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无将大车》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无将大车,只自尘兮。无思百忧,只自底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于颎。
无将大车,维尘雍兮。无思百忧,只自重兮。

《无将大车》是 《诗经·小雅》中的一篇作品。《毛序》解题为“大夫悔将小人也”,荀子则以“言无与小人处”说之,《郑笺》进一步发挥为“周大夫悔将小人。幽王之时,小人众多,贤者与之从事,反见谮,自悔与小人竝。”《韩诗外传》的见解大略相同,是“所树非其人”,《易林》又以“大舆多尘,小人伤贤解之。由此可知,对于本篇之主题的分析,在唐代以前是没有什么大分歧的。然而,到了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笔下,旧戏终于开了新生面。朱老夫子大胆地推翻了先贤们的主观臆断,而以“此亦行役劳苦而忧思者之作”的推论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虽然,在该诗所使用的手法是“比”还是“兴”的问题上尚有一些争执未了,但必竟无关大局。因为原诗中本来就看不出有什么“君子”“小人”之类的连带关系。所以,无论是“比”是“兴”,如果依照《毛诗》、《郑笺》的解释去理解,都是相当牵强的。朱老夫子把原诗的主人公拟定为一个专事推车的人,尽管仍然有些“机械唯物论”的味道,但是终究把对于该诗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如果引用一句老话说,就是离劳动人民近多了。
现代人士在《无将大车》一诗上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其中尤以周锡选注的《诗经选》对于此诗的解释最具新意。 周先生认为: 该诗是《诗经》中极为少见的一首哲理诗。它没有也没有必要非去依附到某一件具体事情或某一种具体工作的身上。上述论点,实在是饶有见地的。
《诗经》从整体上看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两类。对这两类诗篇,前人与今人之述备矣,然而对于《诗经》中哲理诗的研究尚不多见,而对于这种不同种类的诗篇,也就自然应该采用一些与往日有所区别的分析方法。换言之,如果依旧纠缠在对于该诗所用手法是“比”还是“兴”的争论之中,那么对于正确地理解这首百里挑一的哲理诗将是非常不利的。
通观全篇,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愁闷是非常之沉重的。否则,也就不会反复吟咏什么“无思百忧”了。至于推大车这项工作本身到底有没有什么必须的特定的实指,说实话确是“深究无益”的。我认为,作者之所以选用推车之役为媒介,目的就在于突出自己忧怨心情的严重程度。试想,一个从事极为繁重的体力劳动的人,同时又有着不胜枚举的精神上的重负,这是何等的残酷与何等的不幸! 由此,是不是可以抛开关于本篇在写作手法上到底是“比”还是“兴”的争论,而以“象征”二字作结语呢? 体力上的劳苦,象征着精神上的不堪,而精神上的重压更加剧着肉体上的折磨,这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不正好刻画出一个濒临崩溃的士人形象吗?
《无将大车》一诗,目的在渲泄,立意求超脱。可以设想,无论该诗作者的具体社会存在如何,他大致是一个在奴隶社会的黑暗、阴冷、沉闷得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企图求得一线光明的人。他无比疲乏,因为他劳而无功; 他无比愁苦,因为他倍受欺凌; 他无比烦怨,因为他无论怎样挣扎也看不见希望的桅杆。在这种百无聊赖的环境中、地位上,他又能冀求什么呢?于是乎,摆脱各种欲望,抛开各种思想以求得肉体上的无苦痛与心灵上的无烦扰,就成了这个已经快要被各种外力所摧毁的孤独者的最高追求。“不要摧挽大车……不要去想那些烦恼……不要推挽大车……不要去想那些烦恼……”这声声句句涌自内心深处的呼号,不仅使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受到心理上的撞击和震颤,也不由得不使人连想到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面对无可逆转的现实世界所发出过的种种哀鸣。儒家重修身、内省,佛道倡无为、出世,图的不都是一个“清静”吗?
然而,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不以某个人或某一类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它自有它内在的铁的规律。“自由是对于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这种现代哲学上的大道理,大概是《无将大车》的作者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吧?束缚处处都有、矛盾无处不存、一个人要生活,就得斗争,而求得斗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条件就是一个健康的身心。“不要去想那些烦恼”,保持开朗达观的最佳精神状态。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总也达到不了的思想境界啊? 实际上就此事而言,古人与现代人之间又有什么十万八千里般的大差距呢?从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依德、从孟德斯鸠到卡夫卡、萨特,从远古的老庄学说到今天的心理卫生咨询业务,专家学者们不是每天都在开出很多关于如何做一个“乐天派”的“祖传秘方”吗? 然而这些超人们又能比《无将大车》的作者在思想境界方面高出多少去呢?“忧思与生俱来”,这本是“人”这种高级动物区别于其它低级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承认这一区别并企图在一定的程度上求得渲泄与解脱。在这个极具开发价值的重要课题上,《无将大车》的作者与现代人士们的心应该说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寓意深刻、历久不衰的光辉诗篇就代表了并将继续代表着芸芸众生们的一种无可逃避的、特定的心理状态。由此,《无将大车》一诗也就实实在在地具有了“与人类共存”的“不朽”的性质。
本诗全用四言写成,语气铿锵,寓言深长,通篇敞开胸襟,直抒心曲。读罢使人心情沉重,恻陷之情油然而生,虽然略觉语调上沉闷了些,然而其赤子之心昭然可见,忧思之意溢于言表,真是一首令人掩卷深思的诗中精品。

上一篇:《诗经》-《信南山》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下一篇:《诗经》-《大明》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诗经 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