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峰探秀


在桂林市中心古王城内,有一座挺拔峻峭的石峰。它远离众山,凝秀独出,名“独秀峰”。山麓有“颜公读书岩”、太平岩(刘海洞)、月牙池等名胜。
文人探秀出佳篇
颜延之(384—458),字延年,南朝宋时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他的诗与同时代的谢灵运齐名,世称“江左颜谢”。颜延之性格刚直,不畏权势,常对当时平庸之辈独揽朝中大权表示不满,说:“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因而开罪于朝中权贵。景平元年(423),他被排挤出朝,任始安郡(郡治在今桂林)太守。当时,郡公署设在今独秀峰之东。山峰高拔挺秀,正与颜公刚直性格契合。他常就近游览,常在峰下一个天然石室(即今“颜公读书岩”)避暑读书。他与山为伴,与山融情,写下了咏诵山峰的名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描述了山峰一枝独秀的风姿,寄托了自己桀骜不阿的品性。从此人们就取颜公题诗中的“独秀”二字来命名山峰。至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桂州知州孙览为了纪念颜延之,还在读书岩前建“五咏堂”,并把颜公名作《五君咏》(为黄庭坚所书)刻于堂内。《五君咏》赞扬了晋初“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向秀、刘伶、阮籍、阮咸五人不慕权势,清高自守的品质,而将另两位后来成为显贵的山涛、王戎排除在外。这篇充满骨气的碑文恰与独秀峰两相映衬。但此碑已毁,现据清人梁章钜重刻的拓片,移刻于龙隐岩中。
自颜公以后,独秀峰多被历代有抱负有作为的文人武将借以寄托抒发自己的心志及情操。其凝秀独出的气质通过他们的点染,更得到多侧面的展现。唐代曾任桂管观察使的张固性格孤傲,一向清高,他的《独秀山》寄寓了自己的心志:“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明代曾任兵部尚书的抗清名将袁崇焕当时正功成得意,他的《咏独秀峰》抒发了自己的抱负:“玉笋瑶簪里,兹山独出群。南天撑一柱,其上有青云。”清代文学家袁枚饱经风霜雨雪,他的《登独秀峰》咏诵了一种虽身处逆境,但不必感伤,仍要奋斗的人生信念:“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火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画面宏伟,气势雄浑,独秀峰因诗人吟咏而更具性灵。
独秀峰历代石刻不少。黄国材的“南天一柱”、张祥河的“紫袍金带”、耆英的“介然独立”等,均雄健壮观,恰与独秀峰气质相符。
民间传说乡土情
独秀峰在民间传说中别显一番情趣。有的故事说它是一棵梭柏木。相传,当年秦始皇赶山填海,被观音菩萨收回了赶山鞭,山就留在了桂林。当时这里只有青石,树没一棵,草无一根,秦始皇就把它封给一对年轻夫妇。年轻夫妇在梦里得到观音菩萨的指点,找到了仙泉。他们用仙泉浇出了花草、庄稼,浇出了梭柏木、桂花树。他们安了家,生了儿子,并用梭柏木香汤和桂花酒给儿子洗“三朝”。玉皇大帝嗅到人间梭柏木香汤和桂花酒的香味,就派火斗星君把梭柏木和桂花树全弄到天上。儿子桂娃骑着凤凰来到天上,找到了梭柏木、桂花树。他正想把一根最光最直的梭柏木运走,惊醒了看守的土地公公。他心一惊,手一颤,梭柏木掉了下去,直挺挺地插在平地上,变成了一根宝玉一样的石柱,就是如今的独秀峰。
有的故事说它是一支玉簪。相传,当年女娲娘娘补天时,有一块没有用完的补天石掉在东海里。它经过水冲沙磨,变成一块绿宝石,又被共工氏雕琢成一支玉簪。这支玉簪,哪个姑娘插上它哪个姑娘就会漂亮起来。一位叫嫦娥的姑娘插上它,变成了一个天上难找地下无双的美女。后来,这支玉簪被一个妖道放出的老雕啄走,幸亏一位青年猎人射死老雕夺回了玉簪。嫦娥与这位青年猎人订下终身。但这位猎人一心想成仙,到尧山找到老君道人,讨来了仙丹灵药。嫦娥无意中喝下仙丹灵药,升上天空,直奔月宫。她把玉簪抛回人间,玉簪就变成了独秀峰。
独秀峰之秀,秀在山,也秀在人们所赋予它的种种神姿和品性。
叠彩山
叠彩山观彩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北郊漓江岸边,共有于越山、四望山、仙鹤峰、明月峰四座山峰。唐会昌三年(843),桂管观察使元晦辟建叠彩山,修道路,建亭阁,种花木,通水沼,并作《叠彩山记》称:“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然,故以(叠彩)为名。”民间传说,叠彩山是由一个叫阿巧的姑娘用天上云霞所织的彩缎化成的。因山上有一迎风招爽的岩洞,又称风洞山。
彩翠相间若叠然
叠彩山山色秀丽,五彩缤纷,使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宋绍熙、庆元年间(1190—1200)出任广西转运使、经略安抚使的朱唏颜《访叠彩岩登越亭》诗曰:“不到越亭久,榴花今几红?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百越薰风里,三湘夕照中。……”诗中三、四句为历代传颂的名句。清冷的江流,如同奔泻的一江碧玉;远望山色苍翠,与天色相接,宛若浮动其中。一个“泻”字,一个“浮”字,把桂林山水特有的碧绿苍翠写活了。清代陈长生《景风阁望漓江》诗曰:“奇石嵯峨古渡头,訾洲红叶桂林秋。洞中穿过高楼望,人在荆关画里游。”“荆关”即唐末五代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关仝。整首诗意境清丽、隽永。李秉礼《同张雪川登叠彩山风洞》诗曰:“漓江下瞰净如练,水底倒插青芙蓉。红树人家秋瑟瑟,夕阳台榭烟濛濛。”全诗也生动地描绘了叠彩山下漓江两岸缤纷的色彩。
二公成仁感天地
叠彩山的风采,并不止于山光水色。步入叠彩山山门,便见巨碑一方,上刻“常熟瞿忠宣、江陵张忠烈二公成仁处”,落款为“道光庚子抚粤使者梁章钜立石”,这就是“成仁碑”。碑侧有“仰止堂”。史载,明末,清兵南下,攻进桂林,南明政权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瞿式耜、广西总督张同敞”秉烛危坐”官署大堂之上,被清兵俘虏。清吏孔有德将二公严刑拷打,断臂伤睛,百般逼降,但他们威武不屈,并咏诗互勉:“舌存不信乾坤去,臂断宁同儿女伤”;“幽魂应变天边月,照见孤臣铁石肠”。1651年元月8日,二公被清兵杀害于此。后人在他们就义之处树立了“成仁碑”,并建立“仰止堂”,于堂中刻其画像及生平传略,陈列他们所作的《浩气吟》。他们的绝笔感人至深。瞿公的绝笔云:“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张公的绝笔云:“一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衣冠不改前生制,名姓空留死后诗。破碎山河休葬骨,颠连君父未舒眉。魂兮懒指归乡路,直往诸陵释旧碑。”浩然正气,千秋共仰。为二公立碑建堂于叠彩,也为山峰增色添彩。郭沫若于1963年来此,曾挥毫为二公题赞。其《赞瞿式耜》诗曰:“式耜瞿常熟,忠名满大千。存心在畎亩,立志复幽燕。歼敌能致果,临危自泰然。南冠吟浩气,堪并文山传。”《赞张同敞》诗曰:“的是奇男子,江陵忠烈张。随师同患难,与国共存亡。臂断何曾断,睛伤并未伤。万人齐仰止,千古整冠裳。”
清光绪甲午年间,变法维新派康有为“以著书被议”,也曾“居风洞月余”,现山下有洞称“康岩”。
石穿洞成凉风来
山峰有一个南北对穿的石洞,即风洞,清风长流,六月生寒,是人们乘凉避暑的佳处。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无洞无风。山上有一座大庙,寺中有一个叫孟风的和尚,力大能举鼎,性情却温和得像个糯米粑粑。一年六月,天气热得像刚揭盖的蒸笼。孟风和尚挑着刚烧好的茶送往山腰的凉亭,迎面一个下山的白胡子老公公忽然一个踉跄,把孟风撞倒在地。孟风衣裳被撕成三片,木桶被摔成了十八块。老公公要赔,孟风连忙说:“衣破了我有双手补,桶烂了我有双手修,哪能让您赔!“老公公又问他要什么,孟风想想说:“这地方六月天敬佛的人很多,偏偏天却热得古怪,我只想要凉快!”老公公听了笑笑走了。这天晚上,孟风睡了,老公公突然拿着一件衣服向他走来,要他穿上,孟风和尚再三推辞,老公公突然大发脾气,说:“好啊,你一个和尚如此不讲情面,送你衣服还要我三求四拜,不要算了!”便拿起衣服朝叠彩山石壁上狠狠砸去,只听见一声巨响,石壁穿了一个大洞,凉风呼呼吹来,从此形成了“风洞”。孟风爬上洞口石台想凉快一会儿,谁知一躺下就睡着了,变成一个咧嘴憨笑的石罗汉。人们都说,谁肚子疼了,摸一下石罗汉的肚子,就会马上止疼。实际上,这石罗汉只是叠彩山唐宋摩崖造像中的一尊。

上一篇:端溪古砚天下奇

下一篇:石屋清虚倚半空


山水 山水文化
Copyright © 2002-2019 飞翔范文网 http://www.fhm8.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5
温馨提示: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251442993
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