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李健金文对联》鉴赏


李健 (1881—1956) ,字仲乾,号寉然,江西临川 (今抚州) 人。李瑞清侄子。 宣统元年(1909)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专科毕业,既为贡生。辛亥年(1911) 奉奖举人,以原资内阁中书补新内阁佥事知制诰。曾为南京初级师范等学校教员,又为暨南、上海、大夏、法政等大学教授,以及上海美专和上海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南洋槟榔屿雅南师范学校校长。1953年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又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述有《莫愁集》、《中国书法史》、《书通》、《书法新论》、《画雅》、《写生画话》、《图案教授法》、《金石篆刻研究》和《时惕庐山印景》等。
李健书法,受叔父教诲,“能得道人嫡传”,“时人称之曰大小李”(曾熙语)。擅四体书。“篆宗齐鲁,隶抚二京,章草、今隶、行、草、楷、真,三国、六朝、唐宋、元明诸家各体,莫不窥其堂奥,别其渊源流变。”(柳肇嘉语)其金文,参有图案意识;其隶书,含篆势和魏碑笔调;其碑体楷书,雅静精谨; 其行草,遒妍而不失质朴。要言之,有如下特点: 重视清人为书重史的精神,融汇再铸; 继承清道人以北碑为基础,参篆隶于楷行草之作法,由奇崛而趋温雅;开创了遒笔的甲骨书法,发掘了草篆的笔势,推进了李派楷书的成熟度。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是李健写于1950年春的一幅篆字对联。全联取钟鼎文,体现了作者书法美学的追求。
从笔法看,它继承了清道人以方笔、滞笔为金文的基本技巧。但方笔已结合转驻,如“用”的中竖、“不”的横画,使笔画臻于形圆而神方的地步,更有出力而不失厚度之感。至于滞笔,如“于”字三笔的颤掣,不是单纯为调毫至于中锋而用,主要乃为沉着笔画以产生飞动感,并使简单字形增添内涵量而用,应当说,在整幅字上用得还是较适当的。
从每个字的取势看,表面上字字工稳,实际是内部都有倚斜抱背的姿态,并且十分注意上下字之间的呼应。例如“学”字,左面部分取低位写,右取高位,对称之形便不板了。“子”的横曲,左端伸长些,右端缩短些,加之中间一竖而左弯,就不仅使整个字获得了平衡,而且中含微妙,耐人咀嚼。又如“志”字上两直承“用”字长竖之势,生出侧顾的风姿,一旦“心”的中间长曲竖向由向左一偏,即展示了平衡字形的智慧。由此,变化势式就成了艺术生机的无穷活水,而工稳蕴藉不过是静态的结果罢了。


这些字的布白,看似匀整,实际不仅在破除对称上,有着如“其”、“心”等字参差左右的处理,而且更包含着非小篆所有的疏密对比设计。如左右结构的“深”、“知”,中疏但各有偏向,不程式化。又如“好”字,中下部用白;“分”字,中间拉开; “神”字,右“申”用不对称形,扩大中部偏右处空白,尤见胆量、匠心。从李氏喜爱的《楚公钟》、《国差��》等作品看,这种拉开黑白对比度的构成处理,显然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趣向。在精严的书写如何显示生气的问题上,运用较夸张的黑黑白白,实在是一种大巧若拙的好法子。
这些字,辅以不露灵性的布局,就更见大雅而深沉了。看上下两联,每个字并不都处于一分为七的“标准”位置上,而字间的距离却使人感到非常舒服。这就需要通盘调理每个字的长短,并且不能忽略字的外形留下的特殊空白的大小感,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上一篇:书法名作《胡小石楷书横幅》鉴赏

下一篇:书法名作《于右任草书对联》鉴赏


书法 书法名作鉴赏 书法知识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