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犬举祭
《歌者奥义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现在接着是群犬的乌吉佐(Udgitha)圣 歌。如是跋羯陀陪耶(Baka Dalbhya)——或 者揭罗婆弥勒(Glava Maitreya)——进行吠 陀研究。
他看见一只白犬向他走来。围绕白犬集 聚了一群犬,大家说:“大人,你唱歌为我们取 得食物吗?真的,我们饿了。”
那时候,他(白犬)向他们说:“早晨,你们 可以集合到我这里来,就在这个地点。”如是 跋羯陀陪耶——或揭罗婆弥勒——守候着。
后来(祭司们)即在此地,当他们正要歌 唱坛外圣火赞歌(Bahispavamana Stotra)的 时候,手拉着手滑步而行,就这样他们滑步前 进。然后他们(群犬)坐下,演唱序曲歌声 (hikara,兴迦罗)。
他们高唱:“唵! 让我们吃吧。唵! 让我 们喝吧。唵! 诸神灵,伐楼那(水天),钵罗奢 波提(生主)萨毗乞里(日神),集中食物到此 地吧。啊,食物之主!收集食物到此 地。——是的收集食物到此地。唵!”(德·恰陀巴底亚 耶的《顺世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93页—94页)。
这是一段晦涩难解的文字。其中的“乌吉佐”(udgitha)表示 歌唱《娑摩吠陀》,狭义的“乌吉佐”表示高声歌唱,为五段歌词的第 三段,前面两段为“兴迦罗” (himkara,序曲)和布罗私多婆(pra- stava,引子),下面两段是“布罗提诃罗”(pratihara,和歌,应答吟 唱)和“尼陀那”(nidhana,尾声)。“跋羯陀陪耶”是一个人的名字, 他是这场怪诞仪式的目击者。
我们抛开那些音译的歌曲名称,只讨论那些狗集会。我们不 禁要问,在圣典里描写群犬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现代人怎样看待 上古时代的这奇怪的场面呢?拉达克里希南认为这是对祭司的嘲 讽。他写道:
有些场合,祭献和祭司宗教使他们(奥义书作者)深 深感到它的浅薄无聊,于是就发泄他们的刺讥嘲讽。他 们描写一串狗队伍像教士行列一样向前迈进,第一只狗 握着前面一只的尾巴,虔诚地说道:“呜吗,让我们吃吧! 呜吗,让我们喝吧!”(同上书,第98页。)
一些西方学者称这是“狗的礼拜式”,或者说是把正统的教士 比做了一行狗的队伍,每一只拉着前一只的尾巴,虔诚地念诵着: “呜吗,让我们吃吧! 呜吗,让我们喝吧!”。他们认为这是对圣者 们的辛辣讽刺。
果真是一种讥讽吗?持这种观点的现代学者没有跳出现代人 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眼里犬就是犬,既然是犬就理所当然地张着 尾巴,于是,拉达克里希南就设想排成行的犬就一定“一只狗拉着 前面一只的尾巴”,尽管原文并没有提到狗的尾巴。而这些狗尾巴 在商羯罗的《奥义书注疏》里还有一长串的故事。商羯罗把它们看 做化做犬的神,既然化作了犬,怎么会没有尾巴呢? 于是,现代学 者都步着商羯罗的后尘为这群没有尾巴的狗添加上了尾巴。在现 代人看来,圣典里赤裸裸地描写狗仪式怎么能不含讽刺意味呢? 其实,如果我们去掉遮在我们眼前的隔膜,进入古代人的现实,站 在古人的立场,用古人的观点去看待它,而不是用自己的先入为主 之见强加于它,当我们如是行之,将会很容易了解文中之犬既非商 羯罗意中之神,亦非现代学者头脑中的狗,他们很简单的是一群 人,是一群狗族的人,或以狗为图腾氏族的人。
这一群狗(族人)聚在一起歌舞是古代的一种娱乐吗? 回答是 否定的。它不是为了消遣的娱乐活动,而是一种祭祀仪式。所谓 “祭祀”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宗教活动,即不是对神的抚慰和取悦, 而是一种巫术活动。宗教与巫术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现为对神的敬 畏、祈请和取悦,后者则表现为对对象的强制和命令。这群狗(族 人)聚在一起歌舞,高唱“唵! 让我们吃吧。唵! 让我们喝吧。 ……食物之主! 收集食物到此地。——收集食物到此地。唵!”这 一段祷词告诉我们,他们举行仪式是为了得到食物,是命令食物之 主收集食物到此地。
上一篇:繁多的语言
下一篇:多样的民族
提摩西·雷阿律——在这场游戏中
梅斯梅尔——感应能够制造疼痛,
尼古拉·哥白尼——地球在运动
笛卡尔——人,是一部机器; 灵
阿尔贝尔特·爱因斯坦——物质仅
约翰·迪——跟天使说话的人
特奥法拉斯杜斯·帕拉切尔苏斯—
卡萨诺瓦——女人只有一个
阿莱斯特·克洛夫莱——用意识去
圣杰曼——永远地活着,永远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