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役


明英宗朱祁镇与瓦刺在土木堡(今属河北)之战。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蒙古瓦刺部首领明顺义王脱欢(马哈木子)死,子也先嗣,称太师淮王。势力不断扩展,东达辽东地区,西至今新疆、青海等地。有识官员知瓦刺必将进攻内地,纷纷上疏英宗积极备战。侍读刘球正统六年(1441)上疏谏征麓川时,即谓“至于瓦刺,终为边患。及其未即骚动,正宜以时防御”(《明史·刘球传》)。正统八年(1443),刘球应诏上言政府所宜先务十事中,谈到瓦刺“贡使日增;包藏祸心,诚为难测”(仝上),建议分遣给事、御史阅视京边官军,及时训练,选求良将,召募武勇,扩大屯田,整理盐法,充实军粮和储备。疏上,王振以为指责他,将刘球下诏狱,并派锦衣卫指挥马顺杀死刘球。正统十年(1445),兵部尚书邝野与廷臣一起上疏建议备瓦刺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但是明英宗与王振全然不顾。
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也先派二千多人来进献马,却诈称三千人,向明朝政府请赏。王振本来与瓦刺私下勾结,接受瓦刺贿赂,瓦刺常有冒领赏赐之事,王振都加以庇护。此次王振却叫礼部按实际人数给赏,又少给马价五分之四。也先大怒,遂于七月“诱胁诸番,分道大举入寇”(《明史·外国·瓦刺传》),也先分兵四路;东路,由脱脱不花率领攻辽东;西路,攻甘州(今甘肃张掖);中路又分二支,一支由阿刺知院攻宣府(今河北宣化),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自领攻大同,也先一支兵锋最利,“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明史纪事本末·土木之变》)。战败边报日至,太监王振蛊惑挟持明英宗亲征。兵部尚书邝野、侍郎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等极力谏阻,英宗不听,决定亲征。命太监金英辅佐其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兵部侍郎于谦留京代理部务。命太师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率师以从,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学士曹鼐、张益等扈征。一切军政之事由王振专断,随从文武大臣不能参与军政事务。令下二日,大军即仓促出行,粮饷准备未妥,军队物质条件恶劣。七月十六日,明英宗与王振率五十万大军自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善,“方一鼓,众军讹相惊乱”。第二天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连日风雨,军心不定。而且未至大同,军士已乏粮,僵尸满路。八月初一,至大同,王振还要继续北行,随行大臣纷纷请求停止进军,王振不听。但是,前线败报频传。王振亲信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密告王振,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势不可行,王振始于第二天班师。大同总兵郭登告诉曹鼐等,车驾从紫荆关出行安全。王振本来想从紫荆关退兵,邀英宗到他的宅第,以显其威风,可是走了四十里,又恐大军损其禾稼,便转而东向宣府。初十日,明军退到宣府,瓦刺骑兵追袭而来,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拒敌,皆战死。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三万骑救援,也都战死,三万骑几全军覆没。明英宗与王振慌忙逃到离怀来城二十里的土木堡(今属河北),此地无水,地势又高,掘井至二丈深尚不见水,人马两天不得水喝。十四日想离开此地,但敌军已逼,不敢动。也先分道从土木堡旁的麻谷口进攻明军,守麻谷口的都督郭懋抗击一夜,敌军却越来越多。十五日,瓦刺佯退,并派人来言和,王振信以为真,遂急传令移营,越堑而行,队伍因乱。南行未及三四里,敌人又围攻,兵士争先奔逃。瓦刺骑兵蹂阵而入,用长刀乱砍明军,明军大溃,死伤数十万。明英宗与亲兵乘马突围不得出,被俘而去。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五十余人皆死。护卫将军樊忠用棰捶死王振,说:“我为天下诛此贼”。骡马二十余万匹,及衣甲器械辎重,尽为瓦刺所得。谷应泰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是“王振少方略,不可以战而英宗骤举”,“土木之变又以轻为(轻易出兵)而至败耳”(《明史纪事本未·土木之变》),这一评论还是有道理的。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变”。因为此役发生在干支纪年的己巳年,所以又称“己巳之变”。


上一篇:景帝易储

下一篇:西草湾之役


二十六史中华古籍 二十六史合集 二十六史大辞典 二十六史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