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谬误”还会再变成“真理”吗


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最博学的人物。他提出:在同一种媒质中,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在长达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他的这个观点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真理”。
第一个成功地驳倒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就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他不但通过用轻重不同物体物体的落体实验来验证,并且用演绎推理法进行了反驳。他的结论是:真空中,落体速度与重量无关,即:一切落体的加速度是相同的。并且解释道:一般看到的重物先落地,是由于有空气阻力造成的。至此,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被作为谬误推翻了,伽利略的理论被奉为了“真理”。
有的科学家为了更精确验证这一定律,又进一步深入研究。先是美国的厄夫等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精细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时大约有1%的微小差异。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这是测量误差造成的,仍然对伽利略的理论(经典物理的基本定律之一)深信不疑。但是,当1986年1月6日,美国人菲施巴赫等公开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后,引起了人们的震惊。菲施巴赫认为厄夫实验表明:不同物质,不同化学结构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地球和物体之间,除引力之外还存在微小的排斥力;这种力被称为超负载力,是除已知四种基本力之外的第五种自然力。这种力远小于万有引力,与物体内的质子、中子总数、物体的化学成分有关,但不与质量成一定比例。接着,美国的两位物理学教授多诺古和侯斯坦从量子的观点出发,进行了复杂的推导和计算,得出了两个结论,即:“重物应比轻物下落的快”和“含有相同物质的物体,冷的要比热的下落得快”。
新观点向伽利略的真理提出了挑战。但令人惊奇的是,新观点与亚里士多德的谬论如出一辙,好象在为亚里士多德借尸还魂。难道真理和谬误会再度被换位置吗?事实上,新观点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本质不同,这是两个不同条件和范围下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只根据表面观察,凭直觉的推理得到这个结论。而新观点是在细致的实验基础上,利用最新的理论和数学工具进行推导和计算所作的预言。下落速度与质量相关的效应是相当微弱的,只有设计出更高精度的实验装置,才能验证出来。科学家预言的效应将精细到3×10-17数量级。可以说,在宏观范围内伽利略的观点还是“真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仍是“谬误”。但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角度看,伽利略的“真理”可能就转化为谬误了,取而代之的真理很可能就是新观点所预言的规律。
由此看来,取代了谬误的真理,也并非是绝对的真理。真理都是相对的,超出这个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这个真理也会成为新的谬误。纠正这个谬误,又会探索出新的真理。这种谬误与真理的反复交替出现,充满了人类认识的全过程。但这种反复不是重复。因此,科学理论要经常处于改变之中,改变一分谬误,就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上一篇:假山之患

下一篇:萧军与《文化报》事件


艺术 艺术与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