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鹘行》 - 杜甫 - 阴崖二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


此明是太史公一篇义侠传,笔力相敌,而叙写尤难。“斗上”一段,摹神写照,千载犹生。“功成失所在,用舍何其贤”,分明是仲连逃赏。“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又分明是季札挂剑。借端发议,时露作者品格性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六引王嗣奭语)【诗例】

义鹘行

杜甫

阴崖二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修鳞脱远枝,巨嗓拆老拳。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生虽灭众雏,死亦垂千年。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兹实鸷鸟最,急难心炯然。功成失所在,用舍何其贤。近经潏水湄,此事樵夫传。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聊为 《义鹘行》,用激壮士肝。

【解析】“借端发议”,是诗人借助于某种事物的形象,在诗中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杜甫的《义鹘行》,先写苍鹰之子为蛇所食,雄鹰请来健鹘,杀蛇复仇。诗人就此议论,认为鹘的义行,可垂名千古,它不但急人所难,大义凛然: “急难心炯然”,而且功成身退,有高风亮节: “功成失所在,用舍何其贤。”诗人在结尾明确揭示自己的创作意图: “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王嗣奭说这一“借端发议,时露作者品格性情”,意思是杜甫在对“义鹘”的描写和议论中,表现了自己的思想品格和审美理想。时值安史之乱,社会动荡,百姓罹难,诗人盼望有更多的侠肝义胆之士扫荡凶顽,解民倒悬之苦。危难时能挺身而出,功成后又飘然而退,这正是儒家一再标举的理想人格。所以,诗中描写的鹘,实际上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化身,或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这首诗中,对鹘的描写同作者的议论在艺术上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即由于有了对鹘的形象描写,使后面的议论不抽象枯燥;由于有精辟的议论,使鹘的形象得到升华,主题思想更加明确。所以描写与议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古代在哲学上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艺术创作中,就是常常利用自然物与人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通过歌咏自然事物来表现人的情操品格或某种思想情感。这一传统源自《离骚》,“香草美人以喻君子,恶禽臭物以譬小人”。所以,后世创作有相当多的咏物之作,而且咏物之后作者还情不自禁地借端发议。西晋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潦。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作者写径寸之高的山顶小草遮蔽了百尺之高的涧底之松;无德无才的贵胄身居高位,而英才却屈居下层。左思无法抑制愤慨之情,议论道:“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矛头直指当时的门阀制度。再如陶渊明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诗人先写精卫的填海和刑天的猛志,描写中蕴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然后借助这两个形象发表议论:它们虽然化为异物,但猛志常存,虽死犹生。这样的议论,使精卫、刑天的形象升华到更高的品位,具有激励千古的永恒意义。借端发议之作,后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借助庐山的形象,说出人的认识的局限性的道理。他们的议论,都把所描写的形象的内涵提升到哲理的高度,可谓说理因形象而生动鲜活,形象因说理而增加深度,使得议论不枯燥无味,描写不流于肤浅,这就是借端发议的艺术功能。



上一篇:《羌村三首 (其一)》 - 杜甫 -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下一篇:《画鹰》 - 杜甫 -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杜甫 义鹘行 阴崖二苍鹰 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 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 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 黄口无半存其父从西归 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