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出现了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称之为“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的形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唐代宗李豫初年到唐德宗李适末年(762~805年),是割据形成发展时期。安史之乱以史朝义自缢,其党羽纷纷投降唐朝而告结束。但朝廷无力彻底消灭这些势力,便以赏功为名,授以节度使称号,由其分统原安史所占之地。由于一些藩镇叛乱。784年6月,朝廷平定了朱泚叛乱。785年4月,李希烈为部将所杀。河北、山东4镇也表示重新服从中央,唐朝表面上又归统一。德宗经过这场恐慌,对藩镇执行姑息政策,求得暂时安定。但也做了一些削藩的准备工作,一是加强禁军(神策军),二是充实府库。第二阶段,从唐宪宗李纯永贞元年至元和末年(805~820年),是讨伐叛镇的时期。805年8月,唐宪宗即位,中央军力和财力都有了一定基础,他开始执行削藩政策。宪宗即派高崇文统率神策军出征,很快平定了剑南西川节度使刘辟。同年,平定夏绥节度使杨惠琳的叛乱。次年,镇海(今江苏镇江)节度使李锜叛变,宪宗调邻道兵征讨,李锜被部将所杀。这几次平叛的胜利,宪宗及主战派大臣增强了信心。814年,淮西镇节度使吴少阳死,子吴元济自领军务。宪宗征集邻道军队围攻淮西。这是藩镇势力和唐朝中央的一次大决战。由于平叛军队中有不少将领迁延观望,作战不力,战争拖了4年。宪宗命宰相裴度亲临前线督师。817年10月,唐邓节度使李愬雪夜袭克蔡州,擒吴元济,取得最后胜利。次年宪宗又发兵攻淄青。819年2月,淄青将刘悟杀节度使李师道降唐。于是成德王承宗、卢龙刘总相继自请离镇入朝,朝廷另委节度使,长期割据的局面似乎都解决了。第三阶段,从唐穆宗初至唐懿宗末(821~874年),是藩镇复活并延续的时期。宪宗伐叛所创下的新局面没有维持多久。由于长期战争,中央府库的积蓄已经枯竭,宪宗晚年任用聚敛之臣,遭到百姓怨恨;新的统一局面,也使大臣们思想麻痹。820年,宪宗死,穆宗即位,“销兵”(即裁减兵员)却是一个乱源。于是“河北三镇”又脱离了中央控制。新的割据者朱克融、王廷凑、史宪诚还是实行原先的旧传统。裴度的讨伐军无功而还。朝廷因为军费浩大,无法支撑长期作战,只好承认现实。经此,唐朝中央再也没有恢复河北的打算。总之,第三阶段中,藩镇有所复活并发展,不过程度不如第一阶段之甚。在这段时间内,不论是在唐朝控制的地区,还是割据藩镇控制的地区,都经常发生牙将逐帅的事件。这是藩镇割据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是权力下移的象征。第四个阶段,从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亡(875~907年),是藩镇相互兼并的时期。875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唐朝虽然征集各镇士兵围剿,并委任都统、副都统为统帅,实际上指挥并不统一。许多藩镇利用时机扩充自己的实力。881年1月,黄巢攻入长安后,唐朝中央政权实际已经瓦解。这时在全国逐渐出现了许多割据势力,有的原是唐朝的节度使(如高骈);有的则是自己形成一个武装集团之后,被唐朝授予节度使(如杨行密、董昌、钱镠)。
唐末割据的藩镇空前增多。农民起义军失败后,这些藩镇立即转入互相兼并的战争中,数十年战争不断,几乎遍及全国。907年,唐中央政权也被藩镇之一朱温夺去了,演变为五代十国,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藩镇割据的局面。

上一篇:唐蕃斗争

下一篇:玄奘西游


历史大事 历史大事件详细一览表 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大事编年表 历史大事件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