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保护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处在两霸夹缝中的弱小国家,当自身无力抗击大国侵略,谋求中立也无立足之地时,只有“一边倒”求得保护伞,才是可行之策。东周时期的郑国,国家不大,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四通八达,经济富庶,一直是各大国垂涎的一块“肥肉”。从春秋中期开始,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晋国相继强盛起来,楚国企图北上,晋国谋划南下,为了争霸中原,频繁地在中原地区进行角逐。这样,处于晋、楚之间的郑国,便成了这两霸争夺的主要对象。起初,郑国谋求中立,对晋、楚不偏不倚。结果却得罪了双方,遭到了楚、晋两国的轮番进攻。仅鲁襄公八至十年(公元前565——前563年) 短短三年时间内,晋、楚双方曾先后五次出兵伐郑。郑国被迫陷入朝晋暮楚,战祸不断、朝贡负担越来越重的境地,致使经济、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国力大衰。到了襄公十一年 (公元前562年),郑国君臣坐下来,认真分析形势,重新确定外交策略。从晋、楚发动的几次攻势来看,郑国的大臣普遍认为晋国的实力比楚国稍强,背叛晋国,曾经使郑国险些亡国; 若叛楚,当楚国攻郑时,晋国又不及时救援,因此郑国常无宁日。郑国经过利害得失的比较,认为同晋结成巩固的联盟,依靠晋国力量抵御楚国的侵略,才有求得自安的可能。但是,如果公开去和晋交好,楚国必然怨恨自己。只有把事情做得顺理成章,并挑起晋、楚两国的直接冲突,才能找到倒向晋的机会,与之结成较牢固的关系。为此,大夫子展建议说:“我们可以制造事端,找借口伐宋,这样宋的盟友晋国就会率领诸侯伐我,我正可以顺势向晋屈服,与之结盟。我入晋盟,楚国定会兴师问罪,我再向楚屈服,以激怒晋国,促使晋迅速出兵,来制止楚国的干涉,这样就可以巩固我们与晋国的联盟了。”郑的大夫们采纳了子展的这一策略,首先派使者对宋采取敌视态度,接着又在边境制造事端,借机出兵伐宋,果然引起一场晋、楚之间的军事对抗。然后,郑侯一方面派使者入楚,装出一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的样子,告诉楚王郑是在晋国的军事威逼下,实在没有办法才与之结盟的; 另一方面又献重金、宝器、美女贿赂晋侯,极尽妩媚之能事,终于求得晋国的保护,迫使楚国对郑不得不罢兵休战。处在大国军事对抗第一线的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及其他因素的作用,有时谋求中立是不现实的,受到较为强大的一方的保护,反而能得到安全,也可以减少军费开支,但在外交上必须采取灵活的政策,避免使自己成为大国对抗的矛盾焦点。

上一篇:编歌感王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下一篇:随机应变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典故 谋略典故 和故事 的意思 谋求保护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