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李瑞清玉梅花庵临古题跋》鉴赏


李瑞清 (1867—1920) ,字仲麟,号梅庵,又号梅痴。江西临川(今抚州) 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道员,尝三署江宁提学司使提学司。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1906年,赴日本考察学务。为造就艺术教育人才,特于学堂内设图画手工科。辛亥革命后,遁居上海王家湾,以鬻字为生,别署清道人。有《清道人遗集》 传世。其书法作品除大量手迹外,有钟鼎、汉魏碑书、历代法帖之临摹作品多种印行。
李瑞清书法经历过三个阶段: 幼年至38岁,承家学,习大篆,学汉碑,年26攻今隶,博综六朝,又因科举需要,旁及唐楷,自觉尚束缚于规矩。此为博习准备朝。38岁至48岁,自称“求分于石,求篆于金”,为金文北碑成熟期。其间因鬻字而多书多思,是一大转折。48岁至54岁,“篆求古笺奏、文稿、尺牍,一切行草之书,以博其纵荡流丽之观”,为兼参帖学之收获期。
《玉梅花庵临古》一则题跋,出手为漫不经心,因此反可看出作者的功力、审美趣向和本色成就。
在字的基本构形上,它较多地吸收了隶书、汉简的写法。如“以”、“分”、“安”、“如”等字,近于隶书碑刻;“此”、“手”、“笔”、“耳”等字则类似两汉简牍。但这只是造成古朴风貌的表面因素。重要的是,它已将古书“质”的历史评价,化为自己“质则古”的审美观,并化用于自己的书作之中,让笔画取得外形上的简净性,使人觉得颇合篆籀精神。当其平画省减隶画有形的上挑,和顺北魏截方的笔端,并让笔势在峻整中合着篆与草相通的回旋之后,古朴的字形,简净的笔形和生拙而依然疏通的笔势,便融化了所有的祖本,呈现为一家风格了,这决不是食古不化者所能做到的。
这则题跋,在笔形和笔势上有自身的规律,但没有走向极端,故质实而不板滞,古淡而不乏味,蕴含着耐人揣摩的丰富变化。在笔法上,李书向以实笔见长,但此书却参有用虚之意,如“手”字长横、“笔”字长竖、“伊”字长撇,不同于李书北碑,这大约同他学过黄山谷、何绍基书有一定关系。但决定性的原因,当是化帖之飘逸。有些人批评清道人书有颤笔习气,给人们造作之感,微微颤笔却也添了一些意趣,避免了实笔字过刚过板的弊病。
沈曾植题此临古册云: “(清道人)自记 ‘纳碑于帖’,逊翁论旨剧不尔,曰‘化碑为帖’可尔。吾尤喜其题评小字,居然汉代木简风味。唯其似且不似,不似而似,关捩几何,请道人作十日思。”可见梅庵与他在参合碑帖的艺术见解上不全一致,但要达到“似与不似之间”才为合拍,这大约恰是两人的共识吧。

上一篇:书法名作《王东培楷书题扉》鉴赏

下一篇:书法名作《沈尹默大字行书》鉴赏


书法 书法名作鉴赏 书法知识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