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故居,在绍兴市内东昌坊口。1881年9月25日鲁迅在此诞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以及辛亥革命前后,任教于绍兴中学堂和绍兴师范学校期间,都住在这里。鲁迅在故居度过了其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
东昌坊口
鲁迅故居所在的东昌坊口,相传是因唐代杭州刺史董昌而得名。唐僖宗中和二年(882),杭州刺史董昌与浙东观察使刘汉宏为争夺地盘而战,结果,董昌攻占了越州。“董昌坊”日久讹为“东昌坊”。
东昌坊街市上有爿老牌子小杂货店,那儿出售的商品中,鲁迅最感兴趣的是荆川纸和“金不换”毛笔。鲁迅三弟周建人回忆说:“鲁迅先生小时……喜欢描画。画的多数是人物。从各种书上映画出来,后来钉成本子。用的纸多是荆川纸,光、薄、透明。……笔老是用小狼毫或‘金不换’,都是狼(黄鼠狼)毛做的小型水笔。”又说这种笔“鲁迅先生差不多用了一世,我记不起看见他用过别种笔。”而且这种笔一直是从绍兴买去的。鲁迅《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中也说:“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名曰‘金不换’。”他晚年病重时,仍托人在绍兴买这种笔,可惜寄到时,他已经逝世了。
鲁迅少年时期,周家因发生了祖父周福清的“科场舞弊”案,而开始破败。周福清,字介孚,清末甲子科举人,辛未科进士。光绪五年(1878)升内阁中书。光绪十八年(1892)因母亲去世,周福清回绍兴守丧。第二年秋,浙江考举人。周家有两个亲戚也要应考,周福清因亲情难却,就写了个条子,连同钱庄的一张期票一起封入信封,差家丁送往监考学台的船上。当时有规定,学台到了考地后,不能拆私信。据说周福清的信送到时,学台刚好同抚台在聊天。学台只是把信放在一边。但送信的家丁不知就里,当时即索要回条,学台只好把信交抚台。抚台奏于光绪。周福清闻知,便在会稽投案自首,被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一直监候了七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获宽免。至此,家产已变卖将尽,“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后面,原是新台门周氏家族所共有的菜园,是鲁迅幼年时代常去玩耍的地方。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深情地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在文章中,记下了他和小伙伴们捉蟋蟀、玩斑蝥、拔何首乌的快乐情景。
百草园连同周家房产易主后,大部分园地还保持原样。鲁迅作品中描写的“短短的泥墙”也依然如故。
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取古人“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之意。鲁迅的老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依古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意,将其改为“三味书屋”。


浙江绍兴鲁迅“三味书屋”


鲁迅从十三岁到十七岁,一直在三味书屋读书。在鲁迅当年的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这是他在一次上学迟到后刻下的,用以警戒自己。鲁迅还曾做了一个“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的书签。读书时,读一遍抽一个字。书会背了,尤其是当寿老先生读书入神,有的同学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手指上做游戏时,鲁迅即拿出一本“闲书”,放在抽斗里读,桌上置“君子自重”四字,以防同学来捣乱。
在书塾里,对课是很使学生头疼的事。有一次,老师出的课题是“独角兽”。学童们有对“二头蛇”的,有对“三脚蟾”的,也有对“八脚虫”、“九头鸟”的,鲁迅却据《尔雅》对了个“比目鱼”。寿老先生连连点头:“独”不是数字,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字,但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心对出来的。又一次,先生让对:“陷兽入阱中”。鲁迅据《尚书》的“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对以“放牛归林野”,又大得先生好评。鲁迅的对课本上,全都是红圈圈,可见鲁迅不但读书多,且思想敏捷。
鲁迅离开三味书屋后,与寿老先生仍有往来。从外地读书回来,总要跑到三味书屋去看望他。寿镜吾先生于1929年7月30日以八十岁高龄在绍兴去世。
长庆寺
鲁迅是旧历八月初三出生的,正好和“灶司菩萨”同生日,那年又恰好是闺年。而且鲁迅出生时胎胞很薄,绍兴一带叫“蓑衣包”,许多老人都说,这几条都巧合的孩子很少,将来一定有出息,但也怕难养大。于是,就向菩萨“记名”,表示已是“出家人”。鲁迅的父母还不放心,又把他抱到长庆寺里拜和尚为师。
长庆寺就在东昌坊往北不远的桥头,那位长庆寺的和尚就是后来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中写的龙师父。
长庆寺里面常常做水陆道场。佛教在当时很被看重,长庆寺遂成东昌坊口居民的精神寄托之一。少年鲁迅也常同伙伴们一起到长庆寺看热闹。1936年4月1日,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中忆道:“我的师父,在约略四十年前已经去世;师兄弟们大半做了一寺的住持;我们的交情是依然存在的,却久已彼此不通消息。”
龙师父死后,寺里收入渐渐减少,和尚常有因饥饿致死的。剩下的几个,也受尽了地痞流氓的欺侮折磨。这样,一年一年地衰败下去。后来,长明灯下,只剩下了龙师傅的后代企祥师父一人。
鲁迅故居附近,还有土谷祠、恒济当铺、咸亨酒店等名胜,已经修葺,恢复旧貌。

上一篇:“胜景数西湖第一”

下一篇:钱镠发迹处南宋偏安地


山水 山水文化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