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状况


(一)南京政府的外贸行政与政策
1927年以前,军阀当政,外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贸易几咸操于洋商之手;1920年,北京政府为发展出口贸易,增进国际信用及普及经济知识,特设全国经济讨论处于北京。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工商部派员接收全国经济讨论处,改组为工商访问局,1931年改为实业部国际贸易局。该局宗旨是调查中外商情,指导国人经营对外贸易。同时,南京政府在驻外使馆中,亦渐有商务官之设置。此为我国国际贸易行政初基。
鉴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外过剩商品向中国倾销,中国的丝茶特产渐失海外市场,南京政府始筹划国际贸易方面应付方策。
输出贸易政策:南京政府采取奖励出口政策,一方面修订出口税则,对于原料品及制成品在国外市场推销最感困难者,酌量免税减税;对手工艺品宜于奖励出口者,酌量免税,以利推广海外贸易。另一方面设立商品检验局,厉行检政,取缔假冒伪劣,检定质量等级,协助商人提高外销商品的品质。
输入贸易之政策:1929年前,进口税率受《南京条约》的束缚,对输入货品一律课值百抽五税率;其后恢复关税自主,为保护生产,进口税率先后改定三次,最高税率有达值百抽八十者。1930年1月实行关栈制度、领事证单标记办法均有保护国内产业,限制输入的作用。
(二)战前外贸进出口概况
1927年—1937年的10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可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1931年为平稳发展阶段;1932年—1935年为衰落阶段;1936年—1937年上半年为复苏阶段。1927年—1931年四年间,无论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均为平稳发展阶段。其具体情况列表如下:

1927年—1931年中国对外贸易值


单位:千关两


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入超 贸易总值
1927 1,012,932 918,620 94,312 1,931,552
1928 1,195,969 991,355 204,614 2,187,324
1929 1,265,779 1,015,987 250,092 2,281,466
1930 1,309,756 894,844 414,912 2,204,600
1931 1,433,489 909,476 524,013 2,342,965


资料来源:许涤新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第23页
上列资料表明,以1927年进口净值为100,则1928年为118,1929年为124.9,1930年为129.3,1931年为141.5。每年进口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出口方面,以1927年出口净值为100,则1928年—1931年分别为107.9、110.5、97.4和99。从出口指数看,前两年增加,后两年减少,但并不是中国的出口货物减少,而是因为物价狂跌的缘故。下面是1929年—1931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价格变化情况:

商品名称 单 位 1929年价格(美元) 1931年价格(美元)
生丝 320.0 145.3
茶叶 27.8 16.2
猪鬃 100.7 54.2
大豆 32.2 16.0
桐油 234.0 182.0
花生油 169.3 88.0


资料来源:[苏]斯拉德科夫斯基著、郗藩封等译:《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简史》,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年版,第215页。
以上六种主要出口商品可见,其价格在三年之中平均下跌了一倍左右。中国出口贸易因物价惨跌而受到损失。如果除物价因素,中国商品出口的货物总量在1929年—1931年间实际上还是有所增加的。
1931年—193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衰落时期。其具体情况列表如下:

1932年—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值


单位:千关两

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入超 贸易总值
1932 1,049,247 492,641 556,606 1,541,888
1933 863,650 392,701 470,949 1,256,351
1934 660,889 343,527 317,362 1,004,416
1935 589,994 369,582 220,412 959,576


(续)


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入超 贸易总值
1936 604,329 452,979 151,350 1,057,308


资料来源:许涤新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第23页。
本期进出口贸易严重衰落的原因:从进口方面看,自1931年底开始,各国实行货币贬值政策,纷纷放弃金本位,特别是美国实行“白银法案”,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高价收购白银,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根紧缩,影响了中国的进口。1932年开始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经济衰退,生产资料及机器设备需求减少。1933年和1934年南京政府两次修改税则,提高进口税率,使进口贸易额下降:1934年因税则提高进口减少23.2%,1935年则减少22.6%。与此同时,日本在华北大规模走私,也严重地影响了中国正常的进口贸易。这几年国民党连年发动内战,加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购买力下降,进口商品需求量锐减,影响了进口贸易。从出口方面看,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东北出口货物为日本攫取,中国农产品出口受到严重打击。1931年前,东北对外贸易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是唯一出超地区。“九一八”事变前的五年,每年平均输出额为6.6亿元,输入额为4.35亿元,出超2.25亿元。而且这一时期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输入贸易统制政策,提高进口货税率,限制农产品进口,而中国出口商品中恰以农产品为最大宗,因此出口量大受影响。
1936年—1937年上半年为对外贸易的复苏阶段。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世界银价上涨,中国银币增值,加上南京政府的法币政策顺利实施,汇率趋于稳定,中国对外贸易出现转机,贸易数值与入超情形都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1936年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05,730.8万关两,比1935年增加9773.2万关两,增长率为10%;1936年入超为15,135万关两,比1935年减少6906.2万关两,减少率为54.4%。
综观战前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有四个特点:
(1)入超空前增长。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以沉重打击,国际贸易总额急剧下降。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都高筑关税壁垒,同时积极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推销商品,中国成为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倾销地之一,入超急剧增加。1927年入超为9431.2万关两,1930年达到41,491.2万关两,1932年高达55,660.6万关两,创中国外贸史上入超新纪录。此后入超额虽不断下降,但数量仍很大。
(2)主要进口商品结构变化。其一是消费资料的进口日趋减少。20年代末期,消费资料在中国进口的外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30年代以后,消费资料的进口明显减少。例如,棉布1927年进口额为21,222.1万元,占进口总额的13%,1931年则降至18,864万元,占进口总额的8.4%,1935年减至2137.9万元,仅及1927年的10%,占进口总额的2.2%[1]。其他几种主要消费物资,如棉纱、棉花、食糖、大米、小麦、面粉等进口额均逐年减少。消费资料的减少,说明中国农业生产有了发展,中国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基本上可以自给。同时也说明中国轻工业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其二是生产资料的进口日趋增加。1927年五金进口额为7837.7万元,占进口总额的4.97%,1931年增至13262.5万元,占进口总额的5.94%,1935年虽减为8837万元,但占进口总额的9.45%,1936年上半年增至占进口总额的10.3%;机器进口也由1927年占进口总额的1.79%,逐渐增至1931年的3%,1935年的7%[2]。生产资料进口的增长,相应地使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3)主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中国出口商品中,一直以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和矿石为主。1927年以前,以原料及半制品为最多,食品及烟草次之,制造品则较少。1927年起,顺序略有变更,是年出口商品中,原料及半制品占34.5%,制造品次之,占33%,食品及烟草再次之,占31.1%,杂项则占1.4%。1931年因豆类输出特盛,输出额增至32710.7万元,于是食品及烟草遂跃居首位,占35.1%,原料占32.7%,制造品占31.2%,杂项占1%。1936年原料及半制品复居第一位,占38%,制造品次之,占33.7%,食品及烟草占27.5%,杂项占0.8%[3]。这时因东北失陷后豆类及豆制品出口数极微,所以食品及烟草由1931年的第一位降为第三位。
(4)各国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发生变化。1927年,以日本居首位,贸易额达4.57余亿元,美国与英国以2.59亿元与1.16余亿元,分居第二及第三位。1931年情势改变,美国跃居首位,计达5亿元,日本退居第二,计值4.6亿元,英国仍居第三位,计1.8亿元。1935年各主要输入国依次为美、日、德、英。这时期内,德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也较快,1928年只有6131.4万元,占3.8%,而1935年上升为1.03385亿元,占11.09%[4]

上一篇:合作事业的推广

下一篇:不断膨胀的财政支出和赤字


民国历史 民国历史一览表 民国历史大事年表 民国历史大事记详细 民国历史大事件 中华民国史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