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书写动作与控制


前面谈及从功效学的角度来看书写行为,可将之视为一种最简单的人与工具互相配合的控制体系,故可以从书写者、书写工具及书写环境三方面来研究书写行为。就书写者自身的条件而言,包括年龄、性别、主观的美感、书写的经验以及生理因素的差异等; 而从书写动作的生理基础着手探讨,最能符合客观的科学精神并掌握准确的操作程序。
神经几何论(neurogeomeric theory)是以现代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的动作分类理论,其中谈及写字动作可分为巧控性 (manipulative) 动作、移动性(transport)动作,以及姿动(postural)性动作。巧控性动作是以手指的控制动作为主,要求对笔的精确掌握与细巧的动作控制;移动性动作是以手、腕、肩、臂的协调动作为主,要求对腕部、肘部以及臂部的灵活运用;姿动性动作则是指全身或半身性的躯体移动,以配合写字时的动作要求。
中国书法由于使用软性的毛笔,因此较一般书写有更高的肌动要求和操作难度。中国古代书论文献中,亦多有论及书写的姿势与动作。书法心理实验即在验证中国古代书论的运笔原则,是否合乎现代心理学理论,并验证当书写的肌动要求及操作难度提高时,其相应之生理反应效果是否亦提高。
实验一: 书写姿势与书者的反应。
中国古代书论中有论及书写的姿势与动作者,如欧阳询 《书论》 中所说的 “虚拳直腕,指齐掌虚”、郑枸《衍极》所说 “寸以内法在指掌,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程瑶田 《书势》所说 “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以及卫夫人 《笔阵图》所说 “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等。书论文献中所谈及的书写姿势与动作,包括:运指、提腕、提肘、悬臂,以及全身力法等不同原则,亦须配合字迹对动作的不同要求而使用。若以古文献中的运笔原则加以分类,则发现与现代书写动作的分类理论有相符之处,亦即:随肌动量的增加,动作难度亦提高; 而肌动量较小的动作包含于肌动量较大的动作中。由于古文献的用语抽象含糊,无法明确界定,因此书法实验根据神经几何论中的写字动作分类方法,将中国书法的书写动作概分为 “枕腕” (oblique) 书写、“提腕”(upright)书写及 “直立”(standing)书写三种,分别代表巧控性、移动性、姿动性三种动作,测量受试以三种动作书写中国书法时,其心生理反应分别呈现何种变化。实验结果当可验证中国古代书论文献的运笔原则,是否合乎现代书法心理学理论; 并验证当书写的肌动要求及操作难度提高时,其相应之心生理反应减缓效果是否亦提高。
实验所用受试为二十位男女中国大学生,分别用三种不同姿势书写二十个中文字,所用姿势及书字的次序是随机安排的。实验程序及资料分析方法与前此研究方法相同。
资料分析后有以下主要发现: 无论采用何种书写姿势,书写时的心律变化都较书写前后的休息时间平缓,此结果与前此的研究相当一致。
就不同的书写姿势而言,采用不同书写姿势书写时的心律变化有显著差异; 而其中以直立书写时的心律变化活动最为平缓,提腕次之,枕腕又次之。此结果可以验证本段前面所提出的论点。
实验二: 摹、临、写三种书写方法对书者的影响。
历代书法论者和书家的体会,都认为书法运作可分摹、临、写三种方式。从书法心理学的观点看,三种书写方式代表着不同的心理活动。三者在运作的过程里,究竟有哪些行为或心理方面的区别,则要从科学的观点与测量方法来探讨。近年来国外对书写行为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书写之运作方式 (motor of control) 的讨论则很有限,中国书法文献中以摹、临、写作为书写的三种主要的运作形态,虽有充分的经验基础,但却无实证的理论根据。
摹写(tracing)是将范字放置在习纸下面,书者用笔将字填描出来,所以也叫 “描写”。临书(copying)则是把范字或范帖放在习纸旁边,由书者边看边写而成。自写(freehand) 则是由书者预想字的形态和笔意,以手追踪心中的范字来达到书写的要求。最近一项国外的研究证实了自写和摹写部分的差别。当被试以硬笔书写时,若采取摹书方式,其笔压变化不受文字复杂程度的影响;但若采取自写方式,其笔压却直接因文字的复杂程度而有所变化。此实验是用硬笔为工具,且不包括临书在内。理论上临书应该是介于摹写与自写之间的一种书写方法,它的信息处理要求程度也介于摹写与自写之间。
本实验即欲探讨摹、临、写三种书写方式的差异,所采用的依变项为书写时间(行为反应)与心律变化(心生理反应)。实验被试为十二名成人,按其书写经验的长短分为四组,以随机次序用三种书写方式书写二十个汉字。实验程序及资料分析方法与前此研究方法相同。
资料分析后有以下主要发现: 在三种不同的书法运作方式下,被试的心律变化都呈递减。此结果与前此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写书法具有减缓心生理反应的效果。
不同的书法运作方式之间,被试心律减慢的幅度也有相应的差别。三重书写方式中以摹书所引起的心律减缓幅度最大,临书次之,而自写又次之。此结果可以反映书者的注意程度对心博的直接效果。摹写时的动作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书者所付出的注意力也较多,因此才会产生最大的心律减缓幅度。
三种书写运作方式在平均书写时间上的差别都具统计的效应。这说明三者之间是因为书写方式的差别而引发在书写时间上的差异,其间以临书所费时间最长,摹书其次,自写最短,但摹临二者间的差别较不显著。从书写行为的角度来说,书者作书时的思维、注意及其他相应的心理活动以自写时最不受头部及眼部运动的干扰,而且外界的文字刺激所需求的注意也以自写方式最低。相对来说,临书时这一类的心理活动的分量最多,其次则是摹书。思维活动方面,自写时以书者想到的文字意象为书写的基础,比临书及摹书都更为直接快速。所以三种书写方式在书写时间上的差别,确实有其心理活动上的原因。
本实验的另一项结果显示,在摹写的情况之下,被试者的心律变化与书写速度有密切的关联: 心律减缓的程度与书写时间呈负相关,心律减降愈多的时候,书写的时间也愈长。这个发现有两重意义:第一,这个现象只出现在摹写的情况之下,并不见于临和写的书法运作方式,说明只有摹书具有此种特殊性质。第二,心律减缓时书者的生理状况处于“趋静”的状态,根据“躯体趋静”论(somat-ic quieting)的说法,书写时书者的心理活动趋向缓慢,所以其在书写时间上的增长(或书写速度减慢),是很合乎生理原则的。这也可以说明书法运作时书者的注意行为与其所表现的心律减缓及书写转慢的现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个现象之所以只出现于摹写,可能是由于摹写比临写及自写所需的注意力大很多。
书法运作包括“知觉”(perception)与“动作”(motion)之协调作用。本节实验探讨“枕腕”、“提腕”及“直立”三种执笔姿势,是对从传统书论所归纳出来的三种写书法方法的验证,也是对传统书法教学上姿势先后次序的一个考验。实验结果可以对以上二者有所启发,也值得做更多的后续研究。
摹、临、写三种书法运作方式,具有不同的手眼协调形式,代表不同程度的知觉动作及认知活动的配合。本节的第二个实验,即探讨这三种书法运作方式的差异,实验结果可以对三种方法的学习先后次序提出客观的考验。
从以上两个实验所得,可见书字动作及书写所需要的视动配合,都足以影响书写者的心理及生理反应。这类研究可以探测出学习书法及从事书法创作的最有效动作及最佳姿势; 同时亦可对操作行为和书写行为的动作理论发展,作进一步的探讨。

上一篇:书法审美的差异性

下一篇:赵壹心目中的草书


书法 书法名作鉴赏 书法知识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