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词精品之《七哀诗》鉴赏
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构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七哀”的意思是很多复杂的哀愁。诗写初平三年(192)董卓部将李催、郭汜在长安作乱的时候。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形。
“无象”即无道。王粲原居洛阳,因董卓之乱迁居长安,这时又离开长安向南方的荆州跑,所以是“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然后写亲友送行的悲伤,和出门看到的尸横遍野的惨状——“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和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所写情景相同。诗中最深刻的一笔,是写途中亲眼看到母亲遗弃孩子的事件。在杂草丛生的路上,一位饥妇把骨瘦如柴的孩子丢弃在草间,任其啼哭,头也不回地挥泪而去。过客行色匆匆,摇一摇头,装着不见,各走各的路——这是一幅何等生动的乱世的世态人情画。母爱是出于人之天性的,而饥妇居然抱幼子而弃之。这使人想到艾青的诗句:“饥饿是可怕的,它使年老的失去仁慈,年幼的学会憎恨”(《乞丐》)。诗人抓住这样典型的素材来写战乱时世,力透纸背,即此一端,就揭露出战争的残酷是何等的灭绝人性了。
上一篇:历代诗词精品之《陌上桑》鉴赏
下一篇:历代诗词精品之《十五从军征》鉴赏
历代诗词精品之《纪事诗》鉴赏
历代诗词精品之《村居》鉴赏
历代诗词精品之《老翁卖牛行》鉴
历代诗词精品之《黄海舟中日人索
历代诗词精品之《吴兴杂诗》鉴赏
历代诗词精品之《咄咄吟》鉴赏
历代诗词精品之《杨花诗》鉴赏
历代诗词精品之《对酒》鉴赏
历代诗词精品之《三元里》鉴赏
历代诗词精品之《傲奴》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