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篇文之《葛覃》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葛之覃兮①,施于中谷②,
维叶萋萋③。黄鸟于飞④,
集于灌木⑤,其鸣喈喈⑥。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维叶莫莫⑦。是刈是濩⑧,
为为绤⑨,服之无⑩。
言告师氏(11),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12),薄浣我衣(13)。
害浣害否(14)?归宁父母(15)。
【注释】①葛:植物名。茎皮纤维可织葛布。覃(tán):通“藤”。藤条。②施(yì):蔓延。于:介词。引进动作的处所,相当于“到”。中谷:即“谷中”的倒文。③维:犹“其”。指代“葛藤”。萋萋:茂盛貌。④黄鸟:黄鹂。于:语助词。无义,仅起凑足音节的作用。⑤灌木:丛生的小树。⑥喈喈(jiē):鸟鸣声。⑦莫莫:义同“萋萋”。⑧刈(yì):割。 濩(huò):煮。⑨(chī):细葛布。 绤(xì):粗葛布。⑩(yì):厌恶。(11)言:语助词。 无义。 告:告假。 师氏:工头或师傅。(12)薄:语助词。无义。污:洗。私:内衣。(13)浣(huàn):义同“污”。(14)害:通“曷”。什么。(15)归宁:回家探望。
【鉴赏】这是作坊女奴思归之诗。
全诗三章。一章写初夏山间的景色。既有静景,也有动景,静景与动景相映成趣,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美妙的初夏山色图:紫葛的藤条蔓延于谷中,它的叶子非常茂盛;黄鹂上下翻飞,停落在灌木丛中,它的叫声清脆圆润。此章不仅点明了季节,渲染了气氛,而且还交代了作坊的生产原料,即“葛覃”。二章写作坊生产的全过程。首先是割葛煮葛;接着是织成细葛布、粗葛布;最后是裁制葛布衣。这种葛布衣穿在身上舒舒服服。此章生动地描绘出了女奴们在作坊紧张而忙碌的苦役生活。三章写女奴思归告假。紧张的劳动暂且告一段落,女奴们向“师氏”告假,准备回家。女奴们除了洗自己的脏衣外,还问“师氏”的衣服哪些要洗,哪些不洗,因为洗完衣服就要回家探望父母。至于“师氏”是否准假,那就不得而知了。
《诗序》说:“后妃之本也。”其意是说后妃在娘家志在女工之事,而且尊敬教她妇道的“师氏”,出嫁后还常回家探望父母。余冠英《诗经选》说:“这诗写一个贵族女子准备归宁的事。”这两种说法均有违诗意。无论是后妃,还是贵妇人,都不可能亲自从事割葛煮葛、织布制衣之类的劳动。从生产规模及紧张程度看,这当是描写手工作坊中女工生活的诗。我国西周时期,就已有手工业作坊。周代铜器铭文上就有“臣妾百工”的话。“臣妾”即家内奴隶,“百工”即手工业奴隶。再说“师氏”也非“女师”或“佣妇”。《诗经》中言及“师氏”的还有《小雅·十月之交》:“蹶维趣马,楀维师氏。”《大雅·云汉》:“趣马师氏,膳夫左右。”“趣马”主管养马,“膳夫”主管国王后妃饮食。《诗经》中以“师氏”与“趣马”、“膳夫”并列,可见职位相当。由此看来,此诗的“师氏”当是作坊管理女奴的工头或师傅之类。邓荃《国风译注》说是“女奴思归”,高亨《诗经今注》说是反映“贵族家女奴的生活情况”,较合诗意。
上一篇:三、羔裘
下一篇:一、山有扶苏
【高考必背】崔滌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张九龄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孟浩然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徐安贞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李邕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席豫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张卞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包融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张潮的诗词名句
【高考必背】李澄之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