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破阵乐二首》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唐]张说


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千行雪骑騑騑。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
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雄出群。匹马城南挑战,单刀蓟北从军。一鼓鲜卑送款,五饵单于解纷。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破阵乐》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其题解云:“《历代歌辞》曰:‘《破阵乐》,小歌曲。’《乐苑》曰:‘商调曲也。’按《破阵乐》本舞曲,唐太宗所造。玄宗又作《小破阵乐》,亦舞曲也。”其调想必雄壮激昂,因此今天读到的歌词多表现军事内容。张说这两首诗就是表现初盛唐之际强大的国威。在唐人心目中,汉朝是正统,而且强盛无比,诗人写唐往往以汉称之。开篇的“汉兵”实指唐朝军队。“出顿’是屯兵之意。“金微”是山名,在今蒙古喀尔喀部境内,当时是唐朝北方的边境线。首句点明唐朝的一支部队驻扎在边境金微山上。第二句“照日明光铁衣”是通过闪闪的甲胃与日相辉映来表现守边士兵那种威武抖擞的英雄形象。接下去的四句: “百里火幡焰焰,千行雪骑騑騑。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描写的是边防大军巡逻时的壮观场面。本来是红色的军旗,诗人以“火幡”形容之,而且用“焰焰”来描绘,这就把阵容的气势威风写了出来;本来是穿着白色铠甲的骑兵,诗人用一“雪”字形容之,且“騑騑” (轻捷的样子)地行进着,这就把队伍有如一把尖刀的凌厉之势写了出来;再加上“火幡”百里之多, “雪骑”千行之长,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大边防军生动地出现在读者面前。还应指出的,那“火幡焰焰”给人以热感,那“雪骑騑騑”给人以寒意,这种强烈的对比,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士兵的两种情感:热心报国,冷对敌人。后两句继续以夸张的手法写士兵巡逻的神速,他们东到辽河的源头,西到燕山的峰顶,一路上,鼓噪着(即呼啸着)横穿大地,说他们是一支天兵天将不为过,说他们是一座活动的钢铁长城更恰当,有这样的部队还怕外来入侵之敌吗?最后的两句是对皇帝的歌颂,意思是从四方的国家都来朝贺这件事上,才能真正领会到皇帝武威的力量。句中的“万舞”亦即“干羽”,这是一种兵舞,诗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代表皇帝的德威。这两句显得很勉强,因为从诗中来看,迫使邻国不敢来犯的是那些将士,正是他们的爱国之情有力地保卫了祖国的尊严。诗人如此结尾,恐怕是受当时颂诗的影响,这样一来就要减杀了应有的艺术魅力。
如果说前一首描绘的是边防军英雄的群象,那么后一首则是为一位英雄将士造型。开头两句说他有“胆气”,有“凌云”之志,人们共同赞许他的“骁雄”(勇猛雄杰)是超群出众的。以下数句便分别从胆与志两处写下去。 “匹马城南挑战,单刀蓟北从军。”这两句是互文见义,总的意思是他经常一人持刀纵马驰杀在蓟北(今河北)一带的城郊,原来他是一位孤胆英雄。“一鼓鲜卑送款”,由于他一鼓作气连续打败敌人,鲜卑不得不前来求和(送款:递送款曲,倾吐情意,这里可理解为求和)。 “五饵单于解纷”,是说他不仅能力取,而且会智胜。“五饵”一词出自《汉书》,这是贾谊所发明的怀柔匈奴之术,只要优赏厚遇匈奴就可牵引住他的目、耳、口、腹、心,最后令其臣服。诗中的这位少年就采用此术,解决了与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之间的边境纠纷,化干戈为玉帛。这是写他的智。结尾两句点明他的志:“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他所追求的是那报国之名,至于功勋可以不必计较。这种鲁仲连式的功成身退的做法,正为盛唐游侠者所效法。这一点不仅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视为高尚的行为,就是在今天也还耐人琢磨。因为报国之志利在国家,而功勋之志利在自己,这位少年匹马单刀无所畏惧,是位铁汉子,可论功宴会上却象女儿羞于开口,好一位可敬可爱的少年!军队由这样的将士组成怎能不百战百胜!国家由这样的人材组成怎能不繁荣富强!从这首小诗中,我们除了发现盛唐国防之所以强大的一个原因,难道就没有别的启发了吗?

上一篇:乐府诗《从军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下一篇:乐府诗《昔昔盐》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乐府诗 破阵乐二首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