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尽头天下雄关


嘉峪关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河西走廊的尽头,因地处嘉峪关市西南隅的嘉峪山麓,故名。这里地势险要,北有马鬃山,南有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中间是一条南北宽约15公里的平坦峡谷,峡谷中有座不高的山岗,依山傍水,嘉峪关就修建在这座山岗上。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关城两侧城墙横穿戈壁,与南北两山连为一体。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嘉靖年间重修。明代为重要关防,清末变成关卡。在长城关城中,嘉峪关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
雄关英姿
关城平面呈梯形,城墙大部分为土筑,南北城墙各长160米,西边长166米,东边长154米,墙高10米。关城布局与山海关相似,由内城、瓮城、外城、楼阁和附属建筑组成,重城并守,易守难攻。东西城垣开门,城门上建有17米高的三层木结构关楼,城四隅建有城堡式的角楼和角台。西边外城墙上,原嵌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1924年被军阀马仲英部所拆除毁坏。
嘉峪关关城雄视大漠,墙垣挺立,楼阁高耸,飞檐凌空。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修建如此规模的建筑,动用的人力物力,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至今当地民间仍流传不少与修建关城有关的传说。


甘肃嘉峪关


相传修关时请了个精通算法的工匠易开占,能保证修城墙的砖不多出一块。监修官张不信不相信易开占的能耐,与他赌道:“你干脆让砖多出一块来吧,我给你永远放在重关的小楼上,为你扬名。”竣工后刚好只多出一块。此砖至今还存放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当年参加修关的民伕有好几万,以致炊烟在戈壁滩上白天黑夜的终日弥漫,据说工完人散后,这些烟雾经久不散,越遇晴天越是显眼,形成古肃州八景之一的“嘉峪晴烟”。每当晴空万里,嘉峪关敌楼就笼罩在浓雾之中。当年修关时,几万民伕的吃水成了最大的困难,每天要派出两三千人到五六十里以外的黑山湖去挑水。为了不误工期,州府衙门便向各乡追加民伕,弄得老百姓叫苦不迭。这时从文殊山下来一位老者,对监工头领说:“只要你裁减一半民伕,让他们去耕田务农,我就能就地开泉出水。”头领想如果能就近取水,裁减一半民伕也误不了工期,便满口答应。老者挖下自己的眼珠抛向空中,眼珠在空中转了几圈后跌落在筑城工地上,形成一股清泉。众人回头看时,老者已消失得无踪无影。人们称之为“玉泉活水”,即今城关东百米开外的峪泉。
击石燕鸣墙
在关城内东西二楼内侧的北墙脚下,若手持两石相击或敲击墙面时,会发出燕鸣般清脆悦耳的啾啾声,故这里的墙壁被称为“击石燕鸣墙”或“燕鸣壁”。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两只燕子巢居于嘉峪关内。一天,它们出关觅食。至日暮时,两只燕子一前一后回关,一只先归,后面的一只归来时,关门已关闭,入不了关,在惊慌失措中触城而死。后人以石击墙所发出的啾啾声即死去的那只燕子想念自己的同伴之悲鸣声。其因盖在这地方的墙角为砖砌,结构严密,墙表平实,三角形地带又状似喇叭,故石击墙或两石相击,都会产生连续的回音,听起来如燕鸣的啾啾声。古人曾把能听到“燕鸣”视为吉祥。将军出征时,夫人便击墙问卜;后来将士出关前,也携眷属击墙求吉利。
崇山陡崖多壁画
嘉峪关西北20公里的崇山陡崖上,有三十多处摩崖石刻画像,绵延约1公里。在黑紫色的岩石上,浮雕刻石描绘了许多人物活动的图画,有狩猎、祭祀、骑射、操练、舞蹈等形象,还有走兽、飞禽、虫鱼等物。最大的狩猎场面中有十头牛,大者长32厘米,高16厘米,还有长角鹿等猎物。崖画中尚无金属刀矛与农耕迹象,当为原始社会时代的艺术遗存,可能为古羌族或古大月氏、匈奴族的创作,其人物、服饰同辉县出土的战国铜鉴上的水陆攻战图中所画的相似,值得深入研究。
在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的新城戈壁滩上,散布着古墓数百座。已发掘八座,六座内有壁画六百多幅,其中大幅壁画不多,大多是一砖一画,以红赭颜色为主,风格似敦煌早期壁画,时代约为魏晋。壁画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如农桑、牛马放牧耕作者较多,已有二牛抬杠与耙、耱,此外还有狩猎、营垒、屯垦、宴会、烹饪、伎乐、博弈、穹庐、林园、衣帛器皿、出行等等。一号墓主名段清,有其画像,壁画反映了他家的豪华生活。《晋书·段灼传》说段氏“世为西土著姓”,可见在此地经营多年。其墓画反映了当时河西生活情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上一篇:东方雕塑馆

下一篇:汉日天种


山水 山水文化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