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清代,江苏省宁、苏分治,两江总督驻江宁(南京),江苏巡抚驻苏州。武昌起义时,巡抚是程德全。程德全(1860—1930),字雪楼,四川云阳人,早年是个穷秀才,投身东北边地做幕僚,惨淡经营,升至黑龙江将军、巡抚、奉天巡抚。1910年调江苏,下车伊始,就与地方士绅张謇、沈恩孚等相结纳,博得开明之称。武昌起义后,10月16日,程邀请张謇到苏筹商对策,张代他起草了《奏请改组内阁宣布立宪疏》,会同热河都统溥颋、山东巡抚孙宝琦入奏。他们要求清廷“先将亲贵内阁解职,特简贤能,另行组织,代君上确负责任”,“然后定期告庙誓民,提前宣布宪法,与民更始”,也就是说让立宪派参预政权。随后,程一面加强戒备,防止境内发生变乱,一面通过其僚属也与革命党人搭上关系。上海一光复,江苏失去最大的商埠、海口和军火供应地,全境震动,苏州岌岌可危。这样,程才在本地绅商和在沪立宪派、革命党代表的劝说下决定反正。
11月4日晚,上海民军五十人抵苏,入枫泾新军第二十三混成协营内,号召官兵响应。5日清晨,新军、民军入城,占领各机关,沿街布岗。民军径赴抚署,要求程宣布独立,程表示:“值此无可如何之际,此举未始不赞成。”[1]于是,民军呈上江苏都督印,悬挂白旗,鸣炮庆祝。程德全还命令用竹竿将大堂上的檐瓦挑去几片,以示除旧布新。同日,江苏都督(或称苏军都督)府成立,推张謇为民政部部长、应德闳为财政部部长、伍廷芳为交涉部部长、郑言为执法部部长。稍后,又任命顾忠琛为参谋厅厅长、刘之洁为苏军统领。至11月21日,成立江苏省临时议会,召集原谘议局议员到苏州开会,仍以张謇为议长。张謇的主张深刻地影响着程德全和江苏都督府的活动。
苏州光复后,松江于11月6日成立军政分府,同盟会员钮永建任军政长。同日,同盟会员秦毓鎏联合当地商会组织光复军,占领无锡、金匮县衙,成立锡金军政分府,秦任总司令。常州也于是日光复,同盟会员何键任军政分府司令。吴淞光复军这时也分兵占领了崇明、江阴,并应张謇之请,11月8日渡江入南通,以謇胞兄张詧为军政分府总司令。
在苏常光复的同时,新军第九镇分别在镇江和江宁举行了起义。
第九镇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赵声、林之夏、柏文蔚等革命党人曾在该军中积极活动,留有深刻的影响。此时,镇司令部和第十七协驻江宁,第十八协驻镇江。统制徐绍桢(1861—1936),字固卿,广东番禺人,以幕僚起家,由文改武,1905年任统制后,还曾任苏淞镇总兵、江北提督,在军中颇有威信。武昌起义后,徐赴各营演说“忠君爱国”,但以顽固著称的两江总督张人骏丝毫不体谅他的苦心。张调江防会办张勋、缉私营统领王有宏等部旧军麕集江宁,却不发给新军弹药。旧军不断向新军挑衅,新军群情激愤,徐则委曲求全,于10月30日率军出防秣陵关。
这时,驻镇江的五营新军正在同盟会员林述庆领导下酝酿起义。林述庆(1881—1913)字颂亭,福建闽县人,出身农民家庭,当过兵勇,到江宁后曾随赵声从事革命活动,这时正任第三十六标一营管带。林去上海与同盟会机关接头后,又去南京,见高级军官们无心起义,便决定单独发难。同盟会员李竟成也奉上海机关之命回乡组织起义,二人便联合进行。他们很快得到了巡防营、沿江炮台和士绅们的同情。11月7日上午,新军各营集中于京岘山巡防队营房,下午四时,宣布起义,成立军政府,推林为镇江都督。新军编为镇军第一协,准备攻击城内旗营。当晚,士绅联名吁请京口驻防副都统载穆放弃抵抗,载穆同意在保全旗民生命的条件下缴械。于是镇江光复。镇军都督府以李竟成为军政部长,绅士杨邦彦为民政长,后又以陶骏保为镇军参谋总长。11月10日,从武汉退下的清军军舰十五艘在镇江江面起义,加入镇军序列。
7日晚,扬州发生孙天生领导的游民暴动,抢劫衙库、商铺,绅商派代表赴镇江请援,林述庆派徐宝山、李竟成率军前往。徐宝山(怀礼)是个盐枭,投诚清朝任新水师营管带,亦官亦匪。镇江起义前,徐向李竟成主动输诚,但要求让他事后开往扬州,并以盐款为军饷。9日,徐军抵扬,很快捕杀了孙天生,成立军政分府,徐为军政长。
7日、8日,江宁也连续发生起义。原来,第九镇出防,张人骏也没有发给弹药,士兵平均每人仅子弹三粒,而城外旧军对新军取包围态势,炮口都对准秣陵关方向。11月4日,满族军官两人怀枪求见徐绍桢,企图行刺,徐忍无可忍,才考虑起义,开会商定起义方略。6日,徐示意江宁布政使樊增祥、江宁商会会长仇继恒等面请张人骏宣布独立,被张拒绝。这时,沪苏光复的消息传来,官兵纷纷请战,负起义指挥责任的协统沈同午怕部下自行起义,便不顾上海方面的弹药还没运到,催徐提前于8日起义。
城内的革命党人联络了学生、士绅、旧军,准备响应。7日,湖北军政府侦察员苏良斌误闻新军当晚攻城,便发动了起义,率队进攻督署,卫队、巡防营响应,因无外援,很快失败,张勋在城内大肆搜捕。
8日黎明,第九镇在秣陵关誓师,分三路攻城。沈同午自率一支攻雨花台,傍晚,大队抵达,与清军对峙。至夜,各路均无进展,沈又命令各路集中攻雨花台,由第三十四标主攻。该标三营管带、同盟会员杨言昌率敢死队直薄敌垒,终因地势不利,未能得手。队官汉铭率部袒衣攀登东台,徒手夺取机关枪,也因后援不继,全部战死。拂晓前,士兵疲惫,弹药将尽,只好乘雾撤退。徐绍桢命令全军撤往镇江,但队伍已经溃乱,残存的官兵抵镇,被镇军收编。
苏北清江浦(清河县,今淮阴市)还有一支新军,番号为第十三混成协,属北洋系统。武昌起义后,坐镇清江的江北提督段祺瑞被调走,地面混乱。11月4日,原标掌旗官、同盟会员龚振鹏与队官赵云亭起义,率数十人入城攻道台衙门,不克。6日,新军大队攻城,士绅开城欢迎,不料新军入城后即大肆劫掠,龚、赵无法控制,起义变成了兵变。变兵很快被未附义的军队驱逐,士绅们推江北督练公所总参议蒋雁行出来主事。蒋雁行(1875—1941)字宾臣,直隶河间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1月12日,清江召开光复大会,宣布成立江北都督府,蒋任都督,署江北提督杨慕时为民政总长,第十三协统领魏宗瀚为军政长。
北洋军人掌权的江北地区,反革命事件迭出。11月17日,清朝山阳(今属淮安)知县姚荣泽杀害了回乡发动独立的学生周实、阮式。不久,学生陈兴之收容溃兵到清江请求收编,竟被蒋雁行杀害。由于当年大水歉收,江北民变蠭起,蒋等还将手下官兵都派往各属镇压。上海报纸还揭露:“江北都督有取消独立之议”,“已派人赴鲁与孙宝琦接商军事。”[2]
11月14日成立的徐州军政分府,情况也与江北相仿,在籍道员段书云被推为民政长,原十三协统领徐占凤任军政长。后来张勋率军逃到徐州,他们便自动取消了“独立”。
苏、常、淮、扬等处光复后,江苏重镇,只有江宁还在清军盘踞下。城内外江防军、巡防营以及旗兵还有将近两万人,对江浙已光复的地区是严重的威胁。11月11日,上海都督陈其美分电程德全、汤寿潜,提议组织江浙各处联军,会攻南京,并推举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程、汤两督迅即复电赞同。13日,徐绍桢在镇江设立司令部,以陶骏保为参谋部长(后增顾忠琛,部长二人),史久光、于右任、范光启、伍崇仁等为顾问,孙毓筠为军事参议,陈懋修、吴忠信、马良(相伯)、郑赞丞等分任经理、执法、交通等部部长,并在上海设立总兵站。参战各军先集中镇江,先后加入联军战斗序列的有:镇军(支队司令官林述庆)三千人,浙军(支队长朱瑞)三千人,苏军(支队长刘之洁)三千人,淞军(司令黎天才)六百人,沪军先锋队(司令洪承典)六百人,此外还有松江、江阴等地的巡防营,总兵力万余人。徐绍桢在镇江召集军事会议,决定兵分四路:中路浙军,由紫金山南攻朝阳门;南路苏军,攻雨花台、聚宝门;北路淞军,攻沿江各小炮台;镇军由紫金山北攻天堡城、太平门。镇军还另派柏文蔚率镇军二支队和扬军从江北攻浦口,准备邀击逃窜的清军。19日起,各军陆续越过高资前哨。
11月24日,黎天才指挥淞军及浙军一营攻占乌龙山,乘胜前进,又于次日晨攻克幕府山,以重炮威胁城内敌军据点。25日,朱瑞率浙军主力及镇军一标、苏军巡防队越麒麟门西向,在马群与敌遭遇,歼敌千余,击毙清军悍将王有宏,进抵孝陵卫。26日,张勋率大队数千人反扑,浙、镇、苏军与敌来回争夺阵地,苦战自晨至夕,终迫张勋缩回城中,朝阳门外敌人全部肃清。同日,刘之洁指挥苏军扫清自淳化镇至上方门之敌,与浙军成犄角。27日,林述庆率镇军后续部队抵迈皋桥、尧化门、麒麟门一线,投入战斗。28日,联军决定对江宁城发动总攻。29日凌晨,浙军埋炸药爆破朝阳门不成,仰攻失败,苏军进攻雨花台也失利,于是决定先取城外制高点天堡城,然后俯攻南京。30日晚,镇军从紫金山北坡,浙军敢死队从南坡攻击天堡城,新到的沪军先锋队也投入战斗,经过一夜苦战,终于在12月1日黎明攻克了天堡城。是役,击毙清军统领成文均,全歼七百守敌,联军也伤亡惨重,镇军管带、同盟会员杨韵珂、浙军敢死队长、光复会员叶仰高阵亡。天堡城一失,南京城全部暴露在革命军炮口之下,无法据守。张勋等派入分别向联军总司令徐绍桢、镇江都督林述庆求和,徐、林允许清军投降,但拒绝了让张勋率所部转移他处的条件。当晚,张勋率部渡江北窜,张人骏、铁良逃走。12月2日,镇军与联军司令部由太平门,苏军由聚宝门,淞军由仪凤门进城,次日,浙军也由太平门入城。城内残余清军胡令宣、赵会鹏等部全部投降,张勋则在浦口受到镇军、扬军的截击,狼狈逃窜徐州。


联军攻克南京形势图


南京光复是革命军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它使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所有,稳定了汉口、汉阳失守以后的战局。不仅如此,这次胜利还因这座古都的历史而带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南京曾经是朱元璋、洪秀全的都城,这就使主张“革命排满”的人们特别兴奋。联军入城后,将士们络绎不绝地到紫金山阳的明孝陵去祭奠,文人墨客们也竞相鼓吹。当时,各省都督代表正在汉口开会筹组中央政府,他们迅即将南京定为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联军入城后,林述庆自称江宁临时都督,遭到浙军和徐绍桢的反对,几乎发生火并。经宋教仁、范光启等调解,林取消了临时都督称号,并同时取消了镇江都督府,就任北伐军临淮总司令。程德全受各方面特别是张謇等的支持,从苏州移驻南京,并任命了新的江苏都督府官员,程自兼参谋总长,顾忠琛、钮永建、陶骏保为次长,政务厅长宋教仁,外务司长马相伯,内务司长张一麐,财政司长熊希龄,通埠司长沈缦云,军务司长陈懋修,参事会长范光启。不久,程辞职,庄蕴宽被推为都督。

上一篇:除旧布新的各项政令

下一篇:南北议和和清帝退位


民国历史 民国历史一览表 民国历史大事年表 民国历史大事记详细 民国历史大事件 中华民国史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