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研究院及其他研究机构


中央研究院成立不久,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筹备设立北平研究院,当时计划附属于北平大学区,后因大学区制取消,改隶教育部,1929年9月9日正式成立[1]。该院强调“学理与实用并重,以实行科学研究,促进科学进步为其任务”[2],院长为李石曾,副院长李书华。
北平研究院初期设物理、化学、生物、动物、植物、地质等六个研究所,1932年增设镭学与药物学两个研究所,1934年生物研究所易名为生理研究所,1936年史地研究会改为史学研究所,前后共设九个研究所。院内设出版部,出版《国立北平研究院会报》、《物理学研究丛刊》、《化学研究所丛刊》、《药物研究所丛刊》、《生理学研究所丛刊》、《考古专报》、《气象月报》、《动物学研究丛刊》、《植物学研究丛刊》等多种刊物[3]。至1938年院内共有研究员35人,助理员约五十人,研究力量较为雄厚[4]。经费原核定为每月5万元,实发约3万元左右。
和中央研究院一样,北平研究院在物理、化学、地质等学科方面,也投入了较大力量,取得了不少成果。物理学注重光学与地球物理之研究,研究力量较强,在英、美、德等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化学所以应用化学研究为主,共发表有关论文20篇。本着学理与实用并重原则,理、化两所都强调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产业发展中。物理所运用光学研究成果,对矿产及金属进行光谱分析,为各地电台制造水晶振动器,加工光学零件;化学所设立工学化学实验室,成立小型化学工厂,生产有机原料;地质所与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合作,展开考古发掘,同时进行土壤、燃料等多项实用研究,调查各地矿产情况,进行地震监测,其地震监测纪录最早起于1930年9月。该所研究人员谢家荣在煤岩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创了中国煤地学研究、应用的新领域。
北平研究院不少研究项目各具特色。植物所的植物分类和植物地理在国内较有影响,植物标本采集以中国北方地区为主,足迹遍及内蒙、新疆等边远地区,对厘清中国植物状况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抗战前十年间,前后采集各类植物标本六万余种,发表论文六十余篇,编纂出版《中国北部植物图志》五册[5]。动物所以海洋动物及淡水动物的调查研究为主,每年派员赴沿海各地采集动物标本,收集了不少珍贵资料。1935年,该所与青岛市政府合作,组建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采集胶州湾沿海地区海产动物并进行海洋学的相关研究[6]。药物所与协和医学院合作,在所长赵承嘏领导下,以科学方法分析中国传统中草药成分,提取有效药质,鉴定药理作用,对中国医药学发展起到一定作用。镭学所系与中法大学合作成立,是中国各研究机构中独有的一门学科,研究放射性物质及X光,为原子科学研究所的前身,代表中国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所长严济慈于1935年当选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37年前在各西方国家刊物上发表物理学研究论文共十九篇,在国际物理学界有一定影响。史学研究所以史料搜集整理及北平地方史研究为主,萧一山辑录的《太平天国诏谕》及《中国秘密社会史料》影响较大。考古组徐炳昶等领导发掘陕西斗鸡台遗址,发现大批仰韶文化实物,并挖掘多座先周至西汉时代墓葬,为研究中国史前及古代社会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生理学研究所着重研究细胞学、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同时在所长经利彬领导下,开展对中草药生理作用的研究。1935年,著名生物学家朱洗到所后,与罗宗洛等发起成立中国生物科学学会,创办《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积极推进、发展中国的生物学研究[7]
除上列九个研究所外,北平研究院还成立字体研究会、人地学研究会、博物馆、艺术陈列馆等,1936年,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组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所涉研究范围颇为广泛。北平研究院对北方地区学术研究的发展、提高,起了重大作用。
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各级机关、企业实体及广大学者同人也纷纷组织、成立各种、各级学术团体及研究机构。据统计,1928年,全国共有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41个,到1933年即增至100个,1935年高达144个[8],八年间增加三倍多。其中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有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中央工业试验所、中央农业实验所、资源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卫生实验处等;地方政府设立的主要有上海、广东、山东、河北等省市的工业试验所,广西的化学试验所,湖南、河南、江西等地的地质调查所及两广地质调查所等;民间创办的主要有中国西部科学院、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中华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经济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中国纺织学会、中国古物保管委员会、上海雷斯德医学研究院等。这一时期,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国内各大学、研究机构也培养出一批学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到1937年,全国从事自然科学的专业人才约在三万人左右。科研经费也有较大幅度增加,1934年,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实业部地质调查所等23个全国主要学术机关年经费为280多万元[9],全国科研经费超过400万元。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投入的绝对值仍然很低,但中国科学毕竟逐步由此走上了正轨。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设置总理纪念奖金的议案,准备拨置300万奖励基金,以息金奖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艺、教育方面有突出成绩者。嗣因抗战爆发,议案未能实施。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认为,这一时期,“政府对学术的重要的认识,较前深入多了”[10],可谓中肯之言。
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正式成立于1916年10月,最初隶属农商部[11]。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由大学院、农矿部管理,1930年改隶实业部。该所包括古生物、燃料、土壤、地质四个研究室及地质地产陈列馆,年经费额定为每年6万元,集结了丁文江、翁文灏、杨钟健、黄汲清、裴文中等一批著名学者,与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两广地质调查所以及各省、市地质研究、调查所通力合作,在矿产、古生物学、岩石、地文、土壤、工程地质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绘制了一批全国地质图,并培养一大批地质研究人员,成果颇著。调查员黄汲清提出的中国二叠纪地层理论,对煤、锰、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勘测、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2]。杨钟健在研究哺乳动物进化方面,独有心得,其对古化石的研究鉴定,国内领先。尤其是该所1929年成立专门研究新生代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的新生代研究室后,深入进行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并于同年12月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后又相继发现北京人牙齿、颌骨化石,出土当时所知的中国最早的石器,发现人工打制的石英制品和人类用火遗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成为研究人类进化的最重要材料之一,使国际学术界为之震动。
中国工业试验所最初动议于1928年。时任工商部长的孔祥熙本着“工业之振兴,必本于科学,而科学之昌明,尤资于试验”[13]的认识,呈请国民政府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工业试验机构。10月,工商部开始筹备设所,1930年7月,该所正式宣告成立。12月,由于工商、农矿两部合并为实业部,该所改属实业部领导。该所成立后,由国民政府一次性拨给19.5万元作为开办费,此后每年拨款九万余元作为常年经费,资金比较充足,投入研究的速度也较快。抗战爆发前主要进行了新式造纸技术及汽油、柴油替代品的试验,耐火材料的研究及活性炭的研制等,同时积极向工业界提供咨询。由于当时中国工业总体还处于幼稚水平,技术落后,门类不健全,因此该所研究和试验领域比较狭窄,规模也不大,包括各类技术、行政人员仅五十多人,只有化学与机械两个试验组,所长为顾毓瑔。
中央农业实验所酝酿于1928年。是年,农矿部召开全国农矿会议,沈宗瀚等提出设立国立农事试验场的议案,经会议通过,报请国民政府采纳[14]。1931年4月,中央农业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沈宗瀚等十四人为委员。筹备期间,考虑到农业发展应“注重‘实用’的试验而不仅是理论的研究,故定名为中央农业实验所”[15],1932年1月于南京正式成立。该所拥有谢家声、冯泽芳、沈宗瀚等农业科技人员,负责全国农业的研究、调查、实验改良工作,并进行农产品检验、农情报告和人员训练等辅助工作。该所与附设于所内的中央棉产改进所、全国稻麦改进所及全国稻米、小麦检验处合作,为全国稻、麦、杂粮、蔬菜等优良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蚕桑优化,药剂治虫,家畜防疫等作了许多努力。所内出版有学术刊物,宣传、普及科学的农业观念,沈宗瀚认为:“自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秋抗日战争开始为止……是中国农业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16]这一成绩,和中央农业实验所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资源委员会是一个具有一定科学研究性质的机构,前身为成立于1932年的国防设计委员会,蒋介石期望以该会延揽贤才,筹划军事以外各项工作[17]。该会具体职掌是:一、拟订全国国防之具体方案,二、计划以国防为中心之建设事业,三、筹议关于国防之临时措施。聘请李四光、曾昭抡、竺可桢、吴有训等一批专家为所属各专门委员会的委员。1934年,资源委员会正式成立,蒋介石任委员长,翁文灏、钱昌照分任正、副秘书长。资源委员会集中全国大批科学研究人才,从事矿产、冶金、电气等重要工业的试验和研究,同时对全国的矿产、土地、水力、森林及人口资源进行广泛调查,为国防及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于1927年9月,附属于中山大学矿物地质学系,主要进行广州附近及北江、西江流域地质的调查研究,是两广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机构,年经费4.8万元。该所与中研院地质研究所及国内其他地质研究机构都有合作,地质学家叶良辅、谢家荣、朱庭祜均曾到所协助、指导、调查研究,朱家骅曾任该所所长。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中国第一家民办的科学院,1930年10月,由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办。该院以卢作孚属下的民生公司为基础,加上各界的支持、赞助,共拥有16万多元的产业基金,每年大约有五万元左右经费,院内所办产业中也可获部分收入,1937年创收1.3万余元[18]。自1932年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每年提供二三千元的补助[19]。西科院下设理化、农林、地质、生物四个研究所及博物馆、图书馆、兼善学校等,立足于四川及西南地区,注重应用科学的研究,以“研究实用科学,促进生产文化事业”[20]为宗旨,为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咨询。该院地质所成立于1932年,主要调查四川地区矿产资源,在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领导下,先后调查、发掘南川煤田及綦江铁矿的矿藏储量,将探明量提高了几十倍,对政府及实业界进行矿产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地质所还与生物所合作,详细调查了川西雷、马、峨、屏及大小凉山地区,除发现一批矿产外,对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及民族习俗也进行了深入考察,所著《雷马峨屏调查记》是当时有关彝族状况的唯一研究著作。生物所还曾多次组织考察团,分赴四川、西康、甘肃、青海等地考察,搜集西南、西北地区特有的大量珍贵植物标本。农林所创建于1931年4月,下设农林、棉作、畜牧等六个组及气象测候所、农事试验场等,人员最多时不过十余人,以“垦荒地,培育森林,并收求优良稻、麦、蔬菜、果树及牲畜(品种)作改良之研究”[21]为宗旨,引进大批优质树木及蔬菜、禽兽品种,对四川及西南地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有积极影响。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成立于1928年10月,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与尚志学会合作设立,分动、植物二部,秉志、胡先骕先后任所长,研究人员最多时达五十余人。该所主要搜集、研究中国生物资源,足迹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共搜集到动植物标本15万种,居全国之冠。该所标本室主任、研究员秦仁昌1932年写成《中国蕨类植物志初稿》80万字,是中国有关蕨类植物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记载11种86属1200多种中国蕨类植物。1930年-1937年,他先后编印《中国蕨类植物图谱》四卷,此书被誉为“东亚研究蕨类最重要之图籍”[22]。1934年,他到江西庐山与江西省立农业院合办庐山森林植物园,占地9000余亩,至1937年,从三十多个国家引进2800多种植物,为全国最大森林植物园。所内其他研究人员中,秉志擅长解剖学,享有国际声誉。胡先骕长于高等植物分类,与陈焕镛合著《中国植物图谱》,前后出版四集,发现植物新属种达数百种之多。胡适曾赞扬说:“在秉志、胡先骕两大领袖领导之下,动物学植物学同时发展,在此二十年中,为文化上开出一条新路,造就许多人才,要算在中国学术上最得意的一件事。”[23]该社每年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数万元资助,1936年高达91000元。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第一个私办化工研究机构,1922年范旭东创办于天津塘沽。范旭东认为:“中国如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艺,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24]该社经费主要依赖范氏创办的永利、久大两公司,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自1928年起每年资助一万元左右[25],研究目标是为企业生产服务,努力解决公司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研究社成立后,在制碱、发酵、肥料制造、菌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侯德榜曾称赞:“化工研究社执工业之成功锁钥,实为工业智囊也。”[26]侯德榜、孙学梧、李烛尘等都为研究社的创立、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尤以侯德榜最为突出。
上海雷斯德[27]医学研究院开办于1929年,由英国人主办,分临床、生理学及病理学三个研究所,下设研究部,包括预防医学、生物化学、药物学、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血清学、免疫学等。该院拥有汤飞凡、蔡翘等知名生物学专家,汤飞凡是中国第一个微生物学教授,在细菌学方面有深入研究;蔡翘在研究院期间,与助手易见龙等进行肝糖原代谢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生理学界重视[28]。1936年春,该院与金陵大学农村经济系合作,在南京附近的淳化镇进行农村经济调查,调查农村营养状况,第一次在中国将营养学的调查、研究深入到农村[29]
中国工程师学会成立于1931年,由中国工程师会(1912年成立)和中国工程学会(1918年成立)合并而成,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规模、影响在民国各学术团体中也首屈一指。主要成员有陈体诚、茅以升、李仪祉、顾毓瑔、凌鸿勋、翁文灏、吴承洛等。该会以“联络工程界同志,协力发展中国工程事业,并研究促进各项工程技术”[30]为宗旨,积极促进国内工程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提高,每年召开年会,出版《工程》杂志,讨论技术的改造、革新问题。学会设有工程荣誉金牌,颁发给国内工程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者。1935年首枚金牌授予侯德榜,次年授予凌鸿勋,1937年因抗战爆发中断颁发,1941年恢复后颁给茅以升。侯、凌、茅三人均为工程学界的杰出代表。侯德榜,福建闽侯人,1913年赴美留学,回国后到永利公司任职,率永利厂同人第一次在中国制造出纯碱。1931年,他赴美考察和进修,在美期间,用英文出版专著《纯碱制造》,首次公开了苏维尔制碱法的技术秘密[31],大大推动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英国化工学会特聘其为名誉会员。1934年,永利制碱公司改组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研究、生产范围进一步拓展,侯德榜任总工程师,开始筹建制造合成氨、硫酸、硫酸铵的硫酸铔厂。1937年2月,永利硫酸铔厂正式投产,成为当时东方最大的联合化学企业。凌鸿勋,广州人,早年留学美国,1929年7月起任陇海路工程局长,负责修筑陇海路河南灵宝至陕西潼关段。1932年,调任粤汉路株韶段工程局长兼总工程师,修筑株洲至韶关段铁路,接通粤汉线。在任期间,精心指挥,按较高标准于1936年4月提前一年接通全线。粤汉线的开通,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均关系重大,“计由七七起至武汉两地失陷的十六个月期间,这段路曾开过军队列车2341列,运送部队达210多万人,军品列车533列,重53万9千吨,由九龙转入内地的建设材料七十几万吨。”[32]茅以升,江苏镇江人,早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1934年出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长,负责浙赣线钱塘江桥的建造,于1937年9月正式把全长1400余米的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工程界自己主持设计、施工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铁路桥梁。
这一时期,中国科学研究比较引人注目的两个实绩是紫金山天文台和青岛水族馆的建立。紫金山天文台由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负责建立,位于南京城外紫金山上,天文仪器一部分由原中央气象台移交,同时新购一大批先进仪器,整个工程共耗资40多万元,于1934年建成,是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该天文台建成后,主要进行太阳系及天体行星,恒星的观测研究,并对中国古天象理论及观测纪录进行发掘、研究,是当时东亚最先进的天文台,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声誉[33]。青岛水族馆筹备于20年代初,当时蔡元培、李石曾等在青岛发起筹组中国海洋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决定先行创办水族馆,1932年几经周折终告建成。馆内收藏各种鱼类标本一千余件,附设有鲛鱼标本室、养鱼池、展览室、研究室等,不定期出版馆刊《工作报告》。水族馆的建立,为中国海洋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其他各类教育

下一篇:乡村教育运动


民国历史 民国历史一览表 民国历史大事年表 民国历史大事记详细 民国历史大事件 中华民国史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