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姜宸英草书诗轴》鉴赏


姜宸英 (1628—1699) ,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明末诸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七十,始进士及第; 及至大对,康熙赏识他的书法,特拔置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后充顺天乡试副考官,以科场案牵连,病死狱中。曾以布衣荐参预修纂《明史》。能诗文,工行草, 在书法上与陈邦彦、汪士、何焯为当时四大家。


清初的书坛,由于康熙玄烨酷爱董其昌书法,一般文人学士均以董体为干禄正体。姜宸英为后期华亭派的佼佼者,以致为玄烨所特许而获得很高的禄位。在书学道路上,他楷书宗法唐初欧、虞、褚诸家,行草入晋人之室,重视传统,刻意摹古。他在《湛园题跋》中说道: “古人仿书有临有摹,临可以自出新意,摹必重规叠矩,然临者或流荡杂出,摹者斤斤守法,尚有典型。余书非敢自谓成家,盖即摹以为学也。传与不传,殊非意中所计。”由于他并非专摹一家,而能广采博收,虽无意成家而终于成家。比他晚出的梁同书,一向反对临摹,但在《频罗庵题跋》中言:“本朝书以苇间先生为第一,先生书又以小楷为第一,妙在以自己性情合古人神理,初视之若不经意,而愈看愈不厌,亦其胸中书卷浸淫酝酿所致。”与他同时代的杨宾则言: “西溟少时学米、董书有名,至戊辰方用第四指学晋人书,丁丑后方听余言用大拇指,专工小楷,是时年已七十矣。使其少时即知笔法,力学至老,岂非丰考功后一人哉! ” (《大瓢偶笔》)此语意在贬姜未谙笔法,但从中可知西溟有学到老的精神。另据徐珂《清稗类钞》载:“西溟以行草擅长于康熙朝,登第后,乃善作小楷,以三指撮管端悬腕疾挥,分行结体,疏密合度。”可见“至戊辰后方用第四指”的话是可信的。对于70岁后用大拇指一说,应该理解为用笔上拇指着力的意思。至于年已70,专工小楷,似有些片面。事实是,西溟一心功名利禄,为了科举应试,早年就致力于小楷,几十年的努力,颇有成就,及至70登第,书名随之亦显。一般书家老年不善作小楷,因而更被称颂。
这幅草书诗轴,纸本,纵166.5厘米,横48厘米。分三行,行6至14字不等。释文: “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鸣鸩雨欲飞。晴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风起却添衣。”末署“姜宸英”,虽无纪年可考,从字的风格上看,当为康熙年间所作。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姜宸英一生,以摹为学,潜心研习古人用笔的方法,融会贯通。此件作品,俊骨逸韵,莹秀悦目,颇具华亭书风。章法则行宽字密,大小相杂,秾纤间出。墨色燥润互见,虽不连属,却如行云流水,首尾相应。较为明显的是墨色强烈的对比,如首行12字。间有几字是浓墨,穿插着“晚思”和“鸣”字的淡墨,令人十分醒目。又如第三行“却”字末笔拉得很长,若隐若显,形断意连,有笔有尽而势无穷的余味。此幅草书,清光淡韵,不期工而工,实乃“胸中书卷浸淫酝酿所致”,亦赖此方能入品。

上一篇:书法名作《倪元璐行书信札》鉴赏

下一篇:书法名作《詹景凤草书诗轴》鉴赏


书法 书法名作鉴赏 书法知识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