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应龙篇》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南朝·陈]张正见


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非云足不蹈,举则冲天翔。譬彼野兰草,幽居常独香。清风播四远,万里望芬芳。隐居可颐志, 自见焉得彰。

《应龙篇》为张正见独创,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杂曲歌辞》,并说: “张正见《应龙篇》,言龙未起时,乃在渊底,以喻君子隐居养志,以待时也。”
我国古籍有关应龙的记载颇有不同, 《山海经》中《大荒北经》和《大荒东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又说:“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 乃得大雨。”郭璞注:“应龙,龙有翼者也。”而《楚辞·天问》说:“河海应龙,何尽何?”王逸注:“言河海所出至远,应龙过历游之,而无所不穷也。”张正见《应龙篇》当是综合上述传说而创作。所以,诗的前四句,既写应龙在未被黄帝起用之时,深藏海底,又写它“非云足不”,旦起用,就举起翅膀冲天翱翔,大展宏图,为民兴利除害。
紧接,诗人将“野兰”和看来毫无瓜葛的“应龙”联系起来,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进行连类取喻。 “野兰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旷野之中,不正象“幽居”,即深深藏在海底的“应龙”一样,独自开着香花吗?它之所以能够传播到四处远方,使万里迢迢的人们仰望它的芳香,不正是借助那“清风”的吹拂吗?“应龙”借黄帝为民兴利除害, “野兰”借“清风”而芳香袭人,何其相似乃尔。这一重大发现,其“专利权”当属于张正见,他给诗歌开阔的新境界,并由此而给人们精神上的美感享受,当不亚于科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享受。
最后两句, 由“应龙”和“野兰”的比况,落实在“隐者”身上。真正成大器的“隐居者”是为了“颐志”,即修养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那些急于“自见(同现)”者,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昭彰于世的目的。人们不是称诸葛亮为“卧龙”吗?唯其为“卧龙”,才招致刘备“三顾茅庐”而得以施展其才干的。
总之,张正见这首乐府诗,题目为其自创,构思也匠心独具。全诗由“应龙”而及“野兰”,再“隐者”,从幻境返到实境,变换自如,浑然天成,特别是最后两句,评论家多誉为“篇末点题”,实有画“应龙”而点其睛之妙。它证明白居易“新乐府” “卒章显其志”的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张正见这类创作在他的全部诗歌中,还有不少,对他“虽多奚为” (明·张天如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讥讽未免失之偏颇。

上一篇:乐府诗《明月引》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下一篇:乐府诗《春江花月夜》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乐府诗 应龙篇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