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瑞龙吟》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秋光好。无奈锦帐香消,绣帏寒早。钩帘人立西风,送书过雁,依然又到。故乡杳。空把泪随江水,梦萦江草。何时赋得归来,倚松对柳,开尊醉倒? 衰鬓不堪临镜,镜中愁见,蓬飞丝绕。门外远山,青青长带斜照。石泉涧月,辜负夜猿啸。伤心处,风凋露渚,荷枯烟沼。燕去玄蝉老。满天细语鸣羁鸟。花蔓当檐袅。庭院静,遥闻清砧声捣。拥衾背壁,一灯红小。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浓郁的乡思与飘零之痛。此调为“双拽头”,共分三叠。

第一叠,落笔扬起,赞叹秋光无限好。继以“无奈”二字急转,渲染居处的凄清景象,于一扬一抑中透出了作者情绪的波动起伏。秋日,天高气爽,风景宜人。然而,这景色纵使万般风情,在客居他乡的愁人看来,均是牵愁引恨之物。羁旅游子,孑然一身,天天在百无聊赖中度过,真是“香消”愁难消,“帏寒”心更寒。借物传情,可谓独具匠心。“锦帐”、“绣帏”,其美无比;“香消”、“寒早”,却给这种美染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奠定了全词的基调。以下摄入凭窗远眺所见,将抽象的离愁乡思之情形象化。萧瑟西风中,群雁又列阵南翔了。见雁而有感于久未得到家乡来的音信,于是,乡愁中又融进了茫然、失望等多种情愫。

第二叠,先着“故乡杳”一句,平直道来,承上启下,既是上叠的补笔,点明忧闷悲伤、愁肠百结之因,又是下文直抒乡思的发端,语气亦叹亦慨。因为“故乡杳”,所以欲归不能。愈是欲归不能,愈是愁闷。愈是愁闷,对归乡的渴念即愈为强烈。“空把”二句正是极度伤痛的形象写照。一“空”字说明洒泪并不能排遣难以名状的悲伤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弥见其情可悯,其境堪悲。临窗远眺与洒泪江中两种不同形态的刻画,极为传神,它不仅表现出词人思乡时的状貌,也展示了他由苦思到无奈,乃至悲伤难抑而痛洒热泪的感情发展、升华的过程。接着写日积月累,思乡念亲之情已深埋心底,以致积思成梦,所梦又是江边的花草景物。江花江草,年年依旧,而人生有情,则不免感怀今昔。以虚拟之笔触抒写具体情思,词语婉而词意悲。“何时”三句,宕开一笔,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文意,写悬想中的归乡后的乐趣。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正点透了这种反跌手法的神效。这一曲折入微的向往,感情是复杂微妙的,它虽然浸润着追求的兴奋与满足,却也融汇着对现实的空虚落寞的感受,更深刻地写出了自己当前的苦况,以及对故乡的强烈思念。

第三叠转捩到惋叹岁月飞逝,人生易老。永无休止的思念,使诗人过早地衰老了。“不堪临镜”,以写不忍对镜的心态,暗示憔悴之极,笔致曲婉而情感深沉。“蓬飞丝绕”状白发蓬乱貌,似乎更象征愁绪的纷乱。《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采。”诗人笔下的异乡晚景,无一不染上主观的伤感色彩。一抹落日的斜辉照在绵延起伏的山脉,气氛显得格外凄厉,迟暮之感,触绪纷来。石涧泉水涓涓,月光倒映,夜猿哀啸,迢递而至,词人却不能领略这番景致,故曰“辜负”。“伤心处”三字承上逼出,底蕴极为丰富,有思归念远的忧思,有会合无期的悲痛,也有度日如年的煎熬。荡气回肠,声泪俱下。接着又重笔写景,使客观环境和内在情感融合无间,创造了个性鲜明的抒情形象。说燕子远去,玄蝉已老,是暗示自己不如燕子自由,有家难归,日复一日,已象蝉一样衰老。下文更自比“羁鸟”,形象贴切。那鸟的鸣叫声,不正是词人痛苦的呻吟吗?这就把无情之物人格化,写得活灵活现。比、兴的表现手法,古代作家经常在作品中使用。作者的高明处在于,不仅以景喻情的态,而且以景写情的质,所以即景抒情十分生动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砧声”,即捣衣声。深秋季节,思妇们已开始赶制寒衣,好寄给远方的亲人。这更加触动游子的孤寂无依之感。结句“拥衾背壁,一灯红小”,写寂寞幽居情状,不仅见出居室的凄凉,而且把词人哀怨悲伤,近乎绝望的感情逼真入微地表现了出来。读到这两句,我们仿佛看到夜深拥被、辗转反侧、对着暗淡灯影苦思默想的词人的孤独形象,不禁产生对词人的关切,他怎么能挨过这寂寞的时光,熬过这一个个不眠之夜啊!这样收束全词,尾音袅袅,余味无穷。

上一篇:古诗词《满江红》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下一篇:古诗词《水调歌头》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瑞龙吟 古诗词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