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一)的通假字


1.通“巨”,大。
《尚书·胤政》:“歼厥渠魁,脅从罔治。”传:“渠,大。魁,师也。”疏:“歼厥渠魁,谓灭其元首,故以渠为大,魁为师。史传因此谓贼之首领为渠帅,本原出於此。”《三国志·魏书·韩暨传》:“暨散家财以供牛酒,请其渠师,为陈安危。”唐蒋防《霍小玉传》:“长安有媒鲍十一娘者……性便僻,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师。”
2.通“讵”,岂,怎麽,那裹。按:渠,《集韵》其据切,去声,御韵;今音“ju”。
《荀子·王制》:“夫威强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岂渠得免夫累乎?”梁启雄释:“‘讵’、‘渠’通用。”《史记·张仪传》:“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唐司马贞《索隐》:“渠音讵,古字少,假借耳。”章炳麟《訄书·商鞅》:“庸渠若弘、汤之徒,专乞哀于人主,借其苛细,以行其佞媚之術者乎!”又《儒墨》:“庸渠知墨氏兼爱之旨,将不一理而殊分乎!”
3.通“遽”,局促。按:《匡谬正俗》:“遽与渠同。”明焦竑《笔乘》六:“‘渠’、‘遽’古通用。”
《荀子·修身》:“人无法则倀倀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注:“渠,读为‘遽’。古‘渠’、‘遽’通。渠渠,不宽泰之貌。”渠渠,即“遽遽”,局促不安貌。《史记·陆贾传》:“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按:《汉书》四三作“遽”。
4.通“遽”,疾,急遽,匆遽。
《管子·地数》:“夫水激而流渠。”郭沫若等集校引王寿同云:“渠,当读为‘遽’。遽,急也。”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八:“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宋王安石《送程公群守洪州》诗:“使君谢吏趣治装,我行乐矣未渠央。”明瞿佑《归田诗话·廉夫诗格》:“愿汝康强好眠食,百年欢乐未渠央。”

上一篇:氐(二)的通假字

下一篇:氣(一)的通假字


渠一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