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词精品之《西塞山怀古》鉴赏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长庆四年(824)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中作。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一说在今湖北黄石)长江边,山势竦峭,为六朝著名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大将王浚率水师从益州(今成都)出发,沿江东下,向东吴发起凌厉攻势。东吴曾在西塞山所在江中以铁锁横截,又暗置丈馀铁锥于江心,以为江防。晋军探知此情,以筏先行扫除铁锥,以油船烧熔铁锁,建业即金陵(今南京)随即失守,吴主孙皓肉袒(读坦)请降,三国由是归晋。诗即咏其事。
前四咏史。首联曰“下”、曰“黯然收”,皆具功力。“下益州”既符合地理态势,晋国水军乃从上游(益州)往下游(金陵)进军;又符合历史事实,这次战争之顺利,给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感,于是引出下句“金陵王气黯然收”。“黯然收”的“金陵王气”指东吴,细想来又不局限于东吴,自东吴开始,以后建都金陵的几个王朝,东晋、宋、齐、梁、陈,哪一个当初又不以“虎踞龙盘”之地为可恃?哪一个不是以丢失江山为结局?由此可见,长江天堑不足恃,“金陵王气”不足恃。这里的咏史中已包含着价值判断。
次联妙在用一副工整的对联,把晋军灭吴的经过作了形象描绘。这两句就关系言,是一因一果,一胜一败;就形象言,是一横一竖,一下一上;就著色言,是一赤(火光)一白。这种具体描写,对比鲜明,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后四句抒感寄意。“人世几回”句可从两个角度加以理解,一是将“人世”解为人生在世,则意味诗人不只一次思考过六朝亡国之殷鉴,而为之黯然神伤;二是将“人世”解为世上,则意味着相同的历史悲剧曾多次发生,即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而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封建朝代的兴亡更迭,似乎有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起作用,相形之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是说江山依旧,越发显得南朝亡国之匆促;又是说“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金陵怀古》),即挑明金陵王气之不可恃的意思。多义性使诗句更加耐味。
末联由古及今,表面上是说眼前四海一家,即国家统一,没有战事,所以西塞山江防故垒久已废弃不用,秋来满目蒹葭芦荻,一派萧瑟景象。然而作者通过这片景象,又像要告诉人们些什么。远的安史之乱不说,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也曾多次发生过叛乱与平叛的战争,分裂的因素依然存在,唐王朝又岂能高枕无忧,它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呢?西塞山会不会再度变为前沿阵地呢?诗人通过怀古,目的在于警告当局。
虽然有着借古鉴今之意,但表达含蓄深沉,是此诗的主要特色。清人薛雪称赞道:“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著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

上一篇:历代诗词精品之《大林寺桃花》鉴赏

下一篇:历代诗词精品之《望夫石》鉴赏


西塞山怀古 鉴赏 历代诗词精品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