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可作画材”
镇江南郊有鹤林寺。寺始建于东晋大兴年间,几经兴废,殿宇犹存。寺前黄鹤山,因相传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少时在这儿耕读时,常有黄鹤飞集,故名。这一带层峦叠嶂,连绵起伏,树木葱茏,溪水淙淙,景色十分秀丽。相传宋时,大画家米芾(米元章)来此游玩,谓“南山可作画材”,便结庐定居下来,创立“米家山水”。米芾死后,葬于鹤林寺西,米墓至今尚存。
相传,米芾性情怪异,有许多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怪癖。他爱着唐人装,头戴高冠,坐轿时轿子容纳不下,他就拆去轿顶让帽子露出一截在外面,见者无不大笑。他尤喜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见奇石便整冠下拜,连喊“石兄”,人们称其“米颠”、“石迷”。一天,他到南郊黄鹤山找石头,在鹤林寺歇脚。小阁楼里,明窗净几,清幽雅致。他随手打开窗子,见远处重峦叠嶂,气势磅礴,烟云缭绕,变化万千,一时看呆了,当和尚上阁楼才醒悟过来。他急忙问和尚:“寺里有无纸墨笔砚?”和尚便搬来书桌纸笔,朝窗口一摆。米芾拿起画笔,舐了墨汁,又在水盂里蘸了水,凝神望着窗外。他一会儿放眼远望,一会儿闭目沉思,还不时摇头晃脑,如醉如痴,而手里的笔却不由自主地在宣纸上点点戳戳。和尚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画纸,连声叫道:“妙,妙!”原来,宣纸上竟出现了一幅别具风格的山水画,画中山和云雾全是用水墨一点一点地点染而成,窗外的景色和宣纸上的画形神似,虚实难分。米芾大笔一挥,题上“鹤林烟云”四个字。从此,米芾便跟和尚要了块地,砌几间茅屋住了下来,死后也葬在这里。米芾用画《鹤林烟云》图的水墨点染技法作山水画,形成独特的“米家山”画法,《鹤林烟云》图成了“米家山”画法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