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连绵起伏的秦岭、巴山、岷山横亘在四川北部,崇山峻岭之中依然回荡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雄浑高亢悲壮的声音:“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难》)
李白在千古绝唱《蜀道难》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并随着描述场景的变化反复咏叹,震撼人心,蜀道之难形象化地尽现读者眼前:“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是古老而神秘的路,剑门蜀道更是一幅绚丽的山水画卷。在这条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古道上,遗留下石窟造像、栈道遗迹、亭台古寺、险关要隘等许多辉煌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以三国时蜀汉人文景观最为著名。
古之蜀道,包括金牛道、阴平道等古道。而今以“剑门蜀道”命名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以金牛道为主线。古金牛道始于春秋时期,秦灭蜀后又加以扩建。全线北起陕西勉县,经宁强入四川,再经广元、剑阁、绵阳,止于成都,全长六百公里,四川境内约490公里。金牛道是古代中原入蜀的最早的陆上通道。据《水经注》载:“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粪金。蜀王令五丁引之成道。”故史家有“蜀道通而蜀国灭”之说。古人云:“蜀中有事,千里金牛皆为战场。”
阴平道主要指自绵阳经江油、平武、青川至川甘交界处的摩天岭的一段古道,是陇西入蜀的捷径。此道山水险绝,人迹罕见,三国时魏将邓艾从这里偷袭成都,明初朱元璋也从此偷袭成都,灭掉在川称帝的明升。
青川县的青溪镇位于摩天岭南麓,曾是郡、州、县治地,古城四门的牌楼上分别镌刻着“阴平古道”、“马盘古志”、“西蜀咽喉”、“紫气东来”等巨字。从青溪镇步行上摩天岭,游览峻岭深处的黑瓮潭、无尔沟以及当年邓艾裹毡堕崖的险峰隘口,可以领略一种特殊的韵味。
千里古蜀道沿线山川险峻,地形险要,自然风物多有奇绝处,而古栈道遗迹更令人惊叹。
动魄惊心古栈道
嘉陵江“小三峡”之一的明月峡北距广元城约5公里,峡谷深邃,两山束峡,连峰接天,山若刀削,水似箭发。这里的古栈道遗迹、纤夫鸟道与现代化的宝成铁路、川陕公路比肩而立,故被誉称为“古今交通陈列馆”。
古栈道遗迹位于明月峡东面的绝壁上,昔日架木的三排密集成行的石孔历历在目。《蜀中广记》云:“先是悬崖架木作栈道而行,后凿石为千佛崖,成通衢矣!”三排石孔分别用来架设支木、梁托和阁架。“天梯石栈”的古栈道始于春秋时代的秦蜀战争,历代屡次修复又因战乱而屡毁。史书有三国蜀相诸葛亮“凿石架空,始为飞阁”的记载。近年,为发展旅游事业又修复了一百多米长的栈道,也颇有古人所谓“飞梁架绝壁,栈道接危峦”的神韵。
关于明月峡的得名,一说是古时江边有石呈新月状;一说源自李白咏明月峡的诗句:“秋风清,秋月明。”
“剑门天设险”
西晋文学家张孟阳的《剑阁铭》说:“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剑门关在广元市南45公里处,大、小剑山东西横亘百余公里,七十二峰形若利剑,两山断裂而成的剑门关成为蜀道要隘,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被誉为“蜀道之秘钥”、“川北之屏障”。这里古人题咏甚多。陆游路经剑门关曾赋诗云:“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天下雄关”、“第一关”等碑刻比比皆是。
三国时代,蜀国大将军姜维在剑门关屯兵,抵御魏将钟会的十万大军,使钟会无法入蜀。后邓艾偷渡阴平道成功,直取成都,姜维才在此假降于钟会。唐元和元年(806),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与叛将刘辟在剑门关激战数月,刘辟军队尸陈五千余具,血染剑溪。诸葛亮曾在此设剑门县。自晋至唐,剑门由剑州、利州交替管辖。剑门关现存主要遗迹和景观有:舍身崖、姜维城、姜公祠、金皇洞、仙女桥、石笋峰、金牛峡等。
舍身崖在大剑山顶上,近旁古有梁山寺。相传剑门神女曾往寺中故意挑逗一个和尚,以检验他是否诚心学佛。首次挑逗时,那和尚正色拒绝。再次时,和尚举起禅杖欲打。神女仓皇逃至悬崖,跌落崖下。和尚追悔莫及,于是毅然跳崖殉道,在半空中被驾着祥云的神女接住。舍身崖由此出了名。神女当年炼丹之地,有玉女台保存下来。
金皇洞深邃莫测,洞外藤蔓如帘,位于梁山寺下的鬼谷之中。传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行至剑门被农民武装所阻,仓皇逃至溶洞中躲避藏宝。故后人谓之金皇洞。
金牛峡则来源于《水经注》记载的传说故事:“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粪金。蜀王令五丁引之成道。”金牛峡长达30里的古栈道遗迹就是贪财的蜀王为迎接金牛而开凿的。据说,金牛运至此地时,就消失在山涧之中。
“三百里程十万树”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羊路,两行古柏何人植?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教人妒!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这是清康熙三年(1664),剑州知州乔钵惊叹于翠云廊这种蜀中奇景而写的诗。
《剑州志》记载,北起剑门关,东南至阆中,西到梓潼,长达三百余里的古驿道两旁分布着苍翠若云、夹道成廊的十万棵古柏树,俗称翠云廊。传说,当年张飞率部在此行军,被日光曝晒,挥汗如雨,于是命士兵广植柏树,后人称这些树为“张飞柏”。史载,此乃明代正德年间剑州知州李璧(李白夫)命整修驿道的民夫所植。他还规定官民禁止砍伐。从明代至民国,历代州官都要将编号的古柏列为卸任移交项目。因此,翠云廊得以保存之首功当推李璧。
翠云廊多怪柏,于是衍生出许多传说。如阿斗柏,即因刘禅在被押往洛阳途中曾在树下躲雨而得名。

上一篇:历代名人与草堂

下一篇:留侯显圣紫柏山


山水 山水文化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