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创始人之争
数学史上,微积分的出现,结束了数学只能解常量和有限问题的历史,它夺目的光芒照耀了人类思维“无穷(大小)”的“极限”的宇宙,被誉为自然科学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人们不免要问它的创始者,而由此却引出了绵延一百多年的无谓纷争。
本来,牛顿和莱布尼兹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各自独立完成了这一空前伟业。以发明时间论,牛顿1665年5月手稿中就运用了“流数术”(即他所谓“微积分”)概念,他比后者早10年,是先行者,而莱布尼兹却在1684年公开发表了其理论,比牛顿早3年(1687年),并且他创设的一套大大优于牛顿的微积分学符号,对推广和应用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莱布尼兹1673年曾到过伦敦,并间接和直接与牛顿通讯问过牛顿有关“流数术”的问题,于是有人断言莱布尼兹是剽窃,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尽管无可争辩地事实证明剽窃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其信徒和崇拜者,仍各自为阵,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更可悲的是,英国为了争得牛顿的发明权,在欧洲大陆学者应用莱布尼兹优越的符号,不断取得新成果时,却仍然拒绝接受这一切,坚持使用牛顿的一套复杂的繁琐的术语,结果,作茧自缚,划地为牢,极大限制了微积分研究的发展,使原来领先的研究落后了。直到一个半世纪后,才打破这种窘境,采用莱布尼兹符号系统。
历史是公正的,今天人们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来纪念这两位伟大的创始人!
科学属于全人类,它没有国界,只有真理。因为狭隘的民族利益,因为对古人、伟人的敬仰而不正视科学事实,拒绝文明进步和真理,必然会泥古不化,裹足不前,歪曲真理,落后时代,这是我们应记取的深刻教训。
上一篇:饱经风雨的《草叶集》
下一篇:“不平之鸣”从哪里来
苏联人才外流日趋严重
印度公务员考试试卷泄露事件
标准化考试受怀疑
顾此失彼,课程改革遭失败
日本儿童的“成人病”
发达国家面临科技人才不足
农村学校作用大条件差
“升学易”终成祸患
世界上最娇生惯养的孩子
莫斯科中学生“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