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春江花月夜》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波随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属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此题创于陈后主,后有隋炀帝杨广和诸葛颖继作,皆是五言绝句,内容浮靡,格局短小,至唐张若虚方为七言长篇,成为杰作,以至使一生仅留传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竟成了唐代文学史上的大家。
诗无达诂。象《春江花月夜》这样的好诗,尽管现已有数十篇的文章来赏析它,但我仍觉得意犹未尽。
《春江花月夜》在写法上是别树一帜的。它并不象是一般的诗歌那样,或先写景,后抒情;或先抒情,后写景。仅说它是情寓于景,或情景交融,也是远远不够的。它的情、景、理三者融合一片,哪是写景、哪是抒情、哪是说理,都难断然分开。以结构上来看,它每四句一韵,可以说是由九首七言绝句组成的首尾连结,一气呵成的组诗,但一般都不把它当组诗看待,而是当做一首结构谨严的歌行长篇。从描写的角度来看,此诗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着眼,纵横交叉,既写出了空间的广度,从碣石到潇湘,从月出东海到月落西天;又写出了时间的跨度,长至“江月初照人”的太古之初到今夜空中的孤月轮横画千古的漫长岁月,短至月出到月落一个短暂的夜晚,这么阔大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其实又都是诗人心灵的瞬间的漫游,而并非实写。而在这阔大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之中,人生,尤其是人的青春,只是在其中短暂的一瞬之中,而青春之中最美好的时刻春江花月夜——这样的良辰美宵,就更短暂,而这最短暂的美妙欢愉的时刻,却又不属情人所有,又使他们偏偏都处在别离相思的痛苦之中。所以本篇是以极力抒写宇宙之无限,与人生之短暂青春之短暂的矛盾,并写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即在时间上遇上了这样的良辰美景还不行,虽然游子和思妇都遇上美好的春江花月夜,但在空间上二人都阻隔着千山万水,一在碣石,一在潇湘,仍然不能共享青春团圆的幸福,需时间和空间都遇上了才行。因此,既能共享团圆,又能共度良宵美景的机会是很难的,而人间的赏心乐事并不是每个人都可轻易遇到的。这就是这首诗虽然觉得其中意境很美,却更充满了浓郁的宇宙悲哀意识的原因。
诗的一开始,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写起,起笔极为阔大。 “海上明月共潮生”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浩瀚的空间。从首句到“汀上白沙看不见”八句,是江、月合写,而着重写江的。“连海平”、“千万里”、 “绕芳甸”是写江潮之大,江流之长;“共潮生”、“何处无”“照花林”、 “空中流”,“江上白”,是写月光普照,无处不有。这八句主要是写宇宙空间的无限,是通过描写宛延千里的江流和普照万里的月光来实现的。作者由海上写起,随着明月的升起,西行,顺着宛转的江流溯源而上,通过江绕芳甸,月照花林,光笼白沙来展现空间之辽阔的。
从“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八句,也是江、月合写,却是着重写月的。写月的目的,是通过江和月来写宇宙时间的无限。“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都是写江月的历史岁月的悠久,通过“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来写个体人生的有限与时间的永恒和无限的矛盾,江月是岁月老人的化身。头两段中,月和江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化身,以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来显示个体人生的有限。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开始,好象是电影的镜头一转,诗人的思绪随着天上悠悠的白云,从阔大的空间集中到一个点:青枫浦——长江中游岸边潇湘地区的一个地方。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扁舟子:游子;一个是“相思楼”的女主人:思妇。可是游子和思妇并不在一处,但是他们却是在这个地方离别的。作者的镜头先转向扁舟子,先写碣石海边游子的思想活动。面对着这样的大好月色,游子思绪万千。他想的是什么呢?他想,此刻的她——思妇定在相思楼的月光下徘徊,恼人的月光,象拂不去,卷不走的愁思,泻在玉户珠帘和捣衣砧上,惹逗得思妇夜不成眠,倚栏长叹。镜头又一转,转向了潇湘青枫浦的思妇。此时思妇与游子同望着一轮明月,但都是异地相望而各不相闻。她在祝愿,愿月光带着她的思念传给她所思念的郎君——游子身上。天上长飞的鸿雁是能传送书信的, 但也飞不出普照天下的月光,水中潜跃的鱼儿也据说是能传送书信的,但也不如一霎那间就光传万里的月光来得神速,月光传递相思情意的速度和作用,远非鱼雁所能比拟。思妇夜梦,闲潭落花,可是春色将尽,但游子仍不归家。大好青春将逝,而游子却不能与思妇团圆,真是人间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大自然的青春和人的青春都是美好的,但不是永恒的。这短暂的青春时光里,却是在痛苦的离别和相思中度过,岂不令人遗憾?大自然的春天,一年一度还会来临,而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次青春的年华呢?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将尽了,月也将落了,一个春江花月夜即将过去了,天将要亮了,但游子和思妇面对这大好的景色都相思欲绝,倍感痛楚,他们之间还隔着“碣石潇湘无限路”而不能团圆。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里,能有几家人团圆呢?落月似在摇着江树叹息。是啊,这样的幸运儿实在是太少了。
全诗通过月出月落,沿着长江写了一个月夜的全过程,编织了一个游子思妇的小故事。一个传统的乐府诗歌题材,一个平凡的游子思妇的故事,难得的是诗人的一枝生花妙笔,能在平凡中写出不平凡,能在司空见惯的内容和题材中发现敻绝的哲理意识,写出浓郁的诗情画意,创造出深远的优美意境。诗人在感叹宇宙的无穷和渺茫,人生青春欢乐的短暂、美丽的画面上弥漫着一层淡淡的哀愁。这是人生与宇宙的矛盾:人生与时间的矛盾(宇宙时间的漫长与人生青春的短暂)、人生与空间的矛盾(从碣石到潇湘的千里离别,宇宙空间之大、与人生遇合的际遇之小)、时间与空间的矛盾(“春江花月夜”如此良宵与夫妻之间的千里隔阻),这种矛盾是使人感到十分困惑的人生问题,常使人感到宇宙的悲哀,但这种悲哀常使人产生强烈的感情骚动和强烈的生活欲求,这是人的自我体认的生命感的苏醒的强烈表现。张若虚首先把这种强烈的生命冲动的体验的宇宙意识,成功地表现在他的这篇杰作之中。它使人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青春的宝贵。它是在提醒人们,人生是美好的,青春是美好的,但是它是多么的珍贵难得呀。热爱生活、热爱青春吧!这就是这首诗的积极含义。

上一篇:乐府诗《应龙篇》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下一篇:乐府诗《长安少年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春江花月夜 乐府诗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