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绵》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原文〕
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
自土沮漆。(齐土作杜。)
古公亶父,
陶复陶穴,(三家复作��。)
未有家室。
(瓞、漆、穴、室,脂部。)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韩走作趣。)
率西水浒,
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
聿来胥宇。
(父、马、浒、下、女、宇,鱼部。)
周原,(韩作腜。)
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
爰契我龟,(齐契作挈。)
曰止曰时,
筑室于兹。
(饴、龟、时、兹,之部。)
迺慰迺止,
迺左迺右,
迺疆迺理,
迺宣迺亩。
自西徂东,
周爰执事。
(止、右、理、亩、事,之部。)
乃召司空,
乃召司徒,
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齐版作板。)
作庙翼翼。
(徒、家,鱼部。直、载、翼,之部。)
捄之陾陾,
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
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
鼛鼓弗胜。
(陾、薨、登、冯、兴、胜,蒸部。)
迺立皋门,(韩皋作高。)
皋门有伉。(韩伉作闶。)
迺立应门,
应门将将。(鲁将作锵。)
迺立冢土,
戎丑攸行。
(伉、将、行,阳部。)
肆不殄厥愠,
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
行道兑矣。
混夷駾矣,(三家駾作突。)
维其喙矣! (三家喙作呬。)
(愠、 问, 文部。 拔、 兑、駾、 喙,祭部。)
虞芮质厥成,
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鲁曰皆作聿。
予曰有先后,齐疏作胥。)
予曰有奔奏,(齐奏作辏。鲁
予曰有御侮。奏作走。)
(成、生,耕部。附、后、奏、侮,侯部。)
〔译文〕
藤蔓上结着大瓜和小瓜,周民族刚刚形成,各部落就像这大瓜和小瓜一样连在一起。在沮漆二水边的杜地,古公亶父开始了艰难的创业生涯。挖地穴建窑洞住在地下,还没有像样的室家。
为躲避戎狄的侵逼,古公亶父一大早就率众离开老家,沿着豳西的漆水边,翻山越岭来到岐山下,和他的妻子太姜一起,勘察地形,商量定居安家。
岐山南的周原广平肥沃,苦味的堇荼苦菜,长得又肥又嫩,尝起来犹如甜麦芽。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规划。首先请来巫师刻龟占卜,此处定居是否吉祥?卦象显示两个字: 止与时。巫师解释说,此处定居建房,周族人民定会有福享。
于是安心住下来,把人们分到左边,分到右边,划分地界开垦荒地,挖出排水沟,平整出可耕地。从西到东,土地逐渐连成一片,所有人都为农事奔忙。
于是任命司空掌管建筑工程,又任命司徒掌管土地和劳力。由他们统一指挥建立室家。拉直绳子把地基丈量,再竖起夹板填土筑墙,落成宗庙庄严辉煌。
建筑工地十分繁忙,把土装进筐里只听铲土簌簌响,将土投进夹板之中,土震夹版轰轰响,捣实夹版中的土,耷声登登力量强。去掉夹墙版,乒乒乓乓用刀削平隆起的墙。百堵高墙同时竖起,眼看房屋峻工在望,擂响一丈二尺长的鼛鼓稍事休息,但无法止住这劳动的热情与繁忙。
太王的都城初具规模,建好城门,城门雄伟端庄。建起王宫的正门,正门富丽堂皇。又建起祭祀土神的大社坛,人民大众终于有了祭祀神明的地方。
周人始终不忘对戎狄的憎恨,也始终不忘对友邻的聘问。拔出柞树和棫树,打开了与外部联系的通道。混夷之敌见状奔逃,张口喘息,终日惶惶。
虞芮两国为争田地互不相让,来找文王诉讼评理。文王治理的大周乃是仁义之邦,感动虞芮国君相互亲爱不再争抢。文王说: 我有了团结朝廷上下的贤臣;我有了常居身边的参谋之臣; 我有了奔走四方专门与外国结好之臣;我还有了抵御外侮的勇猛之臣,这是大周兴旺发达之根。
〔评介〕
本诗是周人自述开国历史的英雄史诗之一。九章,章六句。《毛诗序》 曰: “文王之兴,本由太王也。”全诗歌颂太王古公亶父由豳迁岐,开荒种地,修建宫室,建立国家,为周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全诗以无比敬佩之情,称赞太王是一位伟大的民族领袖。
太王由豳地迁到岐山之下,既是避戎狄之乱,也是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周人是一个农业文明相对发达的民族。后稷居邰,公刘迁豳,而太王徙岐。周人频繁迁移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生存环境。后稷所居的邰地过于狭小,而公刘所居的豳地又“天气晚寒”,这些都是农业生产不利的条件。 太王迁至岐山, “周原”, 地势平坦肥沃, 有灌溉之利,这是已经人丁兴旺的周人,大规模从事农业生产的好地方,农业文明发达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生民》是周人自述开国历史的第一篇诗。后稷尚处在母系社会的时代。那时的农业文明还只是表现在对各种可供饮食充饥的农作物的识别上。“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筛选良种,然后加以播种,“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庄稼籽粒饱满,终于获得丰收。诗中描写“释之叟叟,烝之浮浮”,淘米做饭,尽享农业文明的成果。应该说这里描写的农业文明尚处在初始阶段。《公刘》是周人开国史诗的第二篇。公刘时代的周人,农业生产规模已经扩大。但彼时的农业生产,仍然表现出对自然的利用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种田则“度其原隰”,区别平地和低湿的隰地,选择适合耕种的土地,“彻田为粮”,充分利用地势地利。定居则“夹其皇涧,溯其过涧”,依山傍水而居,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诸多便利。《绵》诗中的太王一改祖先的旧制,耕种时则 “迺疆迺理”,丈量土地,划分田界,把土地分割成块,确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实际上为后来的井田制奠定了基础。“迺宣迺亩”,挖掘排水沟,使土地垄亩成行,改变了粗放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太王率领周人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充分显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这是后稷和公刘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农业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人和土地结合的稳定程度。这种稳定不能仅仅理解为在一个地方居住的时间长短,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大自然向人类提供的生存条件是否优厚,以及人们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对这些条件加以利用。公刘居豳地,中经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历经十代而传至太王,时间不可谓不长久矣,但周人在豳地“陶复陶穴,未有室家”。穴居地下,没有象样的室家,居室的简陋,生活环境的恶劣,必然限制民族的自身发展。古公亶父,为了寻找更好地生存环境,“来朝走马,沿西水浒,至于岐下”。这是一次伟大的民族迁移,大自然为周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太王中经王季而到文王,只隔一代便强盛起来。太王来到岐山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竖版筑墙,一时间百堵高墙同时而起,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正是周民族兴旺发达的有力佐证。房屋建在地面之上,既可以保暖,又可以吸收充分的阳光,彻底改变了穴居地下只求暖和的生活习惯。房屋建筑格局的改变,使周人有了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农业生产,这是岐地农业生产进一步发达的重要前提,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太王才把他的民族逐步发展成国家的雏形。他任命司空、司徒等官吏,协助他指挥周人的农业生产和土建工程,因事设职初步建立统治机构。他建立宗庙以祭祖; 建立皋门、应门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力量; 建立冢土大社以祭地,显示对赖以生存的土地高度重视。国家雏形的建立,为周民族最终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奠定了基础。
本诗最后两章,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我们还是从两章诗的具体内容出发加以分析。第八章述文王开辟道路,犬夷惊走。第九章应是以文王的口气自述其有文臣武将帮他治国。后人多以为这是对文王的赞扬。孙《批评诗经》说:“上面述迁岐事,历历详备,舒徐有度,至此则如骏马下坂,将近百年事数语收尽,笔力雄劲,绝有态,顾盼快意。”尽管孙对此大加赞扬,但他仍然把本诗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前半颂太王,后半颂文王; 前半篇幅较长,后半篇幅较短。他没有看出后两章诗与前面七章诗的内在联系。诗的第八章与第九章叙文王的业绩,意在展示文王的成功与太王事业的紧密联系。第八章“犬夷惊走”,正是紧扣第一章太王迁岐而言。太王由豳迁岐是为避戎狄侵逼,说明他的力量还不足以抵御戎狄, 而到了文王的时代, “混夷駾矣,维其喙矣”,已经惊恐万状地逃跑了。周人由弱到强,太王功不可没。本诗第九章述文王有文臣武将参与治国,这同本诗第五章太王任命司徒、司空遥相呼应。太王任命官吏主要是解决摆在面前的生产和土建的急迫任务,而到了文王时代,已经是人才荟萃,文武齐备,“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疏附,是能使群臣亲密团结之人,应该是王的辅相;先后,是常随君王身边之人,应该是谋士; 奔奏,即奔走,是能奔走四方之人,应该是交游各国的外交官;御侮,是能抵御外侮之人,应该是骁勇善战的武将。这些人全心全意帮助文王治理天下。从太王的司空、司徒,到文王的文臣武将,实际上这是在叙述一个国家由初具规模到不断完善的过程。由此可见,诗的后两章,明写文王,实则是对太王事业深远影响的赞美,用文王的成功,反托太王的伟大。后两章与前七章,在内容上一脉相承,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而不应该把本诗对太王和文王的叙述,视为相互游离的两部分。
宏大场面的描写,把周人的创业活动淋漓尽致地加以渲染,这是本诗艺术上的特点之一。本诗第二章写太王由豳迁岐,使我们看到了一幅太王骑着快马,率领周人,浩浩荡荡,跋山涉水,不畏艰险的民族大迁移的壮烈历史画卷。本诗三、四两章,描写太王来到长满堇荼的周原,占龟问卜、商量计议、丈量土地、开荒种地。“自西徂东,周爰执事”。从西到东土地连成一片,所有人都在为农事奔忙。把劳动作为描写的中心,充分展示了一个勤劳的民族,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本诗第七章十分成功地描写太王土建工程完成后,都城的规模和气魄:“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 迺立冢土,戎丑成行。”都城的城门,高高耸立;宫殿正门富丽堂皇;祭土神的冢土大社前,人们成群结队祈祷神明赐福,一派虔诚模样。由皋门而应门,由应门而冢土,从外到里,写尽王都的壮观景象,充分展示了太王的王者气魄。从以上宏大场面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民族前进的历史脚步,以及他们勇敢奔向未来的坚定信心。
听觉形象的塑造,是本诗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本诗第六章写建筑工地的繁忙景象。诗人匠心独运,避开正面描写,另辟蹊径,一连用了四个象声词描写建筑工地的各种声音。“捄之陾陾”(réng),这是铲土的声音; “度之薨薨”,这是将土投进夹版中的声音; “筑之登登”,这是夯实夹版中土的声音;“削屡冯冯”(ping),这是撤掉夹版,把筑起的墙削平的声音。声音的不断变换,反映了建房筑墙的全过程。陾陾、薨薨、登登、冯冯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汇合成一首赞美劳动的交响曲,声音之响亮,气势之豪壮,把指挥劳动的一丈二尺长的鼛(gao)鼓的声音都湮没了。听觉形象的塑造,有力地烘托了劳动场面的热烈,劳动者的欢欣。这一成功的描写,使本诗毫无愧色地成为后世各种文学体裁中塑造听觉形象的鼻祖。

上一篇:《诗经》之《白华》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下一篇:《诗经》之《宾之初筵》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译文 诗经 翻译 鉴赏和赏析 之绵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