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钱塘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清]陆世仪


海门光发曙星上,舟人解维候潮长。数舟相傍参差行,捩舵开头水声响。天边日出光凕濛,晓起不辨江西东。青山两岸断复续,千里百里来群龙。昔闻钱塘形势壮,怒涛如雪兼天浪。奔流直至富阳山,商贾云屯鱼鳖旺。何年沙涨江形蹙,三尺青坡侵马腹。潮声不上涌金门,城邑萧杀生气薄。只今时事尚多艰,络绎兵车互往还。虎牌日日惊船埠,马矢朝朝满市阛。更闻清海人螗沸,处处山头望廷尉。舟人相戒过溪滩,谈虎犹看色惊威。民生憔悴久无聊,况是今年旱魃骄。江南江北数十郡,六月无云土尽焦。我发吴阊向东浙,场圃从无禾稼列。村村罢市避兵行,门闼泥封烟火绝。人生值此总堪伤,如火征徭迄未央。何时得睹太平乐,青山绿水恣徜徉。

钱塘即钱塘江,在杭州之南,是浙江省第一大江。 “钱江秋涛”历来被赞为“天下奇景”,多为文人骚客所歌咏,唐·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之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就是通过对这一自然景色的描绘,把海潮的汹涌澎湃,触山拍岸,惊天动地,蔚为壮观的气势抒写了出来。
陆世仪这首乐府诗,也是写钱塘江的,诗人触景生情,既写了它的景色,也抒写了它的现状。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千里百里来群龙。”海门,指龛山和赭山在钱塘江口夹江对峙,旧称为海门。诗人一开始用了特写的镜头描绘了钱塘江入海口的近景,舟人在“光发曙星上”的黎明时刻,解缆待发,等潮水上涨之后,百舟竞相出海,潮击船身,船破潮浪,再加上百船转舵,使得清静的早晨,水声鼎沸,这种由静而动的描绘,增添了艺术效果。接着景色逐渐淡化,本来应该是日出的时候了,却下起了濛濛细雨,抬眼四望不辨东西,两岸青山忽断忽续,但是千百条船只象群龙一样,驶向远方。这一部分,写出了钱塘江的眼前景色和万舟竞驶的情景。第二部分从“闻者……”到“谈虎犹看色惊威”。这一部分诗人就不是用平平之笔来叙写了,而是用跳跃式的笔触抒写钱塘江的历史变迁。 “闻者”一转,把以往钱塘江形势的壮观“怒涛如雪兼天浪,奔流直指富阳山”一笔带过,着重抒写了那时商贾云集,买卖兴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使人赞叹不已。然而曾几何时,江沙猛增。江道堵塞,昔日奔流不息的钱塘江,而今却“青坡侵马腹”,水流不畅,城乡萧条。究其原因,是因为清军占领北京之后,迅速南下,占领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江南人民不堪民族压迫,纷纷揭竿而起,进行反清斗争,清统治者为了镇压义军,大举进犯,广大江南人民真是兵连祸接,民不聊生,而兵车又东冲西荡,调兵遣将的命令,频频传递,惊扰得码头也不得安宁。“虎牌日日惊船埠,马矢朝朝满市阛”,就是这时的真实写照。诗人又以“更闻”一词,把对人民灾难的描写更加深化,清统治者大军所过,人民大批被屠杀,十室九空,到处逃亡,“更闻清海人螗沸,处处山头望廷尉。”昔日清静的海面,如今却似乱蝉齐鸣,人民多么希望有清正廉明的官吏来安邦治国。而这里的混乱却使人感到害怕, “舟人相戒”不敢驶过滩头,每每谈论到如此处境,无不色变。诗人在这一部分里,回忆了过去,抒发了钱塘江的变迁和人民所受灾难的深重。第三部分从“民生憔悴……”到结束,抒写了当前的现实。人祸刚刚平息,天灾又接踵而至,江南江北六月无雨, “场圃从无禾稼列”,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然而统治者的强抢豪夺,使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仍不得安宁。“村村罢市避兵行,门闼泥封烟火绝”,封门闭户,不见人迹,这是多么的凄惨啊!诗的最后以“何时得睹太平乐,青山绿水恣徜徉”作结,道出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也寄托了诗人渴望能安居乐业的昇平气象。
诗人入清之后,不事科举,专意讲学著述,身历沧桑,遇乱有感,即见诸诗篇。这篇乐府诗,即是诗人感慨之作。先写了钱塘江的眼前景色,而把重点放在怀念往事上,以“闻昔”和“更闻”,使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清统治者的批判,便跃然纸上,最后以“而今”回到了现实。语语怆恻,悲闻之怀如见,真可谓“严实有法”。

上一篇:乐府诗《老翁叹》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下一篇:乐府诗《木棉花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乐府诗 钱塘行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