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与东方会议


币原的外交方针受到日本军部和某些利益集团的攻击,被斥为“软弱”和“辱国”。驻华武官本庄繁在4月5日即向军部首脑提出:蒋介石能否压住共产党,同张作霖携手,尚属疑问。日本应采取“积极自卫”政策,在中国各要地驻兵,同时用海军封锁长江[1]。陆相宇垣一成也于4月7日警告日本政府:帝国在长江流域培植多年的利益和企业已全部萎缩,日侨长年努力而获得的权利和资产也被迫放弃。如果继续袖手旁观,共产运动迟早会波及直隶和满蒙。日本必须变消极雌伏之态为积极雄飞之姿,引导列强协力包围共产派,出兵占领从山东到广东各沿海要点,阻断苏俄的军火输入,由列强向南北稳健分子供应军费和武器[2]。4月中旬,在国内政潮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币原随若槻内阁一起倒台。强硬派推出前陆军大将田中义一出面组阁并兼外相。
田中一上台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中国政局正酿成整个东亚的危机,对此,日本决不能漠视不顾[3]。不久即悍然出兵山东,扩大侵华。
5月中旬,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先后出兵继续北伐。奉鲁军节节败退。山东是日本侵华势力密集的地区,其投资总额仅次于东北。田中内阁认为,战争继续北进,不仅会损害日本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而且将危及东北,决定动用武力。5月27日,内阁会议决定,派遣驻东北日军第十师团步兵第三十三旅团开赴青岛。次日,田中内阁发表宣言,声称此次出兵,旨在“保护侨民”[4]。6月1日,日军2000余人在青岛登陆,强占军事要隘,张贴布告,宣布将严厉镇压对侵略军“表示敌意”的反抗者[5]。7月5日,田中内阁进一步决议,命日军由青岛侵入济南。田中希望,此举能中止国民革命军北伐,以便趁机向张作霖诈取某些垂涎已久的权益。
日本出兵山东,立即在我国激起愤怒的浪潮。6月1日,武汉、南京、北京三个鼎足对抗的政权分别提出抗议。武汉政府的抗议书指出,日军入侵山东,无异于“二十一条”密约的复活[6]。与官方再三推敲的外交公文相比,民众的抗议呼声更为激昂。尽管南京政府一再密令,“力避冲突”,“不得迳行有罢工及排货之举”[7],并向日方表示,将“极力设法阻止”民众激烈的抗议运动[8],但仍无法遏止人民愤怒的烈火。上海工、商、学各界人民团体发起对日经济绝交运动,组成委员会,制定并实施种种措施,使日本对华贸易受到巨大打击[9]
日本出兵山东后,为了进一步研究并确立新的对华政策,从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义一在东京亲自主持召开“东方会议”。这次会议的具体策划者是著名的强硬扩张主义者、外务省政务次官森恪。应召出席的有:外务省、驻华各使领馆、关东厅、陆军省、海军省等机构的首脑人物。会议共举行11天,但只留下5天全体讨论会的议事记载,其余6天均为小型秘密会议,至今仍不知其详情[10]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对华政策的根本方针”。森恪和日本驻沈阳总领事吉田茂等主张以武力为后盾,急进扩张;驻华公使芳泽谦吉等主张慎重行事。在田中义一的支持下,森恪等强硬派明显占了上风。会上,森恪提出4点建议:一、为维护日本在华权益,不论是中国关内地区还是“满蒙”区域,均应出兵;二、东三省和内蒙是日本的国防安全线,必须坚持该区域的治安秩序;三、东三省政权如能保障日本的特殊利益,日本应予支持;四、国民政府如变更东北的政治组织,日本应不惜使“满蒙”与中国分离,另立政权。
7月7日,田中义一宣布会议最终文件——《对华政策纲领》。共8条,前4条基本上是外交辞令,后4条是侵华方针的实质所在。第5条规定:“帝国在华权益及日侨生命财产,有受非法侵害之虞时,将断然采取自卫措施以维护之。”第6条规定:“关于满蒙,特别是东三省,由于在国防和国民生存上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对此,作为接壤邻邦之我国,不能不负有特殊的责任。”第7条规定:“在东三省实力派中,对尊重我国在满蒙之特殊地位,认真谋求该地方政局之稳定者,帝国政府应予以适当支持。”第8条规定:“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紊乱,有侵害我国在该地特殊地位与权益之虞时,均应加以防护。”[11]可以看出,纲领完全采纳了森恪的建议。
为了落实“东方会议”的对华强硬方针,同年8月中旬,日本政府又召开“大连会议”,由森恪主持,召集日本驻华使节、关东厅长官、关东军司令官等,进一步研究侵略东北、蒙古的具体步骤,策划“武力治安”、“获取商租权”、“扩大‘满铁’权限”、“修建铁路”等议题的实施方略。
“东方会议”与“大连会议”制定的扩大对华侵略的强硬方针,导致日本与美国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激化,埋下了此后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线。
“东方会议”之后,中国的战局又发生变化。蒋介石反攻徐州失利,宣布下野。直鲁军与孙传芳的残军接连发起反攻,把战火又推回到长江沿岸。日本内阁于8月24日决定撤兵,并于30日发表声明称,此次出兵是“成功”的“自卫”之举[12],为再次出兵山东埋下了伏笔。

上一篇:马日事变

下一篇:江西遣送共产党人


民国历史 民国历史一览表 民国历史大事年表 民国历史大事记详细 民国历史大事件 中华民国史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