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鹧鸪天》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近,一斗都浇磈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元好问生当多难之秋,金亡后隐居不仕;但年轻时他也很想有所作为,“少年负虚名,问舍求田意未平。” (《南乡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以后,他深感“一线微官误半生”。宦海浮沉,未能拯济苍生,这是他内心苦闷之所在。首两句是反诘语。他觉得虚荣浮名都是身外之事,真是轻如羽毛。即使封个万户侯,其乐趣也未必能胜过躬耕田野。名利之场犹如傀儡戏,演出了多少人间兴废离合之事,转瞬散场,犹如梦幻。而世人却仍慕名利,轻人情,这种炎凉的世态,使他心情烦闷,而又深感无能为力。“且看”句是用反问的口吻,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喝上几杯,又怎么能消除内心的苦恼呢?

“三杯”两句是饮酒时的感受。“纷华”,亦作“芬华”,繁华荣耀之意。这里是说几杯下肚,酒酣耳热,狂歌浩荡,不由兴高采烈。“斗”为古代酒器,“磈磊”即“块垒”。斗酒浇愁,胸中不平之气逐渐平复。以上写出他醉时的情态,也是对不饮更何成的解释。如果不饮,那么他的思想将不会得到欣悦而只会陷入更深的苦闷,而饮酒只是解脱这种苦闷的无可奈何的办法。

下片接着用反语发泄酒后的牢骚不平。先以屈原为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说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作者却认为醒后可以再醉,醉后还能又醒。“皆醉”和“独醒”之间的界限也就不复存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的说法也不能使人信服自己确实不慕名利,“三闾些,伍子歌,利名场几人参破?” (严思济《双调·寿阳曲》)因此,灵均(屈原)虽说是为了忧国而不顾个人安危,但受谗放逐,又不被众人理解,苦痛绝望,以至于自投汩罗江而死,真是太可怜了(生,语助词)。《离骚》是屈原发自心底的爱国之声,但去除不掉楚王朝的腐败风气,改变不了楚国灭亡的历史悲剧,这首长诗写得虽然极其感人,但读得遍数再多也无济于事。这也是愤极而发之语,并不是贬低屈原。末句提到的阮步兵,即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以善饮酒有名。他的《咏怀诗》八十五首,旨在讥刺揭露朝政,却写得隐晦难懂。由于他不满曹氏政权的腐败,又不愿为篡位的司马氏周旋,只好玩世不恭酣饮终日,口不臧否人物,借以避嫌避祸,可见他头脑十分清醒,不过是借饮酒来保全自己。“好个”两字,说明作者对阮籍的这种态度是十分谅解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朝吟暮醉作了解释。

上一篇:古诗词《水调歌头》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下一篇:古诗词《最高楼》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鹧鸪天 古诗词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