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千秋光”


徽墨产于安徽省歙县,是“文房四宝”之一,由于它“落纸如漆,千载存真”,被誉为“千秋光”。历史上有“天下之墨,当推徽墨”之说。
传说周宣王时,邢夷用锅灰拌合糯米粥,用来写字作画,效果很好,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墨汁。为了携带收藏方便,邢夷又把墨汁加工成墨,取名“黑土”,又把“黑”、“土”两字叠加起来,这即是“墨”。五代十国时,易州著名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奚廷圭避乱南唐,来到歙县的黄山。廷圭与妻子一道造出“女墨婿墨”,这种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拈来轻,嗅如馨,磨来清”。进贡给南唐后主李煜,后主高兴万分,改女墨婿墨为“徽墨”,在歙县设立“墨务”,任命廷圭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姓)。从此徽墨名扬天下,甚至出现过“黄金易得,徽墨难求”的盛况。据说南唐吏部尚书徐铉与其弟徐锴共用一碇徽墨,两人每天写字五千,花了十年时间才将这碇徽墨用完。北宋时,歙县人潘谷制的徽墨“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誉称“墨中神品”。苏东坡写诗赞道:“徂徕无苍松,易水无良工。珍材取乐浪,妙手唯潘翁”。明万历年间,歙县制墨大师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使徽墨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三人中又首推程君房,程君房除了不断提高徽墨质量外,还刻意讲究墨模图式,他编著的《程式墨苑》十二卷,绘画、刻工均出自当时名人大家。从此,徽墨除实用价值外,又成为珍贵的工艺品,常被人们作为祝寿和贺喜的馈赠佳品。清代的“四大制墨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天注,更是把徽墨推向极盛时期。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徽墨荣获“金质奖章”,在南洋劝业会上又获“优等奖状”。

上一篇:千载风骚 自古文华

下一篇: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水 山水文化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