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登楼》赏析解读



红阑六曲压银河,瑞雾霏霏湿翠罗。
明月不知苍海暮,九疑山下白云多。


这首乍看是一首单纯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实际为感情深蕴、意境宏阔的情诗佳作。作者李氏,其生平不可考,只知为明“赵瑗妾” (沈德潜《明诗别裁》)。这位不见经传的明代女诗人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值得品味的好诗。
诗的开头两句“红阑六曲压银河,瑞雾霏霏湿翠罗”。可用“楼高”、“夜深” 、“闺阁” 、“思妇”八个字来概括。“红阑六曲”是指有着曲廊的楼台。一个 “压”字,则夸张地写出了楼宇之高。不难想象,将银河都压在下面的楼宇可谓真高矣。而且,这个“压”字也使读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沉重感,是何情如此之沉,又是何物如此之重呢?我们不得不加以细细的品味。“瑞雾”即是浓雾。能和银河一比高低的楼台,肯定是夜幕所笼罩下的楼台,而此时又恰是多雾的时分。“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天雾弥漫,水汽湿浓,雾气弄湿了久伫高楼女子的翠衫。“翠罗” 二字点出了女主人公,而与前边的 “红栏”相照应,暗示女子所处的乃是闺阁高台。“瑞雾”是女主人公心情的外化,“霏霏”则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子的抑郁。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位在浓雾弥漫的深夜,伫倚高楼,心怀愁绪的丽人形象。然而,“无言谁会凭栏意” (柳永 《蝶恋花》 ) ,那女子有何感慨,又心系何人?我们无从得知。只是朦胧地感到女子的心中有一种深深的情思。
诗人采用了 “先抑后扬”的手法。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对含情不露的年青女子的静态白描,那么诗的后两句正是这女子心理活动的全部外化,是情感的张扬宣泄。在月白风静,雾飞霜清的深夜,思妇高楼独倚,远瞰烟雾笼罩下的八百里洞庭,仰望明月,心中涌出无限的感慨: 明月透过那厚厚的云层,在大地上投下淡淡的光影,而对于情深似海的 “我”来说,那明月是不曾晓得我心中的情思的。古人常视 “明月” 为知己,李白就有“我寄愁心与明月” 的诗句。然而诗人却反写一笔: 明月难与我共,明月不解我情! 这情之深,意之雄,思之伟,境之宏,真难为古人所比。一个 “暮”字,给人以恍惚不明、若隐若现之感,这与第二句中的 “瑞雾”互文见意。表达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深沉情愫。最后一句,诗人用 “九疑山”舜与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昭明自己的心志。九疑山即 “九嶷山” ,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省南部。传说虞舜巡视南方,死在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虞舜已死,便南望痛哭,投水以殉。读此句,也就使人们自然地记起屈原在 《九歌》 中所写的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湘夫人》 )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湘君》) 等诗句。可是,今天的九嶷山下虽仍是白云漫漫,宛如涛涌,“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仍是那样的强烈、专一,而我心中的情人却不同我前来相会了。像我这样的痴情女子,天下只恐太多太多! 一个 “多”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照应前句中的“暮” ,因为只有 “云多” ,才会有暮气沉沉的云海。而且 “多”字还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层是说明妇人不见自己的心上人多因云雾浓厚,阻隔难见的缘故; 二层是表明妇人自己情深似海,情思高洁; 三层是指楚天之下,自古就有数不尽的痴情女子。
统观全诗,前两句轻柔含蓄,有 “阴柔之美”; 而后两句则清高骤发,感情迸涌。全诗取譬极高,用笔甚妙,感情抒发强烈。尤其后二句,弘阔而又洒脱的气度,难以令人信服: 这竟出于一女子之手。诗中“红栏”、“翠罗”、“白云”等呈现出鲜丽的色彩,而“压”、“湿”、“暮” 、“多”等诗眼令人真切地体会到女子的心境。一、二句是静、动结合,景中有情; 三、四句则仰俯一气,寓情于景。前二句是“有我之境”,“景物皆着我之色彩”; 后二句是“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全诗又哀而不伤,颇能引人共鸣。

上一篇:古诗《江南曲》赏析解读

下一篇:古诗《懒画眉》赏析解读


古诗 登楼 赏析解读 言情赠友诗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