拄地,走上哭位时就让别人代拿着;嫡长子在接待天子派来吊丧的使者时要将丧棒丢开,接待其他诸侯的使者时就将丧棒提着,听取卜筮和用尸的祭祀时就把哭丧棒丢开。大夫在嗣君居丧的地方应将哭丧棒提着,在夫人居丧的地方可以拄着行走。大夫的丧事,死后第三天早晨,在棺柩入殡以后,主人、主妇和年老的家臣都开始用丧棒。继位的大夫在接待国君派来的使者时丢开丧棒;接待来吊丧的大夫时就提着不拄地。卿大夫的妻子在接待国君夫人派来的使者时丢开丧棒,接待来吊丧的世妇时,让别人代拿着。士的丧事,死了两天就入殡;第三天早晨,主人用丧棒,妇人也用丧棒。他们在接待国君及夫人派来的使者时,和大夫一样,将哭丧棒丢开;接待大夫及世妇派来的使者时,也和大夫一样。庶子也都用丧棒,但不带着它走上哭位。大夫和士在殡宫哭泣时可以杖拄地,启殡后对着棺柩哭泣时就提着不拄地。到除丧时就把丧棒折断,丢弃在隐蔽的地方。
【经文】
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士并瓦盘,无冰。设床襢第,有枕。含一床,袭一床,迁尸于堂又一床,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今注】
①郑玄注说此节应在下“濡濯弃于坎”之下。大盘:大木盘。汉制为广八尺,长一丈二尺,深三尺。古代丧礼,仲春至秋凉之间,尸床下设盘盛冰,以防死尸腐败。②夷盘:形制比大盘略小。③无冰:士不用冰,尸床下放置两只瓦盘,内盛水。但《士丧礼》说君有赐冰,亦用夷盘。 ④䄠:露。第:床席下所用竹帘。襢第,指床上只用竹帘,不铺床,以便寒气上透。⑤含:为死尸口中充填谷米玉贝等物。⑥袭:给沐浴后的死尸穿衣。⑦迁尸于堂:始死至小殓,均在室。小殓后迁尸至堂。
【今译】
诸侯的尸床下有大盘,盛冰于其中。大夫的尸床下有夷盘,盛冰于其中。士的尸床下用两只瓦盘相并,里边装水而不用冰。尸床上只用竹编的垫子不铺席,有枕头。饭含的时候用一张床,为尸体穿衣时换一张床,尸体抬到堂上再换一张床。这些事,在诸侯、大夫和士的丧礼中都一样。
【经文】
始死,迁尸于床,用敛衾,去死衣。小臣楔齿用角柶,缀足用燕几。君、大夫、士一也。
【今注】
①敛衾:大敛用的被子。②角柶:角制的匙,两端屈曲如车轭,放在尸口上下牙之间,防止尸体牙关紧闭,不便饮含。③缀:拘束、束缚。燕几:平常用的几。在尸体没有僵硬前用燕几的腿卡住尸脚,使其端正。
【今译】
死者断气之后,就把死尸搬到室中南窗下的尸床上,用大敛时的裹尸被盖住,脱掉断气时的衣服。近臣用角柶撑开尸口的上下牙,用燕几的腿卡住双足。这些也是诸侯、大夫、士都一样。
【经文】
管人汲,不说繘,屈之,尽阶不升堂,授御者;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浴水用盆,沃水用枓。浴用絺巾,挋用浴衣。如它日,小臣爪足。浴馀水弃于坎。其母之丧,则内御者抗衾而浴
【今注】
①管人:掌理馆舍的官。管通“馆”。 ②说:通“脱”。(yù):井上汲水的绳索。③御者:平时侍奉的人。④抗:向上举。⑤枓(zhǔ):舀水的杓子。⑥挋(zhèn):揩拭。⑦爪足:剪去足趾甲。⑧坎:小土坑。⑨内御者:女性奴婢之属。
【今译】
管人从井中汲水,不解开井瓶的绳子,而是曲绕在手中,捧着井瓶上台阶,走到最高一级但不跨入堂内,把水交给御者。御者捧起水进屋为死尸洗澡。四个近臣各拉一个被角把盖尸被抬高,两个御者给死尸洗身子。尸床下用盆承水,用杓子将水浇在尸身上。擦洗用细葛巾,揩干身子用浴衣,就像生前洗澡一样。近臣给尸剪足趾甲。洗过的水倒在两阶之间的小坑里。如果是母亲死,那么举被子和擦洗等事都由女奴婢进行。
【经文】
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于堂上,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甸人为垼于西墙下,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乃煮之;甸人取所彻庙之西北厞薪,用爨之。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沐用瓦盘,挋用巾,如它日。小臣爪手翦须。濡濯弃于坎
【今注】
①差:同搓。沐:洗头水。搓沐:在水中搓揉谷米,取其泔水洗头。②甸人:为诸侯掌管田野的官。垼(yì):土灶。③陶人:制作陶器的官。鬲:如鼎而小,三足中空,用以烧煮。此鬲将悬于重木之上,故称重鬲。④庙:指死者之寝,称殡宫,亦称庙。厞(fèi):隐蔽之外。⑤濡(nuán)濯:洗过的脏水。
【今译】
管人从井中汲水交给御者,御者在堂上用水淘米取泔水,诸侯用粱米的泔水,大夫用稷米的泔水,士也用粱米的泔水。甸人在庭中西墙下垒一个土灶,陶人供应烧煮的鬲。管人接过御者准备好的洗头水,放到土灶上烧煮;甸人用从寝室西北角隐蔽处拆来的柴草烧火。煮好之后,管人将洗头水递给御者,御者为死尸洗头。用瓦盘承洗头水,揩干头发用布巾,就像生前洗头一样。近臣为死尸修剪指甲和胡须。用过的洗头水也倒入两阶之间的小坑内。
【经文】
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众士食粥,纳财,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无算。士,疏食水饮,食之无算。夫人、世妇、诸妻皆疏食水饮,食之无算。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众士疏食水饮,妻妾疏食水饮。士亦如之。
【今注】
①公子:庶子。②众士食粥:《唐石经》无“众士”二字,阮元《校勘记》引钱大昕说众士不在食粥之列,订为衍字,今从之。③纳财:郑玄注:“谓食谷也。” ④溢:容量单位,一又二十四分之一升为溢。⑤食之无算:指吃饭不规定顿数,饿了就吃。⑥疏食:粗糙的米饭。
【今译】
诸侯的丧事,世子、大夫、庶子和众士在开头三天都不吃东西。三天以后,世子、大夫和庶子只吃稀饭,每天所食的谷物数量,早上一溢米,晚上一溢米,但不规定顿数。众士吃糙米饭喝水,不规定顿数。诸侯的夫人、大夫的世妇、众士之妻也都是吃糙米饭喝水,也不规定顿数。大夫的丧事,丧主、老家臣及子孙辈都吃稀饭,众士吃糙米饭喝水,妻妾也是吃糙米饭喝水。士的丧事也是如此。
【经文】
既葬,主人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妇人亦如之。君、大夫、士一也。练而食菜果,祥而食肉。食粥于盛不盥。食于篹者盥。食菜以醯酱。始食肉者,先食干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
【今注】
①盛:指盛粥的器皿,如碗盂等。盥:洗手。②篹(suǎn):竹编的盛饭器。古人吃饭用手抓,故须洗手。③醯:醋。④醴酒:甜酒,如今之酒酿。
【今译】
死者出葬之后,丧主开始吃糙米饭喝水,不吃蔬菜和果品。为诸侯、大夫、士守丧的人都一样。守丧满一年小祥祭之后开始吃蔬菜和果品,守丧满两年大祥之后才开始吃肉。吃盛在碗里的粥不需洗手,从饭篮里用手抓饭吃就要洗手。吃蔬菜可以用醋、酱腌渍。开始吃肉的人,只能先吃干肉;开始饮酒的人,先喝甜酒。
【经文】
期之丧,三不食;食,疏食水饮,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肉饮酒。期,终丧不食肉,不饮酒,父在为母,为妻。九月之丧,食饮犹期之丧也。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五月、三月之丧,壹不食,再不食,可也。比葬,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叔母、世母、故主、宗子,食肉饮酒。不能食粥,羹之以菜可也;有疾,食肉饮酒可也。五十不成丧,七十唯衰麻在身。既葬,若君食之,则食之。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则辞。
【今注】
①三不食:停食三顿。②世母:伯母。③故主:以前的国君。此指迁居他国者。④粱:古代以粱为米中的精品。
【今译】
服一整年齐衰丧服的人,只在开始时停食三顿;其后开始吃东西,吃糙米饭喝水,不能吃蔬菜和果品;到三个月葬后,可以吃肉饮酒。一年的丧服,在服丧期间自始至终不能吃肉、不能饮酒的人,是指那些父亲在世时为母亲,以及为妻子服丧的人。服九个月大功丧服的人,饮食规定与服齐衰一年的人相同。在葬后吃肉饮酒时,不能与别人在一起作乐。五个月的小功丧服、三个月的缌麻丧服,停食一顿或停食二顿都可以。从守丧开始到死者出葬期间,可以吃肉饮酒,但不能边吃边与人作乐。为叔母、伯母、以前的国君、宗子等人守丧时可以吃肉喝酒。规定只能吃粥的守丧期,如果吃不下粥,可用菜羹佐餐;如果生病,可以吃肉饮酒。五十岁以上的人服丧,不必事事都按规定;七十岁以上的人遇丧事,只要披麻带孝就行了,饮食没有限制。死者出葬之后,如果国君赐给食物,就接受下来吃。如果是大夫或父亲的生前好友送来食物,也可以收下来吃。送来的食物中即使有精美的粱米或肉,也不必避忌,但如有烧酒、甜酒,应当辞谢不收。
【经文】
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小敛布绞,缩者一,横者三。君锦衾,大夫缟衾,士缁衾,皆一。衣十有九称。君陈衣于序东,大夫、士陈衣于房中,皆西领北上。 绞、��不在列。 大敛布绞,缩者三,横者五;布��,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陈衣于庭,百称,北领西上。大夫陈衣于序东,五十称,西领南上。士陈衣于序东,三十称,西领南上。绞、紟如朝服。绞一幅为三,不辟。紟五幅,无紞
【今注】
①阼:阼阶,即东阶。②簟席:细篾席。③绞:扎紧尸身衣服的布带,分小殓绞、大殓绞。小殓绞横一幅,纵三幅。大敛绞横五条,纵三条。④缩:纵。⑤称:套,上衣下裳各一为一称。⑥序:东堂与中堂的隔墙。序东:即东堂。⑦紟(jīn):单被。⑧一幅为三:将一幅布析为三条。⑨辟:将布端一析为二。小殓绞以整幅布为之,故两端析为二,以便打结。大敛绞以布条为之,故不辟。⑩紞:装饰在被头上的丝带,如今之被头巾。
【今译】
小殓在寝室门内进行,大殓在当东阶的堂上进行。小殓、大殓用的席条,诸侯用细篾席,大夫用蒲席,士用芦席。小殓用的布绞,纵一幅,横三幅。诸侯用丝质的锦被,大夫用白色绸被,士用黑色布被,都是一条,小殓用十九套衣服。诸侯的小殓衣陈列在东堂,大夫、士的小敛衣陈列在房中,都是衣领在西,从北面向南排列。小殓绞和单被不在十九套之中。大殓用布绞,布绞纵三条,横五条;并用一条单被,二条夹被。这些是诸侯、大夫、士都一样的。诸侯的大殓衣陈列于庭中,用一百套,衣领在北,从西向东排列。大夫的大殓衣陈列在东堂,用五十套,衣领在西,从南向北排列。士的大殓衣陈列在东堂,用三十套,衣领在西,从南向北排列。大殓用的绞和单被的质料与朝服一样。大殓绞用的布条是一幅布分为三条,每条的两端不再裁开。单被用五幅布拼缝,没有缝在被头的丝带。为死者裹小敛衣时,祭服不能倒放。
【经文】
君无襚。大夫、士毕主人之祭服。亲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陈。小敛,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衾。大敛,君、大夫、士祭服无算;君褶衣褶衾,大夫、士犹小敛也。 袍必有表,不;衣必有裳,谓之一称。凡陈衣者实之箧,取衣者亦以箧。升降者自西阶。凡陈衣不诎,非列采不入,絺、绤、纻不入
【今注】
①襚:宾客送给死者的衣被。②复衣复衾:里面铺有丝絮的衣被。③褶衣褶衾:里外双层的衣被。④袍必有表:袍为深衣制,无裳相配,故袍上加罩衣,合成一套。⑤诎(qū):折叠。⑥列采:正统的颜色,即青赤白黑黄。⑦絺:细葛布。绤:粗葛布。纻:苎麻织成的布,较稀疏。
【今译】
诸侯小殓时不用宾客送的衣被。大夫和士要把自家的祭服用完。亲属赠给死者的衣服,收下来不必陈列。小殓时,诸侯、大夫、士都是用铺有丝絮的棉衣棉被。大殓时,诸侯、大夫、士所用祭服没有规定,尽其所有;诸侯用夹衣夹被,大夫、士与小敛一样。作为敛衣的袍子必须配上罩衣,不能单独一件袍子;上衣必须配有下裳,这样才叫做一称。陈列殓衣都要装在箱子里,从陈列处取衣也是连箱子拿走,拿衣服的人从西阶上下堂。陈列的衣服不能折叠,平摆在箱子上,衣服不是正统的色彩不陈列,细絺布、粗葛布以及纻麻布做的衣服也不陈列。
【经文】
凡敛者袒,迁尸者袭。君之丧,大胥是敛,众胥佐之。大夫之丧,大胥侍之,众胥是敛。士之丧,胥为侍,士是敛。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敛者既敛必哭。士与其执事则敛,敛焉则为之壹不食。凡敛者六人。
【今注】
①迁尸者袭:指助办丧事者,主人迁尸时袒。②胥:郑玄注:“胥,乐官也,不掌丧事。胥当为祝,字之误也。”这一节的胥均当为祝。③侍:本为服侍,引申为监视。④士:此为丧祝之属下。⑤左衽:右襟掩于左襟之上,与生时右衽不同。⑥纽:系结方法,犹今之打活结。
【今译】
凡是为死者小殓、大殓的人都袒露左臂,殓后穿好衣服再搬动死尸。诸侯的丧事,大祝亲自装殓,众祝在旁边做助手。大夫的丧事,大祝到场监察殓事,众祝动手装殓。士的丧事,祝到场监察殓事,他的属下动手装殓。小殓、大殓,祭服不倒放,所有的殓衣都是右襟在左襟之上。系绞都是死结不用活结。装殓死者的人在装殓完毕之后必须哭泣。丧祝属下的士参与丧事的就帮助装殓,帮助装殓就要为此停食一顿。参加装殓的一共六个人。
【经文】
君锦冒黼杀,缀旁七。大夫玄冒黼杀,缀旁五。士缁冒赪杀,缀旁三。凡冒,质长与手齐,杀三尺。自小敛以往用夷衾,夷衾质杀之裁犹冒也
【今注】
①冒:韬尸的口袋,分上下两截,上截从头往下套,称“质”,也称“冒”;下截从脚往上套,称“杀”。黼:画成的白黑相间的斧文。②缀旁七:冒之质、杀只缝合一头和一边。另一条边上缀有带子以对结。诸侯上下共用七对布带,大夫五对,士三对。③夷衾:小敛后覆尸及殡后覆棺的被子。其大小与常衾同,但花纹分为上下两截,故下句云“质杀之裁犹冒也”。④裁:规格,指布料及长度、图案、颜色。
【今译】
诸侯用的冒,上半截是织锦的,下半截画有斧头图案,旁边有七对结带。大夫用的冒,上半截为玄色,下半截画有斧头图案,旁边有五对结带。士用的冒,上半截黑色,下半截浅红色,旁边有三对结带。凡是韬尸的冒,上截的质长度与手齐,下截的杀长三尺。死尸从小敛以后用夷衾覆盖,夷衾的布料及颜色、图案、长度和冒一样。
【经文】
君将大敛,子弁绖,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父兄堂下北面;夫人、命妇尸西,东面;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铺席,商祝铺绞、紟、衾、衣,士盥于盘上,士举迁尸于敛上。卒敛,宰告,子冯之踊,夫人东面亦如之。
【今注】
①弁绖:皮弁上加环绖。环绖是麻绳圈。大敛时未成服,故用弁绖。②序端:东序南端。③堂廉:中堂南边侧。楹西:东楹之西。楹,堂中的大柱子,东西各一。④命妇:即下文之“内命妇”,指诸侯之世妇。⑤外宗:诸侯宗内妇女。房:指西房。诸侯之寝有东西房。⑥商祝:熟悉殷礼的祝。⑦敛:铺好的大殓衣。⑧冯:凭尸,抱住尸体,伏在上面哭。
【今译】
诸侯的丧事,将要大敛时,世子戴皮弁加环绖,走到东序南端的位置上,面向西;卿大夫走到堂南边侧、东楹之西的位置,面向北,从东向西排列;父辈和同辈的亲属在堂下庭中,面向北;夫人、命妇在死尸西,面向东;同宗的妇女站在西房中,面向南。近臣在堂上当东阶的地方铺好席条。商祝先铺大敛绞,再依次铺设单被、夹被、大敛衣。丧祝的属士在盘上洗手,把死尸抬到铺设的衣服上。大敛完毕,诸侯的总管向世子报告,世子跪到尸旁抱尸哭泣并站起来跺脚;夫人在尸西,面向东,也是如此。凭尸完毕,才将尸体放入棺内。
【经文】
大夫之丧,将大敛,既铺绞、紟、衾、衣,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祝先入,升堂;君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妇尸西东面。迁尸,卒敛,宰告,主人降,北面于堂下。君抚之,主人拜稽颡。君降,升主人冯之,命主妇冯之。士之丧,将大敛,君不在,其馀礼犹大夫也。
【今注】
①门右:门内西边。门东为主位。国君至,主人须让出主位。②巫止于门外: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巫止,本或作‘巫止门外’,‘门外’衍字。”然按今本亦通,故不改。③释菜:祭祀门神。④拜稽颡:丧礼中最重的拜礼,叩头至地。⑤君不在:士丧,国君不亲临。
【今译】
大夫的丧事,将要举行大殓,已经铺好绞、单被、夹被和殓衣时,国君来了,主人就到大门外迎接。主人先进门,站在西边等国君进门,跟随国君来的巫就停在门外。国君先祭门神,祝在国君之前进门,走上堂,国君站到中堂东墙南端;卿大夫站到堂南边侧、东楹之西,面向北,从东向西排列;主人站在房外,面向南;主妇站在尸西,面向东。然后把死尸抬到殓衣上,大敛完毕,诸侯向国君报告,主人下堂,面朝北站在堂下。国君抚摸一下死尸,主人跪下行拜稽颡礼。国君下堂后,命令主人升堂凭尸,又命令主妇凭尸。士的丧事,将要举行大殓时,国君不亲临视敛,其他礼节都和大夫一样。
【经文】
铺绞、紟,踊。铺衾,踊。铺衣,踊。迁尸,踊。敛衣,踊。敛衾,踊。敛绞、紟,踊。君抚大夫,抚内命妇。大夫抚室老,抚姪娣。君、大夫冯父、母、妻、长子,不冯庶子。士冯父、母、妻、长子、庶子。庶子有子,则父母不冯其尸。凡冯尸者,父母先,妻子后。君于臣抚之。父母于子执之。子于父母冯之。妇于舅姑奉之。舅姑于妇抚之。妻于夫拘之。夫于妻,于昆弟,执之。冯尸不当君听。凡冯尸,兴必踊。
【今注】
①内命妇:诸侯的世妇、妃妾之较贵者。②姪娣:随妻而嫁的媵妾。妻之侄女称姪,妻之妹称娣。③抚:凭尸为抚尸哭泣的总名,所扶之处皆为当尸心之衣,可分为抚、执、凭、奉、拘等几种。抚是以手抚摸,执是抓紧不放,凭是抱住尸体并伏在上面哭泣,奉是双手捧住,拘是牵扯尸衣。
【今译】
主人、主妇在大敛时,铺绞和单被,要跺脚;铺夹被,要跺脚;铺大敛衣,要跺脚;抬尸体,要跺脚;给尸体敛衣,要跺脚;包裹夹被,要跺脚;捆扎绞和单被,要跺脚。诸侯抚摸大夫的尸衣,抚摸世妇的尸衣。大夫抚摸老家臣的尸衣,抚摸媵妾侄娣的尸衣。诸侯和大夫对父、母、嫡妻、长子要抱尸哭泣,但不抱住庶子的尸体哭泣。士对父、母、妻、长子、庶子,都抱住尸体哭泣。庶子有儿子,他的父母就不抱尸哭泣。凡是抱住尸体哭泣,父母先哭,然后轮到妻和子。凡凭尸的方式:国君对臣下是抚摸尸衣;父母对儿子是紧抓着尸衣;儿子对父母是抱住尸衣;媳妇对公婆是双手捧住尸衣;公婆对媳妇是抚摸尸衣;妻对丈夫是牵拉尸衣;丈夫对妻、对兄弟是紧抓住尸衣。凡凭尸,亲属不能抓住国君抚摸过的地方;凡凭尸,站起来的时候都要跺脚。
【经文】
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寝苫枕块,非丧事不言。君为庐,宫之。大夫、士,襢之。既葬,拄楣,涂庐,不于显者;君、大夫、士皆宫之。凡非适子者,自未葬,以于隐者为庐。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
【今注】
①倚庐:倚木于殡宫门外东墙上,用茅草覆盖的棚子。②不涂:不用泥土涂抹。③苫:用稻草编成的席条。块:土块。④宫之:倚庐之外有布帷,如宫墙。⑤襢:显露,不用布帷。⑥拄楣:将倚庐着地的一边用短柱撑高。楣:当屋檐的横木。
【今译】
为父母守丧的人,住在靠墙倚搭的茅棚里,不用泥土涂抹;睡在稻草编的席条上,用土块做枕头,不说与丧事无关的话。诸侯住的倚庐外用布帷遮隔,如宫墙。大夫、士居住的倚庐外没有遮隔,敞露着。死者出葬以后,把倚庐着地的一边用短柱和横木撑高,并涂上泥土,但有门的一边不涂。这时候,诸侯、大夫、士住的倚庐都可以用布帷围起来。凡不是嫡长子,守丧的地方,从死者没下葬之前,就在隐蔽的地方搭设茅棚。死者下葬以后,守丧者有事可与别人站在一起。诸侯只能谈及天子的事情,而不谈自己国家的事情;大夫和士只说国事,不谈家事。
【经文】
君,既葬,王政入于国;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带,金革之事无辟也。既练,居垩室,不与人居。君谋国政,大夫、士谋家事。既祥,黝垩。祥而外无哭者;禫而内无哭者,乐作矣故也。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
【今注】
①弁、绖、带:此合大夫、士言之。士丧服以冠,大夫丧服以弁。既葬卒哭以后,麻绖、麻带换成葛绖、葛带。②金革之事:兵戎征战之事。辟:通“避”。征战之事,国家安危所系,故不待丧毕。③垩室:用土坯垒砌的小屋,不涂泥土,在殡宫门外东檐下。服齐衰者所居。卒哭之后,服齐衰者居寝室,服斩衰者在练祭后迁居于内。④黝:黑色。此指平治殡宫地面为黑色。垩:白色土。此指粉饰殡宫墙壁。⑤禫(dàn):除丧服的祭礼,在死后第二十七个月举行。⑥吉祭:四时之祭,宗庙常祭,故谓吉祭。
【今译】
诸侯死而下葬以后,天子的政令可下达到这个侯国,卒哭之后,就要听从天子征召。大夫、士死而下葬之后,国君的政令可下达到封地;卒哭之后,守丧者虽然还有丧冠和葛绖、葛带在身,但对征战的召令是不能逃避的。为父母守丧,练祭以后住到用土坯垒砌而不粉饰的小屋里,不与别的人一起居住。国君可以谋划国事,大夫、士可以谋划家事。大祥祭之后,可将殡宫的地面整治成黑色,将墙壁刷白。大祥祭以后,殡宫门外就无哭泣的人;禫祭以后,殡宫之内就无哭泣的人,因为演奏音乐也可以了。禫祭以后可以让妻妾服侍;禫祭之月如逢到四时的吉祭,就回到自己的寝室里居住。
【经文】
期居庐,终丧不御于内者,父在为母、为妻齐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于内。妇人不居庐,不寝苫;丧父母,既练而归;期、九月者,即葬而归。公之丧,大夫俟练,士卒哭而归。大夫、士,父母之丧,既练而归;朔月忌日,则归哭于宗室。诸父、兄弟之丧,既卒哭而归。父不次于子,兄不次于弟。
【今注】
①庐:倚庐。②为母:为母本应服齐衰三年,因父亲在世,改为一年,但守丧居倚庐,不居垩室。③为妻齐衰期:嫡子为妻、士之庶子为妻服此服,父在、父没以杖与不杖为别。④大夫俟练:此大夫及下句之士,均指与国君异姓者。如同姓而有服,则大夫须终丧,士练而归。⑤父母之丧:指大夫、士在为国君守丧时又遇父母之丧。⑥宗室:宗子之家,即殡宫。⑦诸父:伯父、叔父。
【今译】
服丧一年而住倚庐,并且在守丧期间自始至终不让妇女侍寝的规定,只限于父亲健在时为母亲以及丈夫为妻子服齐衰一年的人。服用大功布做成的丧服,服期为九个月的人,都是开始三个月内不让妇人侍寝。妇人守丧不住倚庐,不睡草编的席条。妇人遇到自己父母的丧事,就在娘家举行了小祥祭后回夫家;如果娘家是一年或九个月的丧服,那就在出葬之后回夫家。为国君守丧,异姓之大夫等到小祥祭之后回家,士等到卒哭之后回家。大夫、士如果是庶子,在嫡长子家为父母守丧,等到小祥祭后可以回家,但逢到每月初一,或是父母的忌日,都要到嫡长子的家里去哭泣。为伯父、叔父、哥哥守丧,到卒哭之后就可回家。父亲不在庶子家里搭棚守丧,哥哥不在弟弟家里搭棚守丧。
【经文】
君于大夫、世妇,大殓焉;为之赐,则小殓焉。于外命妇,既加盖而君至。于士,既殡而往;为之赐,大殓焉。夫人于世妇,大殓焉;为之赐,小殓焉。于诸妻,为之赐,大殓焉。于大夫、外命妇,既殡而往。
【今注】
①大殓焉:大殓时到场。②加盖:大殓后盖上棺盖。③诸妻:世妇以下的妻妾。
【今译】
国君在大夫、世妇举行大殓时到场;如果另加恩宠,就连小殓时也到场。对大夫的命妇,在棺材加盖后,国君才到场。对士,通常是入殡之后国君才去,如果另加恩宠,就在大殓时到场。国君的夫人在世妇大殓时到场,如果另加恩宠,就连小殓时也到场。对其他妻妾,只有在另加恩宠时才参加她们的大殓。对大夫和大夫的命妇,在入殡之后才去。
【经文】
大夫、士既殡,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礼,俟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祝代之先。君释菜于门内。祝先升自阼阶,负墉南面。君即位于阼,小臣二人执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后,摈者进,主人拜稽颡。君称言,视祝而踊。主人踊。大夫则奠可也;士则出俟于门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于门外。君退,主人送于门外,拜稽颡。
【今注】
①戒:告知。②殷奠:大奠,供品丰盛。③墉:墙。此指堂北房南之墙。④摈者:赞相丧礼并传达宾主言辞的人。⑤称言:向丧主说些慰问的话。⑥视祝而踊:祝是君的相礼者,君看着祝的示意而踊。
【今译】
大夫、士死而入殡之后,国君要去吊丧,就先让人去通知丧家。丧主备办大奠之礼,在大门外等候。看到国君所乘车的马头时,主人就先进门,站在西边。随来的巫停在门外,祝代替巫在前面领路。国君进门祭祀门神。祝先从东阶上堂,背靠着北墙面朝南站立。国君走到东阶上方的位置,二个近臣手里拿着戈站在国君前面,另外二个站在后面。摈者将主人领到堂下,向国君行拜稽颡礼。国君说些慰问的话,并根据祝的示意跺脚,主人也哭泣跺脚。这时,如果丧家是大夫,就可以供奠死者。如果是士,丧主就到门外去等着拜送国君,国君命他返回设奠他才返回设奠。供奠完毕,丧主先到门外等候。国君离开时,主人送到门外,行拜稽颡礼。
【经文】
君于大夫疾,三问之;在殡,三往焉。士疾,壹问之;在殡,壹往焉。君吊,则复殡服。夫人吊于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妇降自西阶,拜稽颡于下。夫人视世子而踊。奠如君至之礼。夫人退,主妇送于门内,拜稽颡;主人送于大门之外,不拜
【今注】
①复殡服:恢复入殡时未成服的服饰,孔颖达说是苴绖、免、布深衣。②夫人吊:夫人吊丧的礼节与上文君吊同,此处约略言之。③升堂即位:夫人也站在阼阶上。④下:指东阶之下。⑤世子:二字有误,依上文“视祝而踊”则当为“女祝”。今译文用“女祝”。⑥不拜:丧无二主,主妇已拜,故主人不拜。
【今译】
大夫死前生病期间,国君去探望三次;死及入殡后,再去三次。士生病期间,国君去探望一次;死及入殡后,再去一次。入殡后,国君去吊丧,死者亲属都要恢复入殡时的丧服。国君夫人去给大夫、士吊丧,主人要出大门迎接,看见夫人所乘车的马头后,就进门站在西边。夫人进门,从东阶上堂站在东阶上方的位置上。主妇从西阶下堂,到东阶下行拜稽颡礼。夫人根据女祝的示意跺脚。丧家设奠供死者与国君来吊丧的礼节一样。夫人离开时,主妇送到门口,不出门,行拜稽颡礼;主人送到大门外边,但不拜。
【经文】
大夫君,不迎于门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众主人南面,妇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妇之命、四邻宾客,其君后主人而拜。君吊,见尸柩而后踊。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今注】
①大夫君:大夫的家臣称大夫为大夫君。②其君后主人而拜:大夫君让主人立于其后,而代主人拜之,主人不拜。
【今译】
大夫的家臣死后,大夫去吊丧,丧主不到大门外迎接。大夫进门走到堂下东阶前的位置,面朝西。丧主站在他南边,面朝北,其他儿子站在丧主的北面,面朝南,妇女都在房中就位。大夫吊丧时,如果有国君的使者、命夫命妇的使者,或是四邻宾客来吊丧,大夫就叫丧主站在身后,自己代为拜谢。国君吊丧,见到死尸或棺柩才跺脚。大夫、士在国君来吊丧前没有得到通知,因此没有备办丰盛的大奠之礼,到国君离开以后,一定要备办奠礼。
【经文】
君大棺八寸,属六寸,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属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属四寸。士棺六寸。君里棺用朱绿,用杂金鐕。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鐕。士不绿。君盖用漆,三衽三束。大夫盖用漆,二衽二束。士盖不用漆,二衽二束。君、大夫鬊爪实于绿中。士埋之
【今注】
①大棺:最外层的棺。由外及里,其次为属,其次为椑。②绿:段玉裁说当为“䘟”(diào)字,即棺内壁的衬里,用丝质的缣。 此节绿字皆当作䘟。③鐕(zān):钉子。杂金钉:旧说为金钉和象牙钉,有人据《尚书·禹贡》“金三品”解为金钉、银钉、铜钉。④衽:连结棺壁与棺盖的榫头,两头大中间小,俗称“小腰”。束:革带,将棺盖与棺身捆紧。⑤鬊(shùn):梳理下来的乱头发。爪:指甲。⑥埋之:埋在两阶间的小坑中。
【今译】
诸侯最外层的大棺厚八寸,第二层的属厚六寸,第三层的椑厚四寸。上大夫最外层的大棺厚八寸,里边的属厚六寸。下大夫最外层的大棺厚六寸,里边的属厚四寸。士只有一层棺,厚六寸。诸侯最里层的棺的内壁用大红色的缣作衬里,杂用金钉、银钉、铜钉钉在棺内壁。大夫里边一层棺的内壁用玄色的缣作衬里,用牛骨钉钉住。士的棺内壁没有衬里。诸侯的棺盖与棺壁之间用漆填缝,两侧各有三个小腰榫头连接,再用三道革带捆紧。大夫的棺盖和棺壁之间用漆填缝,两侧各有两个小腰榫头连接,再用两道革带捆紧。诸侯和大夫的乱头发及指甲放在棺内衬里中。士的乱头发和指甲埋在两阶间的小坑中。
【经文】
君殡用輴,欑至于上,毕涂屋。大夫殡以帱,欑置于西序,涂不暨于棺。士殡见衽,涂上。帷之。熬,君四种八筐,大夫三种六筐,士二种四筐,加鱼腊焉(11)
【今注】
①輴(chūn):运载棺柩的车子,状如床而无脚,前后有长轴作为车轮,亦称轴、轴。 其上四周有栏杆者称輴;有一辕,辕上刻龙者称龙輴,天子所用。与载柩至墓地的柩车不同。 ②欑(cuán):积聚,丛集。 欑至于上:棺柩四周用木料堆垒到与棺柩等高。上面再堆成两注屋顶的形状。③屋:指殡。④帱:棺衣,棺罩,形如方顶蚊帐。⑤欑置于西序:棺柩靠近中堂西墙,三面用木料堆垒,上部斜倚于西墙。⑥暨:及。涂不暨于棺:只涂殡的上部,棺柩以下不涂。⑦士殡见衽:掘地为坑,深与棺壁齐,小腰榫头在地平面之上。⑧帷之:诸侯、大夫、士的殡都用布帷围起来。⑨熬:炒熟的谷物。放在棺柩周围,引诱虫蚁,不致侵犯棺柩。⑩四种:黍、稷、稻、粱。下文“三种”则去稻,“二种”则又去粱。(11)鱼、腊:干鱼、干肉。
【今译】
诸侯的殡是将棺柩放在輴车上,四面用木料垒起来,上面堆成屋顶形状,整个屋都用泥涂抹。大夫的殡,将棺柩放在西墙下,用棺衣罩在棺上,三面用木料垒起来,上部斜倚于西墙。涂抹时,自棺以下不涂。士的殡,将棺浅埋在地下,但地面上看得见小腰榫头,棺上铺木,用泥涂抹。殡都用布帷围起来。炒熟的谷物,诸侯用四种,分装八筐;大夫用三种,分装六筐;士用二种,分装四筐。每只筐上都放上干鱼、干肉。
【经文】
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黼三列。素锦褚,加伪荒。纁纽六。齐,五采五贝。黼翣二。黼翣二,画翣二(11),皆戴圭(12)。鱼跃拂池(13)。君纁戴六(14),纁披六(15)
【今注】
①饰棺:棺及柩车的装饰,出葬行于道路及墓圹中用之。②帷:围在棺柩四周的帐帷。③池:棺柩上方的方格竹帘,蒙以青布,悬于荒下。折边向下形如承溜,叫池。四周均有折边者叫四池,天子棺饰用之。诸侯三池,有前及左右,缺后。④振容:池下悬绞缯为饰,柩车行时则振动,故名。⑤荒:棺饰顶部的布幕,中央隆起。黼荒:荒的边缘为黑白相间的斧文。⑥褚:棺罩。⑦伪:当作“帷”。⑧纽:连结帷和荒的带子。⑨齐:荒中央隆起的顶,其形大概与宝塔顶端的葫芦相似。⑩翣:形似方扇。以木为框,蒙以布。汉制宽三尺,高二尺四寸,其上两角高起有饰物,柄长五尺。柩车在道,使人持之以遮护柩车,柩入圹则树于棺四周。(11)画翣:翣上画云气。(12)戴圭:翣的两上角用圭为饰。(13)鱼跃拂池:池上悬挂小铜鱼,车行振动如跳跃。(14)戴:将棺柩捆在柩车上的带子,棺饰的框架也用此固定。(15)披:以整幅布为之,一端系于戴,一端伸出棺饰之外。使人牵持,防止行进时棺柩倾斜。
【今译】
出葬时装饰棺柩:诸侯用画有龙的帷帐,三面有折边的竹帘,折边下悬挂绞缯。棺柩上方是边缘有斧文的荒幕,荒幕中央画有三列火文、三列“亞”字文。白锦做的棺罩,棺罩的外面是帷帐和荒幕。帷和荒用六对绛色的纽带连结。荒幕中央有个葫芦顶,葫芦顶上有五条彩绳披散下来,每条彩绳上有五个贝壳。二面画有斧文的翣,两面画有“亞”字文的翣,两面画有云气的翣,翣的两上角都装饰着圭。竹帘的折边上悬挂着小铜鱼,柩车行进时铜鱼就跳跃不停。诸侯用六条绛色带子将棺柩与柩车捆在一起,还有六条伸出棺饰外的披。
【经文】
大夫画帷,二池,不振容。画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锦褚。纁纽二,玄纽二。齐,三采三贝。黻翣二,画翣二,皆戴绥。鱼跃拂池。大夫戴,前纁后玄,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一池,揄绞。纁纽二,缁纽二。齐,三采一贝。画翣二,皆戴绥。士戴,前纁后缁,二披用纁。
【今注】
①二池:方格竹帘前后有折边,或说有左右而无前后。②戴绥:用五彩羽毛做装饰。③布帷布荒:以白布为帷荒,无画饰。④揄绞:用青绞缯蒙在池上,不使振动。孔颖达说上文大夫不振容也用此揄绞。
【今译】
大夫的棺饰,四周用画有云气的帷帐,两边有折边的竹帘,折边下不悬挂绞缯。棺柩上方是边缘画有云气的荒幕,荒幕中央画有三列火文,三列“亞”字文。白锦做的棺罩。帷荒用两对绛色的和两对玄色的纽带连结。荒幕顶上的葫芦有三条彩绳披散下来,每条彩绳上穿三个贝壳。二面画有“亞”字文的翣,二面画有云气的翣,翣的两上角都用五彩羽毛作装饰。竹帘的折边上挂着小铜鱼,柩车行进时就跳跃不停。大夫用来捆扎柩车的戴,前面是绛色,后面是玄色,牵持棺柩的披也是前面绛色,后面玄色。士的棺饰,用白布帷帐白布荒幕,方格竹帘只有前面折边,绞缯蒙在折边上。连结帷与荒的纽带两对是绛色,两对是黑色。荒幕顶部的葫芦有三条彩绳披散下来,每条彩绳只有一个贝壳。只有二面画有云气的翣,翣的两上角都用五彩羽毛作装饰。士用来捆扎柩车的带子是前面绛色,后面黑色,伸出来的两条披都是绛色。
【经文】
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国车,二綍,无碑,比出宫,御棺用功布。凡封,用去碑负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君命毋哗,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
【今注】
①輴:郑玄说当为“辁”。辁,没有辐条的车轮,以整块木头做成。下文“大夫葬用”亦当改。 ②綍:绳索,牵引柩车时称“引”,系于柩用以下葬则称“綍”。③碑:用来悬棺入圹的大木头,上有孔,树于墓圹前后,绳索从孔中穿过,先将棺柩悬至圹之上方,然后慢慢放入圹内。④御:指挥。羽葆:木棒上端捆扎着羽毛,用来指挥拉柩车的人向左向右。⑤茅:木棒上端扎有白茅,功用与羽葆同。⑥国车:郑玄说“国”字当作“輲”。因“輲”亦作“团”,与“国”字形近而误。⑦功布:木棒上端系有功布。⑧封:通“窆(biǎn)”,下棺入圹。下文二“封”字同此。⑨衡:用大木从棺束下穿过,綍系于大木两端,使棺柩平稳下降。⑩咸:同“缄”,就是棺束。
【今译】
诸侯出葬用辁车载柩,下棺入圹时用四根绳索,竖两根大木做碑,指挥柩车用羽葆。大夫出葬用辁车载柩,下棺时用两根绳索,竖两根大木做碑,指挥柩车用白茅。士出葬用辁车载柩,下棺时用两根绳索,没有碑,柩车出了宫门后,才用扎有大功布的木棒指挥。凡是下棺入圹,将绳索穿过碑上端的孔,拉绳索的人背对着碑向离开碑的方向牵拉,使棺徐徐下圹。诸侯下棺时,用一根大木头穿在束棺的革带下,四根绳索分别在木头两端。大夫、士下棺时,绳索直接扣在束棺的革带上。诸侯下棺时,指挥的人命令大家不要喧哗,听着鼓点拉绳下棺。大夫下棺时,就命令不要哭泣。士下棺时,正在哭泣的人要互相劝止。
【经文】
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棺椁之间,君容柷,大夫容壶,士容。君里椁、虞筐。大夫不里椁。士不虞筐。
【今注】
①椁:在棺外,棺柩入圹后垒无数木段于四周,不预先制成整体,即所谓“黄肠题凑”。②柷(zhù):木制的乐器,方二尺四寸。参见《王制》注。③壶、:都是盛酒的容器,壶容一石,容五斗。 ④里椁:在椁的内壁加衬里。⑤虞筐:未详。
【今译】
诸侯用松木椁,大夫用柏木椁,士用杂木椁。棺椁之间的空隙,诸侯可以放得下柷,大夫可以放得下壶,士可以放得下。 诸侯的椁内壁有衬里,并有虞筐。大夫的椁不加衬里,士的椁没有虞筐。

上一篇:《礼记》·《丧服小记第十五》原文、注释和翻译

下一篇:《礼记》·《明堂位第十四》原文、注释和翻译


礼记 丧大记第二十二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