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常季繁墓志》鉴赏


墓志是碑刻中的一大种类。在秦汉时,刑徒墓坑内往往设有瓦文和葬砖,以记死者姓名、籍贯、葬期等。东汉时,渐渐在墓中出现有关墓主简要情况的刻字,有的刻在墓之门楣,有的刻在石椁,也有专设墓记石的。魏晋以后,由于碑禁、动乱及好名心理等原因,墓志大量出现。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设立墓志的风气更是大盛,並有一定型制,一般都是石质、方形,有盖有志,志文似传,为散文,铭语似诗,为四言韵文,隶于后,从此以为定式,一直延用至民国间,其间虽有演变,也常出现一些特殊质料和新异形式的墓志,但从总体上看,大同而小异。


墓志自近代以来,大量出土,数以千计,为历史、地理、民俗、文学、文字、书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墓志的书法,品之有四美:一、数量众多,无体不备。墓志自晋代以后,在碑刻中骎骎而蔚为大国,其数可与碑碣匹敌。书体真行篆隶均有,晚近少数还有草书。二、埋于幽冥,完好如初,墓志刻成便埋于圹内,不受风化雨蚀和人为损坏,后世出土,大多完好,如新发于硎。施之毡蜡,犹晋魏隋唐之初拓。三、书写精美,镌刻工致。设立墓志,以求传之来昆,而其规模通常高广在二、三尺以内,字数多在数十百至千余,故写刻皆精工。四、砻磨平光,捶拓精细。摩崖、碑碣,多半石面不平或尘积苔侵,捶拓不易。墓志因为精小,出土后多由私人据为己有,往往藏之内室,以良墨素纸,亲加监拓,故字字清晰,无毫发遗恨。
唐以前墓志为人们所珍视,而北魏墓志数量众多,且其书法风格具备,故最受称道,前人比之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洵非过誉。北魏正光(520—525)以前墓志,气象渊穆浑厚,风格与同时期龙门造像记和其他丰碑、摩崖相近似。而正光以后,则多趋秀润婉雅、韶美流丽,最具特色。《常季繁墓志》即为这时期中的佼佼者。
《常季繁墓志》全称为《魏故齐郡王妃常氏墓志铭》,高88厘米,宽87厘米,26行,行26字。北魏正光四年(523)二月刻,清宣统二年(1910)河南洛阳高沟村出土,曾归武进董康、日本太仓喜八郎。1923年9月石毁于日本关东大地震。
此志书刻极精,绝无北魏前期碑刻书写雄强角出、狞恶诡异的习气。下笔处微微露锋,点画之间萦回呼应,丰润而婉丽,雅逸而舒和,志文有“妃生禀淑灵之气,弱表柔敏之姿,怀琬琰而发晖光,蹈肃雍以穆贞懿”之句,书法与文字相辉映,使人联想到王妃在世时雍容华贵、顾盼生姿的仪态。前人以为此志文字结体如《崔敬邕墓志》,《崔志》因出土早,故名声大,其实《崔志》的刻手远逊此志。此志以快刀刻石,石口无半点剥落,用笔之细微处,纤发毕现,真实地展现了毛笔书写的原貌,观拓本如睹墨迹。可见当时宫廷或民间不仅有一批专业的书家,还有一批出色的刻手。志文第15行以后,刻工骤见粗劣,这种现象並非仅见,北魏《元晖墓志》亦是。可能是一人所书,二人所刻,亦可能殡葬期迫近,刻工不能从容为之,仓促完成,以致粗率。由此可知,碑志书法,书家与刻工的作用相参半。
前人以为楷法至唐代方为极则,观《常季繁墓志》,则知北魏中后期楷书作为字体和书法,均已完全成熟。

上一篇:书法名作《褚遂良孟法师碑》鉴赏

下一篇:书法名作《曹植庙碑》鉴赏


书法 书法名作鉴赏 书法知识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