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滇缅血战


入侵缅甸的日军第十五军攻占仰光后,不待后续部队到达,就分兵北上。3月15日,第十五军根据日军南方军迫使对手尤其是中国军队在曼德勒进行决战的指令,确定了作战方针:“大致于5月底以前,在曼德勒地区(包括以曼德勒为中心的中部缅甸地方)捕歼英蒋联合军主力,继于缅甸境内扫荡残敌。主攻指向英蒋两军内之蒋军,对此,应把握战机,强迫决战,予蒋军以彻底打击,并完全扼止其反扑企图。”[1]根据这一方针,第五十五师团沿仰光曼德勒铁路北上,直逼同古,第三十三师团在西翼沿伊洛瓦底江东岸向卑谬北进。3月下旬,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在仰光登陆后,沿仰曼铁路北上投入战斗。日军在缅甸战场兵力约八万人。
中国远征军入缅后,英军陆续转移至缅甸西部,大体以仰曼铁路为界划分中英军队防区。仰曼铁路以西由英军防守,英军主力沿伊洛瓦底江设防。仰曼铁路以东至泰缅边境间地区划为中国远征军防区,其中第五军布防于曼德勒至同古的仰曼铁路沿线,第六军驻守于第五军以东的雷列姆、孟畔、景东等地。
(一)远征军中路作战
仰曼铁路沿线是中英防守的中路,也是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3月中旬,先期入缅的远征军第五军骑兵团已沿仰曼铁路南下至同古以南的彪关河附近。3月18日,日军搜索部队进入彪关河地区,第五军骑兵团与之交战,击退日军,掩护英军撤退。次日,日军以一连步骑兵冒进追击,进入骑兵团预设伏击阵地。当日军汽车行至桥上时,大桥被炸,军车尽覆,骑兵团从两翼出击,歼灭日军大部,并获地图、日记等重要文件[2]。日军自占领仰光后一直未遭遇英军抵抗,此战是日军入侵缅甸后首次失利。
远征军根据缴获的日军文件,获悉日军部署和作战计划,判断正面日军不会超过两个师团,史迪威、杜聿明商议后决定固守同古,击破当面之敌,掩护主力集中,进而协同英军收复仰光。这正是史迪威抵达缅甸之初制定的作战计划,与蒋介石以曼德勒为防守重点的作战方针并不一致。3月21日,史迪威签发作战命令:第五军第二百师、第五军直属部队及第六军暂编五十五师担任同古方面作战,由杜聿明指挥;第五军新编二十二师开往唐得文伊附近,准备支援卑谬方面英军作战;第六军准备抵御泰国方面来攻之敌;第五军第九十六师为总预备队,开赴曼德勒附近[3]。同时,杜聿明亲赴同古,指导第二百师准备同古作战,并在连以上军官会议上号召全体官兵顽强作战,为祖国争光。
3月20日,同古防御战正式开始。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以一个团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十余辆坦克、装甲车为前导,向同古以南第二百师前进阵地鄂克春发起进攻。战至21日,日军伤亡三百余人,远征军伤亡一百四十余人,双方呈对峙状态。22日,日军增加进攻兵力,并加强炮火轰击,“自拂晓至午,炮火之烈为数日以来所未有。敌我冲锋肉搏数次,双方伤亡均重”。“我方伤亡连长以下官长十余员,士兵二百余,敌方倍之”[4]。日军也承认,自北进以来“第一次与强敌遭遇,由于轻敌致使进攻受挫,而且从前线不断传来攻占敌阵地的误报,使指挥陷于混乱和苦战”[5]
23日,日军进攻兵力增至两个团,在二十余架飞机支持下,以骑、炮、坦克联合部队对远征军阵地实施正面攻击。第二百师以步兵接近日军坦克,进行肉搏战,击毁日军坦克、装甲车数辆,挫其攻势。但远征军也遭受重大伤亡,第五九八团副团长黄景升阵亡,阵地一部被日军突破。
24日,日军继续以陆空联合向远征军鄂克春阵地发起正面进攻,同时以骑炮联合部队千余人向西迂回,直趋同古城北的克永冈机场。第二百师与日军在机场展开激战,从上午战至傍晚,伤亡惨重,终告不守。克永冈机场被日军占领后,第二百师与后方联络被切断,陷于三面被围之势。当晚,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召开团长、直属营、连长会议,宣布各级部队长官阵亡后代理人员名单,以示誓死固守同古的决心。戴安澜自己亲立遗嘱:“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团团长代之。”并致书妻子:“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6]
25日,日军从南、西、北三面围攻同古,并遣三十余架飞机轮番轰炸,同古城中一般建筑多被炸毁。第二百师依托工事,沉着应战。入夜,第二百师不断以小部队袭击日军,予以骚扰。次日,日军出动九十余架飞机进行狂轰滥炸,并继续围攻同古,主力则集中向同古西北攻击,并突破远征军阵地。双方争夺惨烈,伤亡均大。当日,日军一部进入同古以北的南阳车站南侧占领阵地,企图阻止远征军增援部队南下。
同古前线激战之际,蒋介石再次强调应以曼德勒为作战重点。26日,他对远征军下达指示:“侵缅之敌,似有以主力向东吁(同古)、曼德勒进攻之企图。我军目前应以第五军之第二百师、新二十二师及军直,在东吁、彬文那间与敌作第一次会战。如会战不利,应行持久抵抗,以逐次消耗敌人,务期在此期间,迅速将第六十六军全部,及第九十六、暂五十五师,集中于曼德勒、杂泽间地区,俟第二次会战准备完成,以期一举击破深入之敌。”27日,蒋介石又指示史迪威、杜聿明:“如情势不急,应待兵力集中后出击,切忌逐渐使用。”但史迪威与杜聿明此时仍依照既定的“击破当面敌人、收复仰光”的作战方针,并以此作出部署:以第二百师为固守兵团,确保同古,吸引日军;以新二十二师配属骑、炮、工、坦克、战防炮为攻击兵团,攻击仰曼公路以西地区日军左翼;并以第九十六师和第六军暂五十五师为预备队[7]
27日,日军继续进攻同古,远征军顽强抵抗,双方呈对峙状态。日军自感“攻击力已达极限”[8]。28日拂晓,新二十二师在南阳车站发起进攻,但进展缓慢。而攻击同古日军获悉远征军增援部队抵达,遂加强攻击,欲先解决第二百师,并施放糜烂性毒气。敌我双方反复冲杀,远征军伤亡虽重,仍坚强抵抗,士气旺盛,确保阵地不失。此时史迪威判断当面日军“无后续部队,战斗力不甚强”,仍决定集中进攻,并定于29日或30日“开始主力战,一举击破当面之敌”[9]。但实际上,日军后续部队第五十六师团此时已赶到同古,并投入对远征军的攻击。
29日,新二十二师继续攻击,经过激战,攻克南阳车站,但随即遇刚开至前线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的猛烈反扑,战斗呈僵持状态。而急调前线的第九十六师因铁路被日军炸毁,被阻于平满纳附近,无法前进实施原定的增援同古计划。此时,第二百师在同古已孤军苦战十天,伤亡2500人,弹药将尽,给养不济,且三面受围。在此形势下,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决定改变原定计划,让第二百师突围,以保全实力,另寻战机与日军决战。但史迪威仍坚持对敌进攻,两人争执激烈,互不让步。最后杜聿明坚持己见,命令第二百师于当夜向东突围,新二十二师向日军佯攻,予以牵制。30日,第二百师全师包括伤病员安然从同古撤出,转移至叶达西地区。但史、杜两人关系由此紧张。
同古防御战历时11天,第二百师面对有强大空中支援的优势之敌,英勇作战,歼灭日军五千余人,包括击毙第五十五师团第一四三团团长横田,重创了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美军战史称,第二百师坚守同古是缅甸战役中防御最久的部队,且撤退时秩序井然。日军战史也承认,第二百师“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收容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10]
远征军从同古撤出后,决定集中主力于同古与曼德勒之间的平满纳组织会战。3月31日,杜聿明下达作战命令:“当面之敌第五十五师团,似有继续北进之企图。军决以有力之一部,利用斯瓦河西岸,及其以北之森林狭长地区拒止敌人,以主力在彬文那(即平满纳)占领阵地,依火力摧毁敌人,转取攻势,将敌包围而歼灭之。”[11]根据这一作战部署,新二十二师在斯瓦河沿线担任阻击兵团,阻敌前进,掩护主力集中于平满纳附近。
日军占领同古后,因占有战场主动权并仰仗其优势兵力,于4月3日制定曼德勒会战计划,决定以主力继续北进,在曼德勒附近与中国远征军决战,并以一部切断腊戍方面中国军队退路,企图一举歼灭中国军队[12]
4月5日,蒋介石飞赴缅北,会晤史迪威、缅甸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并主持召开远征军高级将领会议。蒋介石指出,缅甸战役目前有两个目标:一、尽一切办法保护缅甸中部的油田;二、为政治上之理由保卫曼德勒。为此,蒋介石在与亚历山大会晤时,要求英军守住伊洛瓦底江沿岸,特别要固守阿蓝庙,护卫远征军西翼,并“成立双方不后退之谅解”。亚历山大对此始终不予以肯定答复。蒋介石对英军此举多有批评,但仍赞成平满纳会战计划,表示:“余决意保持曼德勒以南之中缅地带,决战即应在此。即令英军后撤,我军仍应作殊死抵抗保此地区。”并强调:“我国军出国作战,在近代史中,尚为创举,故应充分表现我忠勇刚毅之气与临难不苟之牺牲精神。”[13]在缅甸期间,蒋介石还对远征军指挥系统作了调整,由罗卓英出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在史迪威指挥下行使对远征军的指挥权。
4月9日,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根据蒋介石指令拟定平满纳会战计划,其要旨为:以新二十二师为基干组成阻击兵团,扼守斯瓦河北岸,逐次阻击消耗进犯日军,并以游击支队袭击日军后方,破坏其交通电讯;以第九十六师为基干组成固守兵团,吸引日军于平满纳附近地区并坚守阵地;以第二百师为基干组成机动兵团,待日军受挫于固守兵团并呈胶着状态时,转取攻势,将日军夹击包围于平满纳附近地区而歼灭之[14]
担任阻击任务的新二十二师吸取同古被围的教训,确定不必固守一地,而是利用斯瓦河沿线的地形,预设纵深阵地,三个团梯队配备,相互交替掩护,逐次抵抗占有优势的日军的攻击。4月5日,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发起猛烈进攻。新二十二师在师长廖耀湘率领下,英勇抵抗。11日,日军第十八师团抵达前线投入战斗,进攻更为猛烈。新二十二师在正面逐次阻击日军的同时,诱敌深入己方阵地,趁敌立足未稳之际引发地雷,反击消灭日军,并以游击队在日军后方扰乱其交通运输。这种虚实交替使用的战术有效地迟缓了日军的推进速度。激战至16日,新二十二师在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后,按计划进入平满纳预定阵地。新二十二师以一师兵力抗击日军两个师团达十余日之久,毙伤日军约四千五百余人,己方伤亡一千五百余人,完成了牵制日军、掩护主力完成平满纳会战准备的任务[15]
在新二十二师完成阻击任务后,远征军着手按原定作战计划“转移攻势,歼灭当面之敌”,并认定“敌受痛击之期已至”[16]。但此时平满纳两翼却相继告急。在西翼,英军毫无斗志,在4月1日弃守卑谬后,沿伊洛瓦底江一路溃退不止,不经抵抗,先后放弃阿蓝庙、马格威等地。16日,仁安羌被日军占领,英缅军第一师在仁安羌以北被日军包围。远征军西翼后侧完全处于日军威胁之下。在东翼,远征军第六军暂五十五师在与日军作战中处于不利局面,至18日日军已推进至垒固附近,对平满纳防线构成直接威胁。在两翼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远征军只得放弃原定的平满纳会战计划。18日,史迪威、罗卓英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主力向密铁拉、瓢背间集结,准备曼德勒会战。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对此虽有不同意见,但仍执行命令,率部退出平满纳地区[17]
(二)远征军西路救援英军作战
3月下旬,远征军第二百师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在同古激战时,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在西翼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4月上旬,日军在基本未遇英军抵抗的情况下,沿伊洛瓦底江北上,直指仁安羌油田,并预定于5月上旬与第五十五师团会师曼德勒。
4月15日,英缅军第一军团长斯利姆下令炸毁仁安羌油田。次日,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占领仁安羌。随后,日军以一部抢占仁安羌北面的宾河大桥及宾河北岸渡口,截断英军退路,将英缅军第一师和装甲第七旅一部共七千余人包围于仁安羌东北地区。
在此之前的4月14日,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已因战情危急,请远征军迅速增援。罗卓英下令担任曼德勒防守任务的第六十六军新编三十八师派第一一三团驰援。15日,亚历山大以一团兵力过于单薄,要求远征军增派部队。远征军再派一团,随第一一三团之后赴援。17日,第一一三团抵达乔克巴党。英军斯利姆将军赶到乔克巴党,命令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率部攻击并消灭宾河北岸的日军。
18日拂晓,第一一三团在英军十二辆轻型坦克的掩护下对日军采取两翼包围态势,发起进攻。激战至下午,击溃宾河北岸日军,并乘胜追击,渡过宾河。此时,被围的英缅军第一师因被围数日,缺水断粮,士气低迷,师长电告斯利姆称只能再坚持一夜[18]。斯利姆要求第一一三团连续进攻,以解英军之围。亲临前线的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根据当前日军情况,连夜调整部署。19日拂晓,第一一三团向围困英军的日军发起猛攻,但攻占日军阵地后,遭日军猛烈反扑,已占阵地,三失三得。经反复肉搏冲杀,至傍晚,日军终告溃退。第一一三团收复仁安羌油田,“救出被围英缅军第一师五千余人(情形狼狈,不复成军),并由敌人手中夺获之英方辎重百余辆,悉数交还”[19],另救出被日军俘获的英军、美国教士、新闻记者等五百余人,随即掩护他们向宾河北岸撤退。
仁安羌一战,中国远征军以一团兵力1100人,与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两个团鏖战,毙伤日军千余人,自己伤亡五百余人,完成解救英军七千余人的任务。远征军入缅之初,英军对中国军队存有偏见和轻视心理,此战后被救英军官兵高呼“中国万岁!”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向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致谢,并对中国军队表示敬意[20]。仁安羌大捷也轰动了英伦三岛,英国政府向孙立人、刘放吾等人颁发了勋章。
仁安羌获胜后,第一一三团因兵力不足,并未乘胜追击,而是与日军呈对峙状态。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为扩大战果,急调所辖第一一二、第一一四团赶赴宾河北岸,准备以第一一二团为主力,对日军施行强攻,包抄其右翼,断其后路,压迫日军于伊洛瓦底江东岸予以一举歼灭。20日深夜,孙立人下达次日拂晓发起攻击的命令,第一一二、第一一三团利用夜色向前推进,完成攻击准备。但此时传来英缅军第一军团长斯利姆的命令,称因远征军中路第五军已改变原有作战计划,向北转进,从而影响本处作战,要求新三十八师即刻向乔克巴党转移。其实,英军认为防守缅甸中部已无希望,决定放弃,退守印度,并已向西撤退。孙立人接令后只得放弃已完成部署的进攻计划,下令所部后撤,向曼德勒方向转移。
(三)远征军东路作战
缅甸东部雷列姆、孟畔至景东的广大地区,在远征军入缅后由第六军担任防守。3月下旬,第二百师与日军在同古激战时,第六军抽调暂编五十五师第一团南下至同古以东的莫契(又称毛奇)、垒固地区,掩护第二百师的侧翼。同古失守后,第六军正面直接面对日军威胁。
日军在占领同古后,制定了曼德勒会战计划,决定以主力沿同古—曼德勒公路北上,另以第五十六师团自同古东进,经垒固直突腊戍,切断远征军归国之路,然后在曼德勒地区合围歼灭远征军。根据这一作战计划,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于4月初从同古向莫契进军,向第六军发起进攻[21]
4月6日,日军先头部队在莫契与暂五十五师第一团交锋,中国军队与敌激战至深夜,奉命退守莫契以东的克马俾附近地区,继续阻击日军。此时,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已急令调防杂泽的暂五十五师主力再回垒固,并调守备景东的第九十三师一部移师东枝,设立纵深防线。第六军军长甘丽初在挫敌先头部队进攻锋芒后,决定先发制人,乘日军兵力分散之际,予以各个击破,以掩护正准备彬文那会战的第五军的左翼安全,遂于8日命令暂五十五师第二团推进垒固,第三团暂留杂泽、东枝构筑工事,并令第九十三师第二七九团速至和榜集结[22]。4月9日,蒋介石在与史迪威讨论平满纳会战计划时,强调必须加强对东枝的防守,兵力由目前的四个营增加至一个师,以防日军从东枝突破,直插腊戍,威胁平满纳前线部队[23]
但远征军正在部署之中,日军后续部队已抵达前线。4月10日,日军在增加兵力后向暂五十五师第一团克马俾阵地发起猛攻,第一团奋力抵抗,直至阵地被毁,于11日退守土冲河以北地区,12日转移至保勒及其以西一线。此时,在杂泽的暂五十五师第三团和第六军工兵营已调至垒固,以加强防御。13日,第六军指挥所也推进至垒固。
15日,日军开始向土冲河阵地发起进攻,暂五十五师在抵御日军进攻的同时,不时予以反击,战况激烈,敌我双方互有进展。至17日,暂五十五师第一团兵力已减至两营。18日,因兵力损失过大,暂五十五师退守南柏,保勒失守。19日,日军续攻,暂五十五师阵地被突破,致使日军北上向垒固进击,暂五十五师与第六军军部间失去联络。第六军为挽回不利战局,急令第九十三师第二七九团、第四十九师第一四六团在垒固附近投入战斗,并极力设法与暂五十五师取得联系,令其突围。20日,第六军各部与日军在垒固激战,虽奋力抵抗,终因伤亡过重,各阵地相继被日军攻破。当晚,第六军军长甘丽初决定放弃垒固,令部队破坏垒固至和榜间公路,并率部向北转移至和榜附近,继续拒敌[24]
日军占领垒固后继续北进,至和榜以南地区分兵,一路北上进攻和榜,一路向东北挺进指向和榜以东的雷列姆;另一路向西北挺进指向和榜以西的东枝。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以东枝为第五、第六军联结要点,急调已在西路的第五军第二百师奔赴该地,迎击进犯之敌,确保东枝。第六军一部在军长甘丽初率领下在雷列姆设置防御阵地,一部由军参谋长林森木指挥在和榜阻击北上之敌。
21日,日军向和榜发起进攻,至中午以装甲车冲破第六军前沿阵地,随即向和榜主阵地猛攻,并以三十余架飞机轮番轰炸。第六军官兵与敌激战,伤亡重大,工事大半被毁,至22日夜转移至和榜以东的孟邦。23日,日军在向孟邦攻击的同时,遣一部向雷列姆以北迂回。第六军唯恐雷列姆至腊戍间公路被切断,开始准备从雷列姆撤退。24日,孟邦阵地在日军连续猛攻下被突破,旋即雷列姆失守。日军占领雷列姆后,乘坐百余辆卡车继续北进,直指腊戍,以图切断远征军归国之路。第六军此时已无力阻敌,军长甘丽初急电驻腊戍的军委会参谋团:“情况急迫,腊雷公路,请速防范。”参谋团遂调两营兵力南下,掩护第六军撤退并对通往腊戍的公路实施破坏。26日,甘丽初率军部及沿途收容残部抵达猛朽。次日,参谋团根据蒋介石指示命令第六军向景东地区集结,甘丽初遂率部向景东转移[25]。东路日军得以毫无阻拦地向腊戍突进。
东枝方面,第五军第二百师在军长杜聿明率领下从西路向东奔袭三百多公里,于23日抵达距东枝15公里处,但此时日军已乘虚而入占领了东枝。史迪威、罗卓英、杜聿明亲临前线,决定第二百师三个团从正面和左右两翼同时向日军发起攻击,收复东枝。24日拂晓,第二百师开始进攻,至中午已突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争夺至午夜克复东枝,歼灭日军大部。次日,日军向东枝发起反扑,激战至夜,被第二百师击退[26]
攻克东枝后,杜聿明根据战况,决定率部向雷列姆攻击前进,以切断北进腊戍之日军后路。驻腊戍的军委会参谋团也驰电杜聿明:“应督率所部,于攻克东枝后,继向雷列姆北进之敌尾击,断敌退路,以解腊戍之危。”但是,史迪威与罗卓英正在部署曼德勒会战,电令第五军“于东枝攻克后,即返曼德勒,准备会战”。杜聿明虽向罗卓英申述东枝对守住腊戍以及整个战局的重要性,但罗卓英接连发出四道电令,命令杜聿明除留第二百师向雷列姆攻击外,第五军直属部队及新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均向曼德勒集结。26日,杜聿明率部西返,第二百师则向雷列姆进军。当日,东枝再度被日军占领[27]

上一篇: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下一篇:力争美国对华提供租借援助


民国历史 民国历史一览表 民国历史大事年表 民国历史大事记详细 民国历史大事件 中华民国史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