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注释】 选自《论语·述而》第三十七章。 荡荡:宽广。 戚戚:忧愁、担心的样子。 【赏析】 孔子分析、研判君子、小人的不同心境,得出结论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胸怀
【注释】 选自《论语·述而》第三十七章。 荡荡:宽广。 戚戚:忧愁、担心的样子。 【赏析】 孔子分析、研判君子、小人的不同心境,得出结论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胸怀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二章。 远虑:长远的打算。远,长远。 近忧:迫身的忧患。近,眼前。 【赏析】 孔子主张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他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意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三十六章。 当:适合,得当。 仁:仁德。 让:谦让。 【赏析】 孔子提倡,在“仁”面前人人平等,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看见符合“仁”的事,就应该大胆
【注释】 选自《论语·泰伯》第四章。 善:友好,和气。 【赏析】 孔子的弟子曾子患了重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意思是: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鸣声也
【注释】 《论语·卫灵公》第十章。 工:工匠。 善:做好。 利:使锋利。 器:工具。 【赏析】 孔子的弟子子贡问老师,怎样培养仁德。孔子回答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工匠要做好他的工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二十八章。 众:众人,大家。 察:考察,省思。 【赏析】 孔子谈到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时,说道: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意思是:众人讨厌的,一定查清楚原因
【注释】 选自《论语·述而》第十九章。 其:他,孔子自指。 发愤:下决心勤奋学习。 【赏析】 叶公(姓沈,名诸梁)是楚国的贤大夫,他任叶城的邑宰时,曾向子路打听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孔
【注释】 选自《论语·子路》第二十三章。 和:这里指和谐、协调。宋代朱熹《集注》云:“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同:这里指盲从附和。 【赏析】 孔子谈论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言行时说: “君子
【注释】 选自《论语·宪问》第四章。 言:指有益于世的话。 【赏析】 孔子谈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言论之间的关系时说: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讲道理,会讲道理的人不
【注释】 选自《论语·子路》第六章。 令:下命令。 行:推行教化。 【赏析】 孔子谈论统治者的为政之道,强调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意思是:自身端正,不下命令也能施行;自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