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凋谢的呼兰河畔之花


在北中国,松花江的支流呼兰河流经的一个小县城中,诞生过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她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才华横溢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令人瞩目。
萧红的童年是孤寂的,唯有祖父给了她爱,唯有故乡的呼兰河给了她乐趣。少年时代,萧红就读于哈尔滨。在这个北方文化的中心,她接触了“五四”新思潮。后来,不满20岁的萧红为逃婚勇敢地离开了家乡。流浪生活中她遭到了纨绔子弟的欺骗与抛弃,饱尝了世态炎凉。这时,命运使她遇到了以后生活中的战友和恋人——萧军,并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东三省沦陷后,他们来到上海。在鲁迅的帮助下,她出版了长篇小说《生死场》 ——一本不愿作奴隶的作者写给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书。从此,萧红的名字不胫而走,中国文坛又升起了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鲁迅十分赏识萧红的才华,称誉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
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东北作家群中,萧红无疑是最有天赋的 一位。童年的心灵痕迹、坎坷的人生经历、多难的故国家园使她的笔于柔婉细腻之处多了 一份老辣与犀利。她深情地投笔于故乡的泥上之中,吟唱着一支优美的恋歌;她又清醒地关注着世事人情,力透纸背地剖析人的灵魂。短短七八年,萧红创作了《跋涉》、《生死场》、《商市街》、《呼兰河传》、《回忆鲁迅先生》等十一个集子,还有诗集、书信等。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不经意处描物叙事的技巧、诚挚自然的情感流露,都使人领略到“萧红风”的异彩。可惜,这颗夺目的文学之星过早地殒落了。
呼兰河赋予了她的女儿过人的聪颖和横溢的才情。或许是天妒红颜,她一生在命运的遭际中辗转,在感情生活的痛苦中挣扎,最终未能挣脱出来。与萧军的离异更沉重地打击了她。
1941年底,日军进逼香港的炮声已清晰可闻,萧红因重病未能随地下党组织撤退的文化人一起离开危险的香港。第二年1月17日,在浅水湾的一家小医院中,年仅31岁的萧红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之路,在孤寂和惊恐中悄然病逝。
萧红生前曾计划创作反映哈尔滨女学生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晚钟》和反映开垦北大荒的长篇小说《泥河》。还有十个短篇,她已拟好了题目。若天假时日,相信她会给中国文坛增添更加璀灿的瑰宝。
弥留之际的作家悲痛地喊着:“身先死,不甘,不甘。”就这样,呼兰河的女儿如一朵一现的昙花,在旧中国黑漆漆的漫漫长夜中凋谢了。今天的人们记起这位多才又多情的女作家,仍不免深深地为之惋惜。


上一篇:面对生存——不应忘记的后期现代派

下一篇:《进化论》的动摇


艺术 艺术与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