澌的通假字


1.通“澌”,流冰。按:《初学记·地部(下)·冰》引《风俗通》云:“冰流曰澌,冰解曰泮。”按: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仌部》引作“凘”。
《楚辞·九歌·河伯》:“与女(汝)遊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注:“流澌,解冰也。”宋 洪兴祖补注:“凘音斯。从仌者,流冰也,从水者,水尽也。此当从仌。”汉东方朔《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来。”五代唐王周《赠怤师》诗:“兰死不改香,井寒岂生澌?”宋杜安世《折红梅》词:“喜轻澌初绽,微和渐入。”明 刘基《行路难》诗:“君不见水上澌,往来倏忽随波□。”
2.通“嘶”、“��”,声音嘶哑(参看《正韵》)。按:《集韵》:“��,《说文》:‘散声。’或作‘澌’。”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字亦作‘嘶’。”
《周礼·天官·内饗》:“鸟皫色而沙鸣貍。”汉郑玄注:“沙,澌也。”清 孙诒让正义:“‘沙’、‘澌’一声之转。 《说文》:‘��,散声。’《内则》注云:‘沙犹嘶也。’彼《释文》云:‘嘶本作斯。’澌、嘶、斯声义并相近。”
3.通“��”。
《礼记·曲礼》:“死之言斯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澌,本作‘��’。”
4.通“屍”,屍体。
清王充《论衡·四纬》:“出见负豕於涂(途)、腐澌於沟不以为凶者,洿辱自在彼人,不著已之身也。”黄晖注:“澌,死人也。”又《实知》:“沟有流澌,泽有枯骨。”

上一篇:潬的通假字

下一篇:潈的通假字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