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令数下者,可亡也注释、译文和评说
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注释】 矫:改变。时:时常。行:私行。杂:扰乱。 【译文】 喜欢用个人的智谋改变法制,经常用自己的私行来扰乱国家事务,法律
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注释】 矫:改变。时:时常。行:私行。杂:扰乱。 【译文】 喜欢用个人的智谋改变法制,经常用自己的私行来扰乱国家事务,法律
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且父母之所以求于子也:动作,则
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于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罚沮,人臣之私义也。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韩非子·饰邪》) 【注释】
广廷严居,众人之所肃也。宴室独处,曾、史之所僈也。观人之所肃,非行情也。且君上者,臣下之所为饰也。好恶在所见,臣下之饰奸物以愚其君,必也。明不能烛远奸、见隐微,而待之以观饰行,定赏罚,不亦弊乎?(《韩
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今世儒者之说人主,不善今之所以为治,而语已治之功;不审官法之事,不察奸邪之情,而皆道上古之传誉、先王之成功。儒者
人之不事衡石者,非贞廉而远利也,石不能为人多少,衡不能为人轻重,求索不能得,故人不事也。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货赂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此其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诛。是以有道之主,不求
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夫婴儿不剔首则腹痛,不揊痤则浸益。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用术,则亲爱近
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韩非子·主道》) 【注释】 无:不要。见(xiàn):通“现”,显露。雕琢:雕
听不参,则无以责下;言不督乎用,则邪说当上。言之为物也,以多信,不然之物,十人云疑,百人然乎,千人不可解也。讷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奸之食上也,取资乎众,籍信乎辩,而以类饰其私。(《韩非子·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