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水调歌头》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和鹤公《夜梦登黄鹤楼》均

喝起汉时月,还照旧江山。不知今夕何夕,同舞剑华寒。难得牙旗玉帐,据此上游形胜,警燧尚连天。骑鹤会飞去,云外一凭栏。茫茫看,楼阁下,水光连。漫歌崔颢题句,重谱大刀环。为想西风破帽,与子谈兵呼酒,何日此身闲?回首梦游事,双鬓怕苍然。

此词写于1911年秋天。该年阴历八月十九,民军在武昌率先起义,揭开了伟大的辛亥革命的序幕,紧接着,湘、赣、苏、皖、陕、晋、鲁等省纷纷响应,先后独立,全国人心振奋,清王朝灭亡之日已经到来。这首词即为树柏在闻知武昌起义胜利后所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向往革命的激情。不久,他就积极参与了家乡常熟的光复事业。题中所言“鹤公”,即金鹤翔,字病鹤,为树柏同乡好友,又同为南社社员,亦工诗词。病鹤闻武昌起义消息后,极其兴奋,遂填《水调歌头·梦登黄鹤楼》,树柏即和其韵,唱出一曲高亢激昂的志士之歌。

上片发端一声“喝起”,振起全篇精神。说汉时月照旧江山,暗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意。不说“升起”,也不说“唤起”,而用“喝起”二字,是本于李贺《秦王饮酒》“酒酣喝月使倒行”语,表现出一种扭转乾坤的气势。“不知今夕何夕”,参用苏轼《水调歌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及《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语,用来形容自己闻知武昌起义成功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同舞剑华寒”,指与金鹤翔(也包括与其他倾向革命者)一起欢呼胜利,在深秋月光下挥舞刀剑,闪射出阵阵清光寒气。接下去三句,词人评价了当时的军事形势。说“难得”,犹言真不容易,其中包含着词人对革命艰辛的认识及对起义胜利的礼赞。这里用了李商隐《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之语。“牙旗”原指主将的帅旗,“玉帐”又指主将出征时的军帐,这里皆指武昌起义军的壁垒阵容。“形胜”,指地理位置上的优越便利,“上游形胜”即指武汉三镇。武汉位于长江中上游,为中国东西南北水陆交通枢纽,义军占据了武汉,北可捣京师,南可取广州,西可征巴蜀,东可收江浙,因此武昌起义成功,有着中间突破、震撼全局的伟大战略意义。“警燧”,即烽火。这句是说义军同清军作战,烽火连天,胜负仍未见分晓。词人深深懂得,这场战役意义重大,它既是埋葬封建专制王朝的葬礼,又是建立新型民主国家的序曲,因此,他全神关注着战局的发展。“骑鹤”两句,词人的思绪插上了神奇想象的翅膀,他向往着能象传说中的仙人那样,骑上黄鹤,飞往黄鹤楼的顶端。“会飞去”,犹言定当飞去;“云外一凭栏”,极言黄鹤楼之高,于楼上凭栏眺望,则江汉间形势尽收眼底。

下阕就从凭栏远眺写起。“茫茫看,楼阁下,水光连”,这是一派浩渺辽阔的楚江秋夜景象。登上黄鹤楼,自然会想起崔颢的《黄鹤楼》诗,那首诗据说曾使李白敛手,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千百年来久享盛名。但是,当武昌起义的炮火撼天的时刻,词人已抛弃了旧时代文人常有的怆然涕下与悲秋伤怀,而以充沛的激情与火热的向往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的活动中。因此,即使他在梦中登楼,对触景伤怀的“崔颢题句”不过是漫不经心地吟咏而已,他此刻满怀豪情,真想唱出一曲慷慨激昂的革命颂歌。汉乐府诗有“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云:“‘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上复有山’,重山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这里是借用汉乐府语,表示要推翻清王朝,使中国复归于汉人。接下去词笔又一转,“为想西风破帽”三句,词人在黄鹤楼上,又联想起与金鹤翔从前一起意气风发、谈论时事的惬意情景,其中用了晋人孟嘉西风落帽的典故。同是金风送爽之时,好友聚会,呼酒唤肉,恣意评论军事政治,这是何等痛快之事。“何日此身闲”,是期待有朝一日革命成功后,自己也可以闲散一下,暗示现在还不是“身闲”的时候。结拍二句,写梦醒后感受。词人咀嚼着自己神游武昌城,梦登黄鹤楼的滋味,一梦醒来,觉得自己还未能为光复大业有所建树,双鬓却在添白发了,怎能够不抓紧时光,赶快去建立功业?“怕”是怕年华流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说:“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于冷静叙述中,表露其深沉愤慨;而庞树柏此词,则在热情讴歌中,直吐其急于为光复中华建功立业的心曲,一冷一热,风格迥异。

上一篇:古诗词《大江东去》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下一篇:古诗词《蝶恋花》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水调歌头 古诗词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