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乾隆帝


清高宗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1735~1795年在位。1735年8月13日,雍正病逝,把皇位传给预定好的接班人四子弘历,改次年为乾隆元年。乾隆25岁即位,风华正茂,继承的又是一份令所有帝王感到自豪的基业。经过康熙、雍正两朝之后,国力增强,既无边警,又无内忧,一片升平景象,但乾隆并不甘坐享其成,在位时励精图治,统治前期清王朝达到极盛。乾隆为缓和其父严厉统治13年的紧张政治气氛,调和矛盾,对雍正时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提出“中道政治”和“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宽”就是爱民,与民休息,去民之扰,他一再告诫臣下,把宽大与废弛区别开来。“严”就是要对异端邪说,大逆不道,贪官污吏绳之以法,决不姑息。乾隆在位期间,多次用兵统一疆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即位之初,正值西北用兵,又有贵州苗民起义。鉴于西北两路出师均告失利,所以暂时议和,采取守势,而专力镇压苗民起义,以号称知兵的张广泗经略苗疆。不久,苗民起义被镇压。1753年,准噶尔部因内部争夺汗位,分崩离析,杜尔伯特部三车凌率部众6000内附。次年,辉特部阿睦尔撒纳又率部众万余内附。于是乾隆决定第二年春天出兵伊犁,一举荡平叛乱。1755年5月,两路清军进抵伊犁,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败奔乌什,为乌什维族首领霍集斯擒献清营。不久,归降清廷的阿睦尔撒纳因统治厄鲁特蒙古4部的野心未能实现,又聚众叛乱,乾隆随即派军征讨,准噶尔部割据势力乃告平定。1757年、1759年以兆惠为将军,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叛乱,随即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军政,建立起军府统治。并于北疆移满洲、锡伯、厄鲁特、绿营等军兵垦荒屯田,为久住之计,陆续建立州县以管理民事,将新疆牢牢地置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初以来,西藏政局经常动荡不定。由于厄鲁特蒙古诸部信奉黄教,西藏为黄教宗主所在,而西藏那些不同集团皆需要援引厄鲁特蒙古武力以自重,矛盾错综复杂,变乱时有发生。乾隆十五年,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勾结准噶尔部发动叛乱,杀害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乾隆派兵入藏,平定叛乱后对西藏政权作了一些调整,稍增驻藏大臣权力,但仍无法控制局势。五十三、五十六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西藏。1792年,乾隆命福安康为大将军,率大军入藏,很快打败了廓尔喀侵略军。次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集民政、财政、军政、外交大权于驻藏大臣之手。达赖、班禅之重大决策需经驻藏大臣同意。对云南、贵州、广州、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继续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经过两次大小金川之战,川西南地区也实行改土归流。乾隆在位时期,中国邻邦如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已先后沦为西方殖民地,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虎视眈眈。出于自卫需要,乾隆采取限制贸易、减少接触的政策,只留广州一口通商外,其他海口一律禁止贸易。乾隆拒绝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提出的各项有损中国主权之要求,对沙俄也坚持原定条约之规定,多次断绝恰克图贸易以抑制其非法行为。乾隆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在国力强盛时虽可保全一时,但却使中国更加昧于世界大势,远离世界之潮流,日渐落后。
乾隆一生,武功显赫,多次进行战争。其中有加强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也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与对外扩张之役。战争有胜有败,但却自诩为“十全武功”。他巡游无度,大兴土木,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官吏又借机肥私,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晚年宠信和珅,吏治更加败坏,大贪污案层出不穷,屡诛不止。大兴文字狱,进行思想控制,打击异己。由于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长达9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晚年自称“十全老人”,陶醉于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清王朝则是在他手中由极盛开始走向衰落。

上一篇:三征噶尔丹

下一篇:清圣祖康熙


历史大事 历史大事件详细一览表 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大事编年表 历史大事件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