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试论


古代作品研究著述。董每戡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出版。全书由两大部分组成:《批判胡适“三国志演义序”》和《“三国演义”试论》。前者对胡适从思想方法到有关《三国演义》的言论都作了有针对性的批判,作者反对胡适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对胡适所谓《三国演义》“在明朝并不曾受文人的看重”,“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三国演义》拘守历史的故事太严,而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等观点逐条作了批判。作者认为,虽然《三国演义》中有不必要的东西,甚至有落后的渣滓,但至少可说基本上是成功的一部文艺著作。

《“三国演义”试论》包括“由口头传说到书本演义”、“《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本质”、“通过主要人物形象看三国”三部分。其中“由口头传说到书本演义”考察了三国故事从民间的口头流传、民间艺人的加工创造、直至罗贯中最后定型的成书过程,充分肯定了罗贯中作为最后编定者的贡献。作者认为,罗贯中在当时运用半文半白的文体,以三国时代的史实为材料,通过高度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当时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关于《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本质,作者指出,《三国演义》全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即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内部矛盾,是《三国演义》的本质所在。作者在详细分析了三国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三国演义》的艺术处理手法之后指出,该书真实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各种现象,并附带反映了当时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统一的情况。但该书作者并不像自然主义者那样摄影记录式地处理矛盾,而是以汉为正,以魏为反,紧紧抓住这个意念来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它的本质。

“通过主要人物看三国”一节较为细致地分析了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和他们的事绩,比较了历史上其人其事与《三国演义》中经过艺术处理之后的异同,充分肯定了编撰者高度的艺术技巧。作者认为,罗贯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是现实主义的,他是能把浪漫主义作为现实主义的构成部分来处理历史和传说题材的大师,从而在文艺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上一篇:三妙传

下一篇:三闲集


文学辞典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