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珠江三角洲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东江地区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广州至九龙的铁路纵贯其中。在中共广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东江地区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日益兴起。1938年7月东莞县国民党社训总队常备壮丁队,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派干部充实加强常备壮丁队,使之成为一支在中共控制下的抗日组织。与此同时,成立中共东莞宝安边工作委员会,领导宝安县及广九铁路沿线各地人民的抗日斗争。9月,中共增城党组织建立了增城县抗日民众自卫团仙村大队和雅瑶大队,各有200人枪。10月,又成立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队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此外,惠阳县、博罗县也成立了抗日自卫队等民众抗日武装[1]
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第十八师团、第一○四师团和及川支队,分三路在广东惠阳县大亚湾登陆,然后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猛烈攻击之下,向广州进犯。承担广州和惠宝沿海地区防御的中方第十二集团军的5个师和2个独立旅,未能对来犯之日军组织起有效的阻遏抵抗。10月21日广州失陷,中方军队大部分撤往粤北英德至河源一线。这样,广州周围各县和东江下游地区落入日军铁蹄之下。
自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的那一刻起,便受到东江人民奋起抵抗,如10月12日常柏田乡的抗日自卫队在淡水和霞涌一带袭击行进中的日军,14日坝光抗日自卫队袭击了向西乡围进犯的日军。而沿东江向广州开进的日军,也不时遭到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第三区常备队、雅瑶常备队和仙村、雅瑶两个自卫大队的截击。与此同时,中共加快组织民众抗日组织的步伐并加强了领导。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起了东莞县抗日模范壮丁队,进入大岭山整训并建立抗日游击基地,队伍人数也由150余人很快发展到200余人。10月下旬,东莞常备队第二中队扼守京山高地,连续9天击退日军的进犯。11月,东莞模范队还与常备队第一中队一起,在峡口痛击企图渡江南侵的日军[2]。在东莞模范队、常备队防守东江南岸阵地一个月,英勇抗敌,狠狠打击了来犯日军的气焰,极大地振奋了惠东宝地区民众的抗日士气。
广州沦陷后,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东南特委,以梁广为,加强对广州与香港间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中共广东省东南特委成立后,立即派曾生、周伯明、谢鹤等三人组成惠阳工作团,至惠阳整理党的工作,建立起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惠宝工作委员一面发动、组织民众抗日力量,另一方面对当地未及北撤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统战工作,于12月2日正式建立起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由曾生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12月7日,游击总队在淡水地区发动群众,打击伪政权,惩处汉奸,击毙当地的伪警长罗贤和汉奸吴带,伪维持会长曾庚亦在黑夜潜逃时跌死于深山涧中。次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进入淡水维持治安。12月10日,东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在淡水成立[3]。1939年1月,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原东莞县壮丁模范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由王作尧任大队长。2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东江特委,由林平任。5月,东江军事委员会在坪山成立,由梁广、梁鸿钧负责领导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进而动员组织起东江人民奋勇抗日,从事敌后抗日游击作战。
1939年春,日军撤出广东惠州及东江部分占领区,旨在收缩兵力,确保广州和珠江、西江交通线。日军撤退后,中国军队进占惠州,设立第四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保持独立性的原则下,由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收编为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简称新编大队),主要活动于惠阳之坪山、龙岗、淡水及惠宝沿海一带;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收编为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简称第二大队),主要活动于东宝前线及广九路沿线[4]
1939年夏天起,新编大队在大小梅沙、葵涌、沙头角、横岗一带频繁出击,积极打击日军。9月初,日军再次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占领葵涌和沙鱼涌,切断了东江地区和香港、南洋间的国际交通线。9月12日,新编大队夜袭日军,战至天明,一举克服葵涌和沙鱼涌,迫使日军从海上撤退。12月,新编大队又在横岗伏击由东莞渡河返回深圳的日军,毙敌30余人。第二大队则活动于东莞、宝安地区,于8月间破坏宝太线上的大涌桥,袭击敌军车辆,割断电话线,使得日军难以离开南头据点侵扰四周乡民。11月,新编第二大队对宝安县城南头镇进行包围封锁,迫使守城日军从海上逃离,南头遂被第二大队收复。该大队由于打击敌伪战绩辉煌,受到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的嘉奖[5]。东江民众给予新编大队和第二游击大队很大的支持,并纷纷报名参加这两支队伍。至1939年底,新编大队已发展到500余人,第二大队则发展到200余人,两部分别在坪山圩与乌石岩建立了游击根据地。
进入1940年,国民党在各地的反共活动逐渐加剧。当年3月,新编大队和第二大队在驻地遭到国民党重兵围歼。为了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这两支抗日武装力量不得不退出惠、东、宝地区,向海、陆、惠边地区突围转移,但仍遭到国民党顽军两个师兵力的追击,损失惨重,仅存100余人[6]。1940年6月,曾、王两部接到了中共中央5月8日的指示:必须大胆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仍应回到东、宝、惠地区,在日本与国民党之间,在政治与人民优良条件下,大胆坚持抗日与不怕打摩擦仗;决不可在我后方停留,不向敌人进攻;向我后方行动的政策,在政治上是绝对错误的,军事上也必归失败。中央还具体指示了如何做好回防前的工作[7]。以后,处于逆境中的两支抗日武装努力贯彻中共中央的上述指示,为重新返回东、宝、惠敌后做准备。
1940年秋,日军又发动攻势,企图封锁港韶线,扩大东江占领区,国民党军队撤出,宝安、惠阳沿海及南头、深圳等处复告沦陷。原先被迫转退海、陆、惠边之曾生、王作尧部队,在地方党组织和民众的大力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重新回到东宝惠前线,发动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不久,曾生、王作尧两部放弃国民党军队的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新编大队改成第三大队,由曾生任队长,第二大队则改称第五大队,由王作尧任队长[8]。此后,第三大队挺进东莞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在黄潭村、厚街、桥头、赤岭、篁村等地袭击敌伪军,破坏敌通信联络,缴获武器装备。至1941年,已建立了包括连平、大沙等八个抗日民主政权在内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第五大队在宝安敌后展开抗日游击战,击退日军对上下坪的进犯,在惠阳、大坑等地多次打击日伪军。到1941年5月,第五大队建立起包括龙华、布吉、望天湖等抗日民主政权在内的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另外,第三、五大队还共同组成小分队,深入增城敌后,在抗日游击战中逐步壮大,至1941年4月正式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增从番独立大队,卢伟良任大队长兼政委。这样,东江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并为日后广州市郊增从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1941年6月,日伪军600余人再次进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妄图一举消灭广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主力。虽然在兵力对比上处于劣势,第三大队依靠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熟悉的地形,与来犯敌军激战两昼夜,击毙日军长濑大队长,毙伤日伪军50余名。同年6月至8月,第五大队所在的阳台山抗日根据地遭到1000余日军的扫荡。第五大队与优势之敌展开游击战,毙伤70余敌,粉碎日军的扫荡。至1941年8月底,第三、第五大队发展到了1500人,成为东江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中坚。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州南面,包含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四县。继广州遭日军占领后,南海、顺德、番禺等地也相继失陷。该地区纷纷成立民众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其中,前南海县农民运动领导人吴勤组建的抗日义勇队最为活跃。在中共广东省委的指导和帮助下,义勇队得到整编和加强。1938年冬,抗日义勇队在广州市郊河面伏击敌运输船,毙伤日军十多名;另袭击广州、三水铁路线上的小塘车站,打击了企图西进的日军。抗日义勇队还与南海、番禺、顺德等县民众武装取得联系,共同打击日军。后来,抗日义勇队得到当时正推动组织广州市区游击队的广州市长兼西江八属总指挥曾养甫的认可与嘉许,并且给予广州市郊游击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的番号,吴勤被任命为二支队司令[9]。1939年6月,广游二支在禺南建立了抗日俊杰同志社,吴勤任社长,另有分社十余处,共有千余人。该社在抗日锄奸工作上发挥很大的作用。先后发动两次对广州市郊的盐步、东塑敌据点的大规模出击,动员人数在六七百人。接着又消灭伪地税征收队,出击市桥、吴岗,破坏敌人交通,俘获敌人汽船,毙伤及俘虏敌官兵数十名。1940年4月汪精卫伪政权在南京登场后,各沦陷区曾出现投敌的浊流,俊杰社更以极坚决的态度从事锄奸活动,大小汉奸被锄达30余人,给敌伪以严重打击,得到广东省府李汉魂的嘉奖[10]。1940年冬,日军对禺南进行水陆两路的大“扫荡”,俊杰社被迫局部停止公开活动。
针对日军加紧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成立伪政权和伪军,中共党组织迅速组织抗日武装,扩大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2月,中共南海、顺德工委利用国民党第七战区第三挺进纵队部署的名义,成立了顺德游击队,由中共南海番禺顺德工委林锵云为该队领导人。同年5月至7月,顺德游击队在县城附近的大良多次袭击日军,破获日军汽车,加上该地区其他抗日武装的斗争,迫使日军退出了大良。该游击队还潜入顺德县城,袭击日军。1939年冬,广游二支队与顺德游击队还合力击退日军对大良地区的再度进犯,这一仗极大鼓舞了顺德、南海、番禺等县的抗日民众,一些国民党杂牌军和伪军官兵也参加了广游二支。
1940年夏,中共广东省委抽调中央派赴广东的部分干部进入珠三角地区,加强对游击队的领导。同时,广东省委决定将南海、番禺、顺德、中山四县从东南特委的领导下划出,成立南顺中心县委,直属省委领导,由罗范群任。中心县委成立后,决定以西海村为中心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将林锵云领导的游击队并入广游二支队,为广游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林锵云为中队长,开赴西海。同年9月,广游二支队粉碎了敌伪军对西海的进攻。1940年冬,日伪军数百人进犯禺南,广游第二支队在各乡民众抗日武装的配合下,连续进行了里仁洞、汀根、横江、韦涌等战斗,毙伤日伪军多人,击退来犯之敌。保卫了西海抗日根据地。1941年春,日军以四个联队配合多艘装甲汽船和战舰,对南番中顺作了将近1个月的反复“扫荡”,所有的国民党地方部队都撤退到鹤山、新会去了,但广游二支队依然坚持在该地区,以游击战的方式抵抗来犯日军,保卫当地民众[11]
在抗战爆发后的中山县,当时国民党县政府尚同情救亡工作,民众抗敌情绪高涨,在各乡区成立了人民抗日先锋队等武装,抗先队的组织扩大到3000余人,为广东全省之冠[12]。中共中山县委致力培训了数百名武装干部,充实加强抗日先锋队。中山的抗先队不只在抗敌宣传上展开积极的工作,他们还参加了区乡政权的改造,参加了别动队的改造,在敌人两次登陆进攻时,他们直接参加抗敌守土斗争。1939年底日军首次进犯中山县城,中山县第四区工委谭桂明率领武装打击来犯日军。中共领导的青年抗日先锋队和其他抗日团体,也纷纷支援当地国民党军队阻击日军。经过三昼夜的激战,终于击退千余名进犯的日军,保卫了中山县城。1940年3月,日军组织重兵分三路再度进犯中山,中山全面沦陷。各地抗日先锋队英勇阻击日军,终因兵力悬殊过大,在重创敌军后撤出,转移至敌后开展游击战。以后,陈中坚、梁伯雄、欧初、谭桂明等人都率领过以抗先队员为骨干的抗日武装,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各地坚持游击作战。

上一篇:鄂北战役

下一篇:战时经济机构的进一步调整


民国历史 民国历史一览表 民国历史大事年表 民国历史大事记详细 民国历史大事件 中华民国史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